欧洲为何死撑俄乌冲突?美国战略绞索下的生存博弈

诗涵说 2025-03-28 16:33:28

当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战场用“海马斯”火箭炮轰击俄军阵地时,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正悄然收紧战略绞索。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突然宣布向基辅追加100亿欧元军援,这看似支援乌克兰的举动,实则是欧洲在美俄夹缝中挣扎求存的无奈选择。

特朗普政府的对欧政策正发生标志性转变。副总统万斯公开指责德国“享受美国安保却不付账单”,财政部长姆努钦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45%关税,能源部长佩里甚至建议“重新分配北约军费”,这种集体施压绝非偶然。美国彼得森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对美贸易顺差骤降62%,而美国对欧军售额却激增83%,印证了“经济收割+安全绑架”的双轨战略。

这种转变源于美国对华遏制的受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指出:“当中国突破芯片封锁、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时,华盛顿意识到需要新的‘战略补给站’。”欧洲智库Bruegel测算,若按美国要求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3%,欧盟每年将多支出4200亿欧元,这笔巨额资金恰恰能缓解美联储加息引发的债务危机。

面对美国压力,欧洲选择延长俄乌冲突作为缓兵之计。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追踪发现,欧盟对乌军援中72%的合同最终回流至本国军工企业,这种“战争—产业”循环正重振莱茵金属等百年军企。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我们需要用战场时间换取军工现代化时间。”

在地缘安全层面,波兰等东欧国家坚持要在俄欧之间建立“燃烧地带”。俄军控制赫尔松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在立陶宛的驻军规模扩大三倍,爱沙尼亚甚至立法要求所有成年男性接受军事训练。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弘所言:“乌克兰已成欧洲的战略缓冲垫。”

更隐秘的是能源自主布局。虽然欧盟宣称减少俄气进口,但俄罗斯经乌克兰输欧天然气反增17%。柏林悄悄启用卢布-欧元结算机制,意大利则通过土耳其中转进口俄油。这种“明制裁暗合作”的模式,暴露出欧洲在能源脱钩问题上的现实考量。

欧洲的挣扎收效甚微。特朗普政府已启动《北美能源安全法案》,要求加拿大优先对美出口油气;丹麦格陵兰岛的稀土开采权被美国公司低价收购;甚至连瑞士央行都开始减持欧元资产。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特列宁警告:“当美国决心收割时,欧洲的抵抗犹如瓷器店里的挣扎。”

军工复兴计划同样遭遇瓶颈。德国计划建造的六艘新型护卫舰因技术泄露暂停,法国“未来空战系统”因英国退出陷入僵局。更致命的是民意反噬,法国农民用拖拉机封锁香榭丽舍大街抗议军费膨胀,意大利左翼政党支持率因福利削减暴跌15个百分点。

在这场美欧俄三方博弈中,乌克兰战场每天消耗的1.2亿美元军费,正变成欧洲向美国缴纳的“保护费”。当拜登与特朗普就“谁更会敲打欧洲”展开辩论时,布鲁塞尔的政治精英们清楚:这场战争结束之日,就是欧洲彻底沦为战略附庸之时。

0 阅读:3
诗涵说

诗涵说

心中有国,肩上有责,,前路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