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福建省蝴蝶兰侵染性病害?
基金项目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23JS017);福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G-97)。
章淑玲等
蝴蝶兰又名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常绿草本植物,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2023 年我国蝴蝶兰总产量 1.5 亿株以上,福建是仅次于广东、山东的蝴蝶兰产区 。在蝴蝶兰生产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最为普遍。
1 菌物病害
在福建蝴蝶兰生产上发生最多的侵染性病害为菌物病害,常见的有煤烟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绢病及灰霉病等。
1.1 煤烟病
由多主枝孢霉附生所致,会严重影响蝴蝶兰的观赏性。发病初期,叶背中下部边缘及叶基部出现透明黏液,后黏液处出现黑色霉层,直至扩展至全叶(见图 1 A)。在福建地区,煤烟病的发生与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吸汁类害虫无明显相关性,主要由园区湿度高、植株间种植密度大及通风不良所致。不同的蝴蝶兰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通常叶质厚的品种较易感病。
防控措施:在发病严重的园区种植叶质薄的抗病品种;定期对园区进行消毒,及时清除病株,合理控制植株间距,适时通风;发病初期,可喷施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1 500 倍液、35%戊唑醇·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1 5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1.2 枯萎病
又称“黄叶病” “黑头病”,病原为镰孢菌。发病时植株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为褐色并凹陷,湿度大时常见白色霉层,病叶开始变黄或变红,基部离层易脱落,病叶自下而上蔓延,直至整株枯死(见图 1 B)。枯萎病为高温高湿型病害,病菌在介质或植株残体上存活,借助喷灌水或风力传播至邻近健康植株上。栽培中营养失调、介质 pH 值过低或过高、根系有伤口或微伤口时均易发生枯萎病。不同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不同。
防控措施:栽培前对介质进行严格的消毒;栽培中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适时通风,保持植株长势健壮;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防止病害蔓延;发病初期可利用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750 倍液、100亿 /mL 解淀粉芽孢杆菌液体 300 倍液、3%甲霜·噁霉灵水剂 500 倍液淋浇根部。
1.3 炭疽病
病原多为胶孢炭疽菌 。发病初期,叶片中下部出现淡褐色凹陷病斑,病斑逐渐扩大或数个病斑愈合后出现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部变灰白色,并伴有黑色小粒点(见图 1 C)。福建地区 5-6 月梅雨季及夏季高温阴雨天气发病较多,植株老化、栽植过密、喷灌频繁及浇水后园区光线过强等均易诱发此病。
防控措施:在栽培过程中除适当降低园区环境湿度及保持通风外,还应适度施用钙肥,强化细胞壁,以增强植株抗病性;遇强光时勿浇水,浇水的水温不宜过高,防止日灼和预防冻害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发现病叶立即剪除,发病初期,可喷施 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750 倍液、35%戊唑醇·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1 5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进行防治。
1.4 白绢病
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致。白绢病为偶发性病害,发病时植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渐变成褐色至黑褐色坏死或腐烂状。病斑前期有白色绢状菌丝体覆盖,后菌丝体逐渐变成黄褐色球形小菌核,致使植株叶片枯黄、凋萎,最后整株枯死(见图 1 D)。当园区栽培介质消毒不彻底、环境湿度大或植株栽培过密时易发生此病。
防控措施:定植前 5~7 d 选用蒸汽或药剂浸泡的方法彻底消毒介质;栽培中控制好园区湿度;发病初期,选用 240 g/L 噻氟酰胺悬浮剂 1 500 倍液、43%腐霉利悬浮剂 1 000 倍液、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 1000倍液喷施根茎。
1.5 灰霉病
病原是灰葡萄孢,主要为害花器,受害初期在花瓣上产生针尖状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至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1 个花瓣上常产生数十个病斑,当园区湿度大时,病斑处可见灰色霉层,受害花器常提前凋谢(见图 1E)。低温高湿、连续阴雨、园区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品种间抗性有差异,如白花、黄花系列的品种较易发病。
防控措施:喷灌时应尽量避免花器上留有液滴,一旦发现病花立即摘除;发病初期,可喷施 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 000倍液进行防治。
2 细菌病害
在福建蝴蝶兰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是软腐病和褐斑病,其中,以软腐病的发生最为常见,为害最重。
2.1 软腐病
病原为菊欧文氏菌。该病是春、夏二季蝴蝶兰园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植株叶片上,有时花梗及花瓣也受侵染,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用手指挤压易破裂,病叶腐烂有恶臭(见图 1 F)。当园区通风不良、栽培过密、偏施 N肥、浇水过多及植株上伤口多时极易诱发软腐病。该病在高温下病势发展快,3~5 d 内造成整叶腐烂。
防控措施:春、夏季园区注意通风,避免密植,以防叶片间相互摩擦产生伤口;软腐病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带出园区销毁;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 6%中生菌素水剂 1 000 倍液、36%春雷·喹啉铜悬浮剂 750倍液、46%可杀得叁仟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液,每周喷施 1 次,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2 褐斑病
病原为 ,病菌潜伏期长,为害程度不及软腐病,在福建省部分园区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与软腐病不同的是病斑处坚硬,湿度大时病斑处可见白色菌脓溢出,后期叶片黄化、干枯(见图 1 G)。高温高湿季节,植株长势弱、园内湿度大及伤口多时发病率高。
防控措施:高温高湿季节注意及时通风,及时补充植株养分,增强抗病性,发现病叶立即剪除病叶或整株清除;发病初期,可喷施 3%噻霉酮水剂 500 倍液、20%春雷霉素·噻菌铜悬浮剂 500 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进行防治,交替用药。
图 1 福建省蝴蝶兰侵染性病害
A.煤烟病;B.枯萎病;C.炭疽病;D.白绢病;E.灰霉病;F.软腐病;G.褐斑病;H-J.病毒病;K-L.线虫病
3 病毒病
福建地区影响蝴蝶兰生长的病毒病主要是建兰花叶病毒和齿舌兰环斑病毒,单独浸染或复合侵染。叶片受害后出现着色不均,如花叶、斑驳、凹陷环斑等症状;花器受害后表现出花变叶、花穗小、花期短、花色不均匀等,严重影响花的品质(见图 1 H~J)。病害主要通过带病种苗及机械性的伤口传染,未发现传毒昆虫。此外,园区交叉使用的工具、培植过病株的盆钵、病株与健株之间相互摩擦接触等,均可传播病毒。
防控措施:选用无病毒苗;栽培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害植株,浇水时避免过度激烈冲刷;尽可能扩大植株间距,发现病株立即销毁;目前蝴蝶兰病毒病没有特效药。
4 线虫病害
从园区长势衰退的蝴蝶兰植株根部及栽培介质中分离出大量的寄生线虫,其中,双尾滑刃线虫和蘑菇滑刃线虫为优势种群。线虫除利用针状齿针掠夺植株营养外,造成的伤口也有助于弱寄生菌(如引起枯萎病的镰刀菌等)侵入为害,同时,还可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对寄主造成复合性侵染,给植株造成更大的为害。因此,线虫种群量大的蝴蝶兰常表现出根系腐烂,地上部分长势弱、矮化、黄化、结花少且小等症状(见图 1 K~L)。线虫病害主要通过消毒不彻底的栽培介质、容器等进行传播,灌溉不洁净的水源也是引起线虫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防控措施:选用经过热力或药剂充分消毒后的栽培介质、容器及洁净水是预防线虫病害的重要措施;发现线虫病害后立即销毁病株,并对病株周围的植株根部浇灌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1 500 倍液或阿维·噻唑膦水乳剂 1 000 倍液。
5 结语
蝴蝶兰属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性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目前多为温室种植。不同地域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具有差异性,如蝴蝶兰煤烟病多与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吸汁类害虫有关,防治该病建议先防虫 。而在福建地区,蝴蝶兰煤烟病的发生与虫害无关,园区环境湿度和品种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蝴蝶兰线虫病害目前仅福建地区有报道 ,线虫因虫体小、主要为害植株地下部而不易被发现,但其在生产中的危害不容忽视。侵染性病害是福建省蝴蝶兰生产的重要病害,应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