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成,开酱缸……”9月8日,于杭州临安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石门老街举行的第三届龙门秘酱节活动上,“制酱人”颂读祭文并祭拜酱神神农氏后,为今年的第一缸发酵完成的生酱揭开了“红盖头”。
手指往缸内一沾,放进嘴里一吮。“嗯!今年的酱不错。”“龙门秘酱”第二十八代传承人盛明珠凭借着30来年的制酱经验,第一口便“摸清”了今年酱的“底细”。
“是不错!”一旁的“龙门秘酱”第二十九代传承人——儿媳求伟英,细细地把嘴里的酱反复咂吧了几下,做出了“附和”。
从盛明珠到求伟英的“制酱传承”,正是龙门秘境“乡村运营师”娄敏连续三年办起龙门秘酱节活动的初衷。“把遗失的非遗传统挖出来并传承下去,再让老百姓全民参与,就是增收致富的好法子!”娄敏说,参与龙门秘酱节活动的老百姓、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为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流,“这就是‘传统习俗’的魅力!”
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是共富的“秘方”之一。把消费者的喜好和当地食材巧妙地融合,不断推陈出新,便是另一“秘方”。
“烧火,炒酱喽!”随着盛明珠的一声吆喝,野生石笋干、鲜牛肉粒、香菇丁、辣椒丁、蒜粒……近10种食材依次“排队”下锅,在土灶烧起的滚油中欢快碰撞。当各种食材将熟未熟时,求伟英瞅准时机麻利地把缸中生酱倒入其中,盛明珠则用锅铲不断搅拌翻炒,婆媳俩配合默契。“这些食材都是当地的土山货,炒到酱里味道当然好,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所以很受欢迎的!”盛明珠边翻炒边道出了“秘酱”的秘诀。十几分钟后,随着咕嘟嘟的小泡冒出,混合着各种食材的酱香直钻鼻尖,“龙门秘酱”出锅了。
“山民以前没有冰箱,不加任何辅料直接炒熟的酱就是很好的菜肴,易保存又不会坏。现在条件好了,通过创新融合的秘酱更受欢迎了!”临安区传统文化学会研究员徐玉文介绍。
巧妙融合后,秘酱被统一挂上“龙门秘酱”的标签于龙门秘境景区售卖,受到游客的喜爱。村民原本家中的普通吃食,变成了他们增收致富的“法宝”。
娄敏介绍,目前整个景区有20多户人家被纳入“龙门秘酱”的制酱农户,盛明珠就是其中之一。“老手艺现在每年可以带来4、5万的收入,心里真的高兴!”盛明珠笑着说。
“我们对农户会有统一标准要求,只有酱的质量达标才能成为供应商。”娄敏说,目前散落在村子里的制酱农户有几百家,下一步计划把更多的农户都吸纳过来。与此同时,随着制酱的食材需要,山村里的各种山货也不但不愁了销路,给农户带来了收益。
传承与创新,是这座临安古村落的“共富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