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巴拿马提议“恢复”美军基地并炒作“中国威胁”,遭巴方直接拒绝,称其“不可接受”。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4月9日访问巴拿马时,再次抛出“美军重返巴拿马”的设想,声称要“遏制中国影响力”。他强调美军基地可“保护运河安全”,却对巴拿马主权避而不谈。巴拿马外交部发言人当场回应:“美军基地是历史遗留问题,现政府无意重启。”这一强硬态度,让美国试图借“中国威胁论”撬动地区格局的算盘落空。
巴拿马运河曾是美国掌控的“黄金水道”,1999年美军撤出后,运河收入成为巴拿马经济支柱。赫格塞思的提议实则是想重现“掌控命脉”的旧梦,但巴拿马政府显然不愿重蹈被殖民的历史覆辙——运河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运河第二大用户,中巴贸易额占巴外贸总额超20%,务实合作带来的利益远大于美国空洞的“安全承诺”。
美国惯用“威胁论”为军事扩张背书,但巴拿马并非棋子。近年来,中国为当地基建、医疗投入大量资源,而美国却在疫苗分配、经济援助中表现冷漠。巴拿马官员直言:“我们需要合作伙伴,不是保护者。”这种清醒认知,让美国“拉帮结派”的套路失效。
赫格塞思此行正值中美洲多国与中国深化合作之际。尼加拉瓜与台湾“断交”、洪都拉斯寻求与中国建交,都反映出美国在拉美影响力衰退。巴拿马拒绝美军基地,既是捍卫主权,也是顺应地区“去美国化”趋势。
赫格塞思声称中国“试图控制运河”,却拿不出证据。这一套路早已被国际社会识破:
逻辑一:双重标准 美国在海外有数百个军事基地,却指责他国“扩张”;
逻辑二:转移矛盾 借炒作中国掩盖自身霸权行径;
逻辑三:恐吓无效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船只过运河从未发生安全问题。
分析:美式霸权叙事为何失灵?美国将“中国威胁”包装成“国际共识”,但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真相: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美国热衷零和博弈。当巴拿马官员反问“中国投资带来就业,美军基地能带来什么时”,赫格塞思的谎言不攻自破。
赫格塞思的碰壁,是主权国家拒绝被大国博弈裹挟的胜利。巴拿马的选择证明:
算盘一:殖民思维行不通 时代变了,强权逻辑已不被接受;
算盘二:威胁论不奏效 务实合作比空洞承诺更有说服力;
算盘三: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多极化趋势下,单边主义终将孤立。
正如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官员所说:“我们欢迎所有国家的合作,但前提是不干涉内政。”这简单直白的话语,道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秩序的期待——平等合作,而非霸权胁迫。美国若想重返巴拿马,先得学会尊重主权、放下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