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里外开荒种菜一个月,都经历了哪些收获和挑战?

盐粒日记 2025-02-20 11:03:38

有人说,现代人并不缺少自然,而是缺少亲手去耕耘自然的机会。

但真去尝试一次远郊开荒种菜,这看似简单的田园生活,会不会比想象中多出点“不简单”?

我带着这个疑问,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跑到30公里外的一块空地上,亲自体验了一把。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一段处处是惊喜、失败和无奈的经历。

高温中的开荒种菜:付出的汗水与第一批收获

一个月前,我满怀期待地站在那块荒地上,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地面甚至有点烫脚。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先开出一块地,撒上种子。

起初觉得挺简单,可真正干起来才知道,锄草和翻地根本不如想象中轻松,尤其气温高达38度,汗水顺着脸往下滴,鞋底沾满了泥,收拾几平方米就已经直不起腰来。

尽管条件艰苦,但收获比预期要好得多。

直播的萝卜出苗后不到两周,我已经开始间苗了;香菜更是争气,在高温里茂盛得让人惊喜。

其实最初我还有点担心,怕新手种植搞不好,但现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让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意外事件:野外养鹌鹑实验的失败反思

或许对于大部分农人来说,种地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但我却喜欢在种菜之余折腾点别的,比如试着养些小动物。

于是,我选择在野外试验养了几只鹌鹑,没想到,这几天竟出了意外。

一开始它们适应环境挺快,饮食正常,活动也自由自在。

谁知道某天我去看时,只有零星几块毛皮留在草丛中。

至于罪魁祸首到底是人,还是黄鼠狼或山猫,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

虽说这次实验失败让我有些无奈,但也让我明白,野外养殖比种菜更需要安全措施。

等把菜园打理稳妥后,我打算重新设计个更牢固的鸡舍,养些鸡,给这片地增添点灵气。

地还是不够用:开荒种菜后面的意料之外

当初选这块地时,只觉得“空地这么大,随便种”。

所以播种时我还留了不少空余出来,想着慢慢补种就好。

可真等一个月过去,种子发芽了,苗长起来了,我反倒发现好像地方不够了——特别是那些生菜、芹菜、菜苔的苗,明显已经没地方移植了。

庆幸的是,这附近还有不少可用的空地,只要愿意多花点时间锄草和翻地,就能再开出一片“新天地”。

这片种植的规模似乎比我想象中还要大,甚至有点“不收手”的趋势。

不过话又说回来,真正得心应手地管理两亩地,可能比光想着扩大面积更重要。

田园梦想的下一步:老品种菜园的探索计划

我一直觉得,忙碌的种植和养殖背后,应该藏着点更有意义的东西。

对我来说,就是想建一个“老品种菜园”。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许多蔬菜种子都是杂交的,甚至有些带着基因改良的味道。

而我希望,自己的田园里种的全是那些自留种、老品种的蔬菜,它们风味独特,有种过去田园里的烟火气。

田园梦想还在一点点实现中。

这一个月的开荒种菜,不仅让我找到自己的节奏,更让我清晰了努力的方向。

或许有一天,我会拍下这些老品种蔬菜的成长过程,用视频和大家分享,告诉更多人,原来菜园里也可以选择“有老味道”的选项。

一个月下来,我从开荒到播种,再到移苗和收获,尝试的事情不少,也踩了几个小坑。

有人问我,这样一来一回跑30公里、顶着高温劳累,究竟值不值得?

对我来说,这份“值不值”从来不是用成果来衡量的,而是看它能不能实实在在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步伐。

生活是一片待耕耘的土地,你播什么,它就长什么。

而这片被我亲手开垦的荒地,如同生活的缩影,不管过程怎样,用心去做,总能收获点什么——哪怕是不完美的实验,或者是吃亏后的成长。

下一次,当你感到生命缺乏起伏和平衡,不妨也给自己找一块“荒地”,去种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你会发现,那就是你回归生活本真的答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