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演35岁女性困境,戴锦华一针见血的观点,戳中观众心坎儿

喊我追剧呀 2025-01-16 09:46:40

35岁职场女性困境,该如何破?

白百合在新剧《好团圆》,饰演市场女性向前。在职场前途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家庭,引观众讨论。

向前被公司提拔升职,去深圳总公司做市场部主管。

和老公商量沟通。

准备留院本地高校的老公,嘴上说得好听“会全力支持她”,但他也只是表面支持,转脸就不接电话,用类似冷处理的情绪对待向前。

老公这头还没搞定,向前母亲又突然住院了,并被告知有抑郁倾向。医生说家属们要多陪陪老人,多交流多鼓励。

向前再三考虑下,放弃了晋升机会。

“我的价值排序里面,家还是第一位的。”

向前的决定,引起不少女性观众的共鸣:女性总是在为家庭妥协和放弃。

这段剧情,让我想起戴锦华老师,关于女性困境的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大家会问女性,你又做妻子,又做母亲,又做事业,你怎么处理困境的?但他们从来不问一

个已婚为父的男性,因为有女人替他们处理了。”

戴锦华分享了一个让她气愤的案例。

记者问戴锦华,不要孩子,是因为自己是女性主义吗?

戴锦华当即反问对方:“我身边很多男同事,都没要孩子,但一定不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说你是男权主义者吗?”

这与《好团圆》情节多相似。

准确说,是与很多关于30+女性困境的剧相似。

它们讨论女性困境,聚焦点放在为家庭牺牲的女性的纠结痛点上,却从没把焦点放在导致女性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上。也就是说:只顾戳女性痛点,引起观众共鸣,但却不去讨论产生纠结痛点的本质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就反复在鞭笞女性的难。

直白讲,这类题材的剧,大部分都是在隔靴搔痒。

正如周轶君所说的,职场女性的困境和欲望,基本是被社会教化的结果。

“我看着我父母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就认为一个女人要走入家庭,这种欲望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被教化的过程?可能我们所有的欲望都是被塑造的。”

“女性有一种天生的感情,叫giving,也就给予。女性总是本能地想要给别人帮助和关心,女性不容易为自己着想,女性不是天生智力不如男性,而是她们要实现成就,有太多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话,用在向前身上再合适不过。放弃升职,就是她考虑老公完,考虑母亲,以及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

既然周轶君提到智力,那咱就再聊聊她对作家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的解读。

一间房,象征女性能够替自己想的能力,因为男性不会主动替你去实现这样的自由。

500磅的收入,代表能够沉思的能力,是在一种衣食无忧之上,对自己生活有明确的掌控。

伍尔芙对于女性独立自由的看法,是从三个层面讲的。

第一,经济独立。

这个网络上都说烂了。

现身说法,劝已婚女性不要为男人和家庭放弃事业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不再赘述。

第二,智识自由。

只有当你的智力和男性平等,你寻觅到了自己,才可能获得尊重。

对这点,伍尔芙说得相当苛刻:“一个男性,不管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他推开一间屋子,发现里面有一半是女性时,他就自然获得一种优越感。因为他比这里一半的人智力上要更高贵。”

不能绝对地说全部男性都这样盲目自信,但大多数是自带优越感的,因为这是长期男权社会导致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亖从子。

第三,讨论性别自由。

当我们有了金钱和见识上的平等自由之后,就要做到性别自如。

就挺扎心的。

女性一直在追求经济独立,但这仅仅只是女性自由的前提。

要真正做到自由,道阻且长。

但也一定会行则将至的。

最后,用伍尔芙的话,结束本文。

“没有钱,女性就不可能去实现智力上的自由,而有了钱,别忘了去实现智力上的自由。”

0 阅读:5
喊我追剧呀

喊我追剧呀

分享最新的影视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