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请各国共商大事,唯独把印度排除在外,不给莫迪政府留位置?

快讯速递站 2024-07-27 18:47:20
近日,在昆明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成功吸引众多南亚国家参与,印度再次缺席。更过分的是,印度高层不来,印媒竟还声称不来是因为未获中国官方邀请,企图甩锅中国,事实真如印媒所说吗?

本届论坛自7月23日启幕以来,影响力与参与度均跃升至崭新高度。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及不丹等南亚国家的政治精英与高层代表纷至沓来。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尼泊尔新任总理奥利因故未能亲临论坛现场,但特别派遣了外交秘书作为代表,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彰显了尼泊尔对本次论坛的重视。

然而,与尼泊尔等国的热忱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继上次降级参与上合峰会后,直接缺席了本次合作论坛。更令人侧目的是其后续操作——竟通过官方媒体《第一邮报》散布不实言论,称“中国未发邀请”,企图将缺席归咎于中国。

文章一本正经分析称,中国此举无非就是因为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中国想要遏制印度。报道还专门提到了尼泊尔十分重视本次论坛一事,但又刻意隔空提醒尼泊尔,称印度一直奉行“文化外交”,中国只是想“渗透”。小心眼暴露无疑。

回顾往届论坛,印度一直都参与其中,本次论坛也不例外,虽然印度官方政府没人来,但也有非官方代表出席。这足以证明中国并未将印度排除在外,《第一邮报》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印度官方此次的缺席,更有可能是莫迪政府内部所作出的决策。毕竟,印度现在可是一心上赶着和美国加强合作,前不久的上合峰会印度也是突然宣布不来,最后降级参会。

此次,印度方面先前主动选择保持距离,未直接参与论坛,却又在事后胡乱指责中国未邀请,此举无疑透露出一种狭隘的外交心态。

一直以来,印度自诩为“南亚霸主”。而随着中国经济的火箭般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巩固,印度更是扭曲地认为是中国威胁到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印度还是太自信了,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全然没有发现周边的邻国早就不待见他了。

印巴实控线附近的局势时常紧绷,印度与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在领土问题上的“地图纷争”,更是如同顽疾一般,持续侵蚀着地区内的和平与稳定,让印度在南亚的“朋友圈”动荡不安。

不久前就有印媒发出警告,称印度正身陷“邻里困境”之中。与此同时,这些南亚国家也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与外交平衡。于是,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共赢的伙伴,自然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目前,中国正逐步深化与这些国家的合作纽带,从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华丽转身,到尼泊尔“中尼铁路”的梦想启航,再到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的繁荣画卷,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在南亚大地绘制出一幅幅互利共赢的蓝图。

而这些举措无疑加剧了印度的担忧情绪。于是,印度就开始在媒体上大肆渲染中国“围堵”印度,说中国在南亚搞了个“环印度布局”,要把他们团团围住,但是这话根本就禁不起仔细推敲。

中国跟南亚国家的交往,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犯不着看印度的脸色。外交、军事代表团去尼泊尔、马尔代夫、孟加拉国这些国家,这都是国际社会的正常走动。怎么到了印度那里,就成了“围堵”了呢?

反观这几年印度在上合、金砖这些国际组织里的表现,自己老是拖后腿,搞些有的没的的小动作,还反过来朝中国泼脏水,小心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简而言之,印度自封为“区域领航者”,长期视中国为竞争标杆,然其愿景迄今未能如愿,导致对华积怨渐深,这种心态促使印度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倾向于采取对抗姿态,这无疑阻碍了双方的合作与共同繁荣之路。

在探索大国之路的征途中,印度需有更为深远的视野,避免陷入自我设限的“井底之蛙”困境。面对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环境,印度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竞争与对抗的思维模式只会阻碍印度的发展进程,而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契机,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对外界的排斥与对立,而在于自我提升与开放合作的双重驱动。

0 阅读:2

快讯速递站

简介:快讯速递站,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