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呈汉中王 唐 · 杜甫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这两句描绘了深夜的静谧与月色的美好。夜深时分,露水清新,月光洒满江城,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可能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平静或是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浮客”指漂泊无定的旅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泛指那些因战乱或其他原因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因夜深月冷而转为端坐,显得更加警觉或孤独。同时,想象归舟在月光下独自前行,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月光普照之下,无论是关山险阻还是平原广袤,都沐浴在同一片清辉之中。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惊动了乌鹊,它们或许因月光的明亮而误以为天亮,纷纷飞起。这里既是对月光普遍照耀的描绘,也借乌鹊的惊飞,暗喻时局的不安和人们内心的惶恐。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某种超脱或解决之道的渴望。“淮王术”可能指的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所传的神仙方术,象征着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向往。但“风吹晕已生”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虚幻感,仿佛即便有此术,也难以抵挡世间风雨的侵袭,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依旧存在。
全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寄寓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时局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汉中王(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封王,具体身份需结合历史背景判断)的敬意或某种期待。
十六夜玩月 唐 · 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开篇即点出月色的美好与秋夜的清新。“旧挹金波爽”中的“金波”指的是月光,如同金色的波浪一般,给人以清爽之感;“皆传玉露秋”则描绘了秋夜特有的清凉,玉露即秋夜的露水,晶莹剔透,传递着秋日的寒意与清新。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这两句进一步展开月夜的广阔景象。月光下,关山仿佛随着地势的起伏而变得更加辽阔无垠;而银河(河汉)也似乎低垂下来,与人间的河流相近,仿佛触手可及。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月夜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这两句转而从宏大的自然景观转向人间生活的细节。山谷口传来樵夫归家时的歌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田园画面;然而,孤城中响起的笛声却带着一丝愁绪,打破了这份宁静,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孤独寂寞。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最后两句以巴地(今四川一带)的孩童和半夜的行舟作为结尾,进一步丰富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巴地的孩童似乎因为月夜的美丽或某种原因而未能入眠;而半夜时分,江上仍有行舟穿梭,或许是商贾、旅人或是归心似箭的游子。这些景象既展现了月夜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感慨与思索。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中唐 · 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西楼,白居易常赋诗之所也)
首联“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直接点题,描绘了夜半时分,碧云散去,皎洁的中秋之月高悬天际,清辉流泻的壮丽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由暗转明、豁然开朗的心境变化。
颔联“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转而写人,诗人打开城门,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赏这难得的清秋明月。置酒宴客,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庆祝,也是友情与欢乐的传递。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性格特点。
颈联“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进一步细化了赏月的情景。月光透过衣物,仿佛为衣裳增添了几分香气与温润;而歌女们的黛眉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凝重,似乎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愁。这里的“愁”并非真正的哀愁,而是月光下特有的静谧与深沉,与周围的欢乐气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尾联“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则是对赏月活动的延续。随着月光的移动,斜照的余晖依然值得玩味,于是诗人决定将宴席移至西楼之上,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月夜时光。西楼作为白居易常赋诗之所,这里的提及无疑加深了诗人与白居易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得整首诗在结尾处增添了几分文化意蕴和友情色彩。
刘禹锡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是一首典型的中秋赏月寄情之作,通过描绘夜半云开、明月高悬的景致,以及随后与好友共赏秋月的欢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巧妙地融入了与友人白居易(字乐天)的深厚情谊,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荅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唐 · 白居易
南国碧云客,东京白首翁。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不知娃馆上,何似石楼中。
(其夜,余在龙门石楼上望月)
“南国碧云客,东京白首翁。”诗人自称为“南国碧云客”,表明自己当时身处南方(可能是指他任职或寓居的地方),“碧云”既描绘了南方的自然景色,也隐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东京”可能指的是唐代的东都洛阳(当时为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白首翁”则是诗人自喻为白发苍苍的老者,透露出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描述了松江之滨初升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伊水(可能是指洛阳附近的某条河流)此时正平静无波,与上句的“松江初有月”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画面。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表达了诗人对两地家乡的深切思念,尽管相隔遥远,但心中的牵挂却难以割舍。尽管两地相隔千里,但同一轮明月却将彼此的心紧紧相连,传递出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情感共鸣。
“不知娃馆上,何似石楼中。”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与发问。他想象着在娃馆(可能是指刘禹锡所在的地方)上的景象,与自己此刻在龙门石楼上望月的感受有何不同。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好奇与关心,也隐含了对未知之事的探究与向往。
此诗是白居易回复友人刘禹锡(字梦得)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时所寄之诗。白居易在收到刘禹锡的诗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荅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诗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与友人共享同一轮明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