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水田坝社区: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

争先寻真 2025-04-22 04:41:12

近年来,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把培育和引进人才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金钥匙”,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产业发展现状,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科学用才、真心留才,不断激活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绘就了党建强、民心聚、人才兴、产业旺、村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

基本情况

水田坝社区位于汉中市镇巴县东部,距镇巴县城25公里,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下辖村民小组10个,常住人口1617户4805人,党员85人,2023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23110元,脱贫户人均收入16720元。近年来,水田坝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人才、助农增收促振兴,不断强化人才辐射带动效应、联农带农促发展,积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头雁为关键、后备力量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人才聚合新模式,把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能人回引”相结合,让“头雁”带“群雁”,绘就了一幅党建强、民心聚、人才兴、产业旺、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美画卷。

水田坝社区全景图

主要做法

培育“领头雁”,高扬振兴旗

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振兴,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立“导师帮带头雁领航”机制,镇党委充实4名干部到社区联村,包社区领导、干部与3名社区后备干部实施师徒帮带,全方位、多层面把思想理论、经验方法、传授给帮带对象,带领“徒弟”快速进入角色、熟悉业务。

明确“双一流”高校毕业的社区副支书蒋辉为集体经济专职职业经理人,具体负责集体经济运营发展,进一步梳理清楚社区集体债权债务,并将家乡自然资源禀赋与在外所学所见相结合,逐步画出了一幅“小香菇”撑起“大产业”的乡村振兴蓝图,实现了集体经济收益“节节高”。

水田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精准引人才,助力农业兴

社区两委遍访辖区内所有企业,围绕高质量土豆、茶叶、中药材等本土特色产业优势,扎实开展人才需求摸底,建好社区企业紧缺人才台账。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通过“校招共用”政策引入6名高层次科技人才,采取驻企服务、参与校企合作科研攻关等方式,为本土企业发展注入科创动能。

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杜好田团队,在当地开展“彩色土豆”研究,经多次试验开发出含“花青素”极高的彩色土豆,社区积极落实政策、资金等一系列支持,助推返乡创业人才何永志成立汉中赶馋猫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杜好田团队以技术入股,构建彩色马铃薯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成功打造明星产品“彩色马铃薯锅巴”,产品销售覆盖国内19个省市,线上代理商家172家。

研发明星产品“彩色马铃薯锅巴”

拴心留能人,推动经济兴

社区“两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搭好创业台,持续完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与发改、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作,在项目引进、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等方面为青年就业创业拓展更多渠道,创造良好条件。

不断优化土地流转、产业扶持、人才助力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推荐“楮河茗饮”负责人李田、汉中赶馋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志为“汉中好青年”,切实提升返乡创业人才的价值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从社区及全镇“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中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家,成为带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陕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镇巴县定元春茶业有限公司、镇巴县裕禾茶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超300万元,茶企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托管联营等方式带动社区群众750余人,户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

“定元春”茶企联农带农

常育梧桐树,激活新动能

建立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社区重点人才和企业工作机制,定期走访了解企业产业规模、产品销售、生产工艺改良、技术设备更新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健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座谈联谊等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区和企业间紧密协作的协同发展格局,让人才能够沉下心来干实事,在社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社区人才进行分类摸底,建立97人的优秀本土人才库,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成立30余家市场经营主体,促进社区产业壮大,带动经济健康发展。

经验成效

人才有特色,产业有起色

社区党支部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让更多“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目前,共开展农业专题培训12次,培育高素质“新农人”7人,分类建立了社区本土及在外人才共96人的信息库,成立各类合作社10个,实现了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反哺产业的良性互动。

魔芋繁育技术培训

集体经济强,反哺惠民生

社区明确副支书为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在支部的领导下,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建立出菇大棚20个、15亩的菌包生产基地1处,年产80万袋菌包生产线一条,基地累计用工7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80余万元。2023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万元,经营性资产489.6万元,公益性资产7483万元,累计分红17.4万元。社区根据合作社章程,提取公益金10.4万元,修建管涵桥三处、治理排洪沟渠200米、增设饮水管道1.8公里,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菌包生产基地

人才聚合力,奏响最强音

建立社区电商服务站,培育本土电商示范户,做好本地土豆锅巴、魔芋素食品、镇巴腊肉、茶叶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推广兴隆茶叶、兴隆血粑、兴隆粉蒸肉等特色美食。拥有两百万粉丝的“跑山阿红”在逢集直播带货销售中,积极帮助赶集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创下一秒下单销售3000多宗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纪录,年带货额达2000余万元。

“跑山阿红”为群众直播带货

(来源:陕西乡村振兴发布)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

0 阅读:0
争先寻真

争先寻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