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清晨,当长安街旁电报大楼报时钟声响过六声之后,沉寂一夜的北京城渐渐从沉睡醒来。清晨的微风拂过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内的葡萄架,架上茂盛的的葡萄藤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小院长不大,但院内和沿外墙根却被主人种满了果树和蔬菜,从院门通向会客厅的小道,被装饰成了一条林荫走廊。
除了冬天,任何季节来到这个小院,都能看到院子里种的各种花卉以及主人种下的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偶尔一抬头,还能看到头上满架的葡萄,小小的院子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
六点刚过,院子的男主人便起床了。在院子里走上两圈之后,老伴早已为他烧好开水泡上了茶,喊着男主人的过来吃早餐。
早餐很简单,只有一杯热牛奶和一碗鸡蛋羹,再加上几片馒头片,或者一根小麻花。
从外表上看,馒头片烤得很硬,看得出来男主人的牙口很好。接过老伴端来的牛奶后,男主人习惯在牛奶里放上一勺咖啡,然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喝了起来。
不多时,男主人便吃完成早餐,之后便坐在那张旧沙发上,拿起一张报纸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个不起眼的小院的男主人,正是曾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华国锋。这时的他早已辞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多年,过着平静而有规律的退休生活。
一、自从八十年代初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华国锋一直住这间9号院内。
这里原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的王府的一部分,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西侧,可谓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退休后的华国锋喜欢别人称他为“华老”,不喜欢人家喊他“华主席”。他说他对“华老”这个称呼感到很自然,“华主席”让他听了感到很不自在,也会无形中拉开他和群众的距离。
从布满小院的葡萄架就能看出,种葡萄占据了华国锋退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据说为了种好葡萄,华国锋曾亲自去北京园艺场找过一些种葡萄的老农民,向他们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
别看华国锋的小院面积不大,但他种的葡萄品种却不少。他曾得意地对来访的客人说,他的小院里光葡萄就有五六十个品种,每年收获的葡萄有两百多斤呢!说起这个“成绩”的时候,华国锋的眼里满是笑意。
这么多葡萄,华国锋一家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加上华国锋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医生严格规定他不许吃糖份多的水果,连每餐的主食也要少吃。
所以收获下来的葡萄,大多数都被他拿去送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一些老朋友。
其实在老伴韩芝俊的眼里,华国锋可没那么听医生的话。虽然医生不让他吃葡萄,可背不住他趁韩芝俊不注意,利用散步的机会,偷偷地从葡萄架上摘上一两颗成熟的葡萄,用极快的速度放进嘴里。
有几次韩芝俊感觉华国锋偷吃了葡萄,要他张开嘴检查,可华国锋早已把葡萄连皮带籽都咽进了肚子里。“抓贼抓赃”,没抓到证据,韩芝俊只得作罢。
韩芝俊偶尔也会向孩子们抱怨,她都快成了华国锋的“老保姆”了。只要一不留神,华国锋就会弄点“妖蛾子”。
有一次家里包饺子,这是身为山西人的华国锋的最爱,韩芝俊规定华国锋只能吃十个,但华国锋吃完后感觉没吃过瘾,便缠着韩芝俊要求再加几个。
韩芝俊被缠得没办法,只好让他再吃两个。每次说起这些事,韩芝俊总是无奈地望着华国锋直摇头。
二、吃完早饭,华国锋都会坚持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看报。他看的报纸很多很杂,既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这样的党报,也有像《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这类偏社会生活类的报纸。
虽然眼睛不太好,但华国锋看起报纸来却很“痴迷”,有时连跟随华国锋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喊他吃饭,华国锋都没听到。
很喜欢谢师傅的手艺,谢师傅做的山西莜面、猫耳朵、刀削面、羊肉臊子,华国锋都很爱吃。在谢师傅的眼里,华国锋的饮食很简单,给华国锋做饭也很省事,因为他爱吃的食材极为普通,品种就那几样,从来不变。
华国锋喜欢吃的蔬菜有南瓜、山药、大白菜和萝卜,这些蔬菜都不用出去买,因为他的院子里就种了很多。至于荤菜,华国锋也只偶尔吃吃水煮羊肉,从来不喜欢吃那些昂贵的海鲜之类食材。
谢师傅最为感慨的是,华国锋对自己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像对待家人一样,丝毫没有领导人的架子。
“他是个特别善良的老人,我偶尔做菜多放了点盐,他感觉出来了也不说,只是少吃点,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更没有放下碗说不吃,要我去重做。”
吃过午饭后,华国锋一般要午休两三个小时。午休结束后,如果有客人来访,也会见一见来访的客人。
客人走后,华国锋一般会和老伴在院子里与工作人员一起伺弄一下他种的菜。晚上六点半开始吃晚餐。华国锋的晚饭吃得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喝点二米粥或者南瓜粥,有时加个烧饼。
吃完晚饭,便到了《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了。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是华国锋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除非病得躺在床上不能起来,他从来没有落下观看《新闻联播》过。
看完《新闻联播》,华国锋就会来到书房,开始练字。由于长期坚持,加上跟一些书画名家也多有切磋,还受过赵朴初、楚图南、溥杰等人的指点,华国锋的书法虽然谈不上“大家”,但也有相当的功力。
启功就对华国锋的字给过很高的评价,说他的字“浑然大气、骨力尽现”。要知道启功很少赞誉别人的字,能得到他这种评价,是相当不容易的。
三、说起华国锋的书法,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华国锋有一间小书房,每天他都要坚持抽出时间,在书房里练习书法。
有一天,华国锋的老乡韩学武登门拜访,正赶上华国锋在练习书法。华国锋知道韩学武也是个书法家,于是拿出几件自己比较满意的几幅作品,让韩学武提提意见。
韩学武是个直率性子,虽然表扬华国锋的字写得不错,但仍然指出有些字写得解决还欠点儿力度。华国锋听完很开心,他对韩学武说:“来拜访我的客人中,只有你一个当面指出我书法的不足之处,你是个说真话的人!”
从那以后,只要韩学武来,华国锋都会拿出自己的新作请他点评。这件事传出去后,大家都说韩学武是华国锋的老师,弄得韩学武很不好意思:“华老的字表面上质朴、平淡,但实际上很有骨力,功力很深。我哪里有能力做他的老师?”
华国锋最喜欢写毛主席诗词,但他用的都是颜体。有人建议他用“毛体”来书写毛主席诗词,华国锋却摇摇头说:“毛主席的书法自成一家,我即便再练一百年,也练不到毛主席那个水,还是老老实实地学颜体吧!”
有些上门的客人很喜欢华国锋的书法,向华国锋提出希望得到一两件墨宝的要求,华国锋都能尽可能地满足客人们。他只有一个要求:拿回家收藏可以,但不许拿到市场上去炒作!
后来,华国锋听说有人没有遵守约定,把他的字拿到市场上去卖,而且市场上也出现有人模仿他的字体造假后,很不高兴。从那时起,他再也不再轻易给人题字了。
就在华国锋决定“封笔”之后,山西交城的几位同志来到北京找到华国锋,提出交城的卦山正在搞旅游开发,想请华国锋在卦山新建的牌楼上题几个字。
交城是华国锋当年打过游击的地方,华国锋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以及纯朴的老百姓始终抱有很深的感情。
听了对方的要求后,华国锋拿起毛笔,亲笔题写了“山形卦象”四个大字,将这几个大字连同自己手书的几张毛主席诗词交给对方,说希望自己的题字能帮助卦山的乡亲们办好旅游,过上好日子。
如今他的题字已悬挂在卦山的门楼之上,那些手书的毛主席诗词也被刻成碑刻,成为卦山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华国锋也曾多次到全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担任过华国锋警卫工作的曹俊洪,曾陪同华国锋去过很多地方。在他的印象里,华国锋不管到哪里,都非常关心当地的发展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华国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
华国锋的子女们虽然不反对老人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却对华国锋每到一处,总将自己的行程安排得很满有些意见。因为华国锋每到一地,不仅要参观当地的工厂和农村,还总喜欢和工人、农民聊天,询问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情况,甚至晚上也不休息。
儿女们“抱怨”说:“您每次出去都把行程安排得那么紧张,也不怕身体吃不消?”华国锋却总是反驳道:“看到老百姓过得好,我心情就愉快,这不比休息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吗?”儿女们听他这么说,只得不再反对。
1996年,江苏华西村举办建村35周年庆典时,邀请到了华国锋来华西村参观。华国锋要求华西村不许张扬,自己也没有发表公开讲话,而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庆典。
在看到华西村的发展情况后,华国锋对这个村子印象很深,尤其是在农民的住房方面,看到农民住宅“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生活在乐园”之后,华国锋欣慰地笑了......
华国锋也非常关心自己家乡山西的发展,每当有老家人来看他时,他总会关切地问人家:“家乡经济发展怎么样?收成如何?”
九十年代中期,华国锋的侄女苏凤仙有一次专程来北京看望华国锋。华国锋知道侄女在化肥厂工作,向侄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们化肥厂的生产、经销情况怎么样?工人们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
苏凤仙告诉华国锋,化肥厂的效益很好,工人们每个月能拿到800多元的工资。华国锋听完欣慰地笑了,他指着老伴韩芝俊对苏凤仙说:“不错嘛,工人们的工资比你婶婶还高,她才600多一个月。就应该这样,干活的人就应该比退下来的人拿得多!”
华国锋对山西老家的群众,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苏凤仙口中得知同村的石玉环患了白内障,便让苏凤仙回去后赶紧催她来北京治疗,并提出自己派人帮石玉环找好医院,尽快安排手术。
苏凤仙回去没多久,石玉环便按华国锋的安排来到北京治疗白内障。华国锋知道乡亲们不舍得住旅馆,便让石玉环和丈夫住在自己家里,一住就20几天,直到石玉环做完手术返回山西。
第二年石玉环来北京复查时,华国锋又将她接到家里住了一个多星期。石玉环临走时,华国锋又出钱买了不少糖果、饼干,让她带回去分给村里的孩子们。
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为了创作《华国锋在战争年代》一书,曾多次来到华国锋的家中拜访华国锋。让田瑞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见到老家来客人,华国锋总是用交城土话和大家交流,显得异常亲切。
华国锋的交城土话说得很流利,连田瑞这个土生土长的交城人也自愧不如,甚至连陪同他一起来的两位县志办的年轻人也都表示:华老有些交城话,我们年轻人都听不懂!
2001年,华国锋迎来了80大寿。孩子们说要给他办寿宴,被华国锋拒绝了。那天晚上,老伴为他订了个生日蛋糕,准备了一桌家常菜,与几个孩子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
吃饭的时候,华国锋告诉孩子们:“国家的前途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们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五、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华国锋。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华国锋均被选为中央委员。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后,他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至今仍保持着连续9次出席党的代表大会这一历史纪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华国锋的身体大不如前。在医生的要求下,华国锋减少了外出,以在家静养为主。
不管身体怎样,天气如何,一年中有两个日子,华国锋是雷打不动,一定要出门的。这两个日子一个是每年的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的诞辰;另一天是9月9日,是毛泽东去世的日子。
每年的这两个日子,华国锋必定都会带着家人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
熟悉华国锋的一些老朋友,都知道华国锋的这个“规矩”,所以不少人都会在这两天也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只为了见见华国锋,和他叙叙旧,曾在中南海工作的摄影师钱嗣杰便是其中之一。
回忆起这些,钱嗣杰说:“我们这里有给华老站过岗的,有当年陪他出访过的。华老平易近人,私下总是和我们有说有笑,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这几年他身体不好,很少出来,我们也不忍心总去打扰他,所以就会在这两天早早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只为看他一眼。看到他仍然能够走动,我们也就心安了。”
2007年12月26日,86岁的华国锋虽然已经病魔缠身,但仍然决定带家人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孩子们担心他的身体,不想让他去,但华国锋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对孩子们长叹一声:“这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最后一次去瞻仰主席他老人家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华国锋的预感没有错。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瞻仰毛主席遗容,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曾在华国锋身边工作过的陈长江老人,至今仍记得那天华国锋带着家人和他们这些老部下,恭恭敬敬地站在毛主席塑像前,庄严地喊着口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进入2008年之后,华国锋的身体每况愈下。3月的时候,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带着华国锋传记的书稿来北京请华国锋审阅,可没翻几页,华国锋便无奈地放下书稿:“田瑞,我是看不完喽。”
六、和全国人民一样,华国锋有个心愿,那就是想亲眼看一看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看一看13亿中国人在自己的家园,是怎样唱响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之歌的,更想与群众一起分享这份欢乐。
得知华国锋的这个心愿后,奥运组委会在8月2日这天给他送来了几张票。望着送来的票,华国锋遗憾地叹了口气说:“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去吧!”
8月3日,华国锋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再也没能出来。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去世前,华国锋留下遗言:“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静,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在华国锋的追悼会上,几位2007年毛主席诞辰那天陪着华国锋一起瞻仰过主席遗容的老友们,一个个悲痛万分。大家感慨道:“还有几天就是9月9日了,没想到我们却站在了华国锋的灵堂前......我们再也听不到华老喊的口令了……”
华主席是山西“老实厚道”为人的忠实代表,他在中国关键时刻的作用历史不应该忘记——我去过卦山敬仰华老!!
致敬!
华老
缅怀华老
华老千古
华主席永垂不朽!
华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