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香炉山——一座藏于乡间的神秘道观》"听说过香炉山的十殿阎王吗?"老周放下茶杯,眼中闪着神秘的光芒。"怎么,还有这种地方?"我放下手中的笔记本,来了兴趣。
"就在大邑县鹤鸣镇,那里有座神奇的道观,房屋终年不打扫却看不见灰尘,墙上挂满诗词画作,供奉着十殿阎王。要不要去看看?"这个开场白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前往鹤鸣镇。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行驶约四公里,道路竟出奇地平整宽阔。
"到了。"老周指着路边一座古朴的建筑。山门外,几位村民正在搬运石料。看到我们犹豫不前,一位大叔热情地挥手示意我们进去。
"道观在施工?"我问道。"只是外围加固,不影响参观。"一位村民解释道。
跨过山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远处群山环绕,近处田野葱郁。道观就坐落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上。"你看那块匾。"老周指着正门上方。一块漆黑的匾额上书写着"香炉山道观"五个金色大字,笔势遒劲有力。
匾下一副对联写道:"天地人乃构成自然总源,儒释道为传统文化根本"。"这是全真派的道观,"老周解释道,"有意思的是,它原本是座佛教寺院。"
"哦?""对,清初建的回龙寺,后来才改成道观。不过你别看外表普通,里面有很多讲究。"
进入前厅,两侧墙壁上挂满画轴,多为隶书篆体书写的诗词。"这些都是'八四叟卫之龙'的作品,"老周说,"专门描写香炉山道观的景致。"抬头望去,前厅采用抬梁式建筑,减少了立柱使用,显得格外宽敞。梁上还留有工匠当年留下的墨迹文字。
"最神奇的是,"老周压低声音说,"这里的房屋从不打扫,却终年没有灰尘蛛网。"我仔细观察房梁,果然纤尘不染。
"咦,那边有人。"我注意到偏殿里有三位老婆婆正在热切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研究十殿阎王的塑像。左右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五位阎王,从秦广王到转轮王,一应俱全。雕塑栩栩如生,殿下小鬼形象生动,既显威严又寓意劝善。
"这在道观里确实少见。"老周说。正殿是三皇殿,供奉着三皇像以及教祖张道陵和老子神像。墙上还贴着历代天师画像。后殿则是慈航殿,供奉观音菩萨,造型颇具佛教特色。"看,那边还有个小门。"我指着角落说。推开门,里面是个幽静的小院,三层花台上绿意盎然。"这应该是道长们住的地方,"老周说,"不过今天没看到人。"离开时,那三位研究十殿阎王的老婆婆还在院里转悠。天开始下雨,她们又往里躲去。除了她们,整个道观竟再无其他游人。回程路上,我若有所思:"这座道观真是独特,既不失古朴典雅,又充满文人气息。""是啊,"老周说,"它的美在于内涵,在于那份质朴与古韵的完美融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香炉山道观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它不以华丽取胜,而是以其独特的建筑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传说吸引着人们。这座藏于乡间的道观,正默默诉说着一个关于传统与信仰的故事,让人在喧嚣中找到一份难得的宁静。既有儒释道三教交融的深邃,又有民间信仰的烟火气息,是座既让人觉得亲切又充满神秘感的道观。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让它成为成都乡间最美的道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