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起义军钱是是颇具特点的一类钱币,往往书法流畅劲道、铸工精美,这类钱除作为货币流通外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具有宣传义军政权的作用。

龙凤通宝
元末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于至正十五年建都安徽亳州,国号“宋”,建元龙凤,并铸龙凤通宝钱。
收藏价值:龙凤通宝铸造精美,小平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折二最稀见,市场价格在4万元左右,折三市场价格在2万元左右。

天佑通宝
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天佑年间铸,铸造精美,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数种,均较稀见。
至正十三年,泰州盐贩张士诚率弟士德、士信及壮士李伯升等18名盐工聚众起义,三月攻克泰州。至正十四年率军攻占高邮,以高邮为都城,自封诚王,立大周政权,建元天佑。同年九月,在高邮挫败元丞相脱脱统率的40万大军,据有平江(今苏州)、湖州、杭州等地。至正十六年(,张士诚迁都平江,改平江郡为隆平府,以承天寺为王宫,改称吴王,销毁佛像,铸行“天佑通宝”钱。
收藏价值: 天佑通宝据传为毁佛像所铸,铜质精良,钱文、铸造均精美,小平市场价格在8000元左右,折二最为稀见,早期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目前市场价格在4万元左右,折三、折五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

徐天启通宝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天启年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存世稀见,世称“徐天启”,折三尚有篆书,罕见。
收藏价值:徐天启因存世少见为古泉名品,早期被评为五十名珍之一,目前小平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折二在4万元左右,折三楷书在2万元左右,折三篆书罕见,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天定通宝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迁都江州,改元天定期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是元末起义军钱中铸量较多的一类。
收藏价值:天定通宝小平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在2500元左右。

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军陈友谅大义元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是元末起义军钱中铸量较多的一类。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杀其头目徐寿辉,而于湖北武昌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铸“大义通宝”。
收藏价值:大义通宝小平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市场价格在3000元左右。
明代也主要以钞为主,但早期的大中通宝、洪武通宝种类、数量却不少,其中不乏珍稀品,后来用铜钱就渐渐少了,钱文的艺术性也逐渐下降,永乐、宣德以下,匠气渐浓,到了后期(天启、崇祯时期)因纸币贬值,加上战乱频仍、财政吃紧,银和铜钱的使用又多了起来,天启时期有大钱,崇祯以小平钱为主,数量众多,版式复杂。

大中通宝
元末至明初朱元璋所铸铜钱,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5等,背有记值、记地等,种类较多,存世多寡不齐。
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他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
收藏价值: 大中通宝品类较多,铸造亦较精美,不同品种多寡悬殊,较为少见的有折十光背,折二、折三背豫,折五背浙,折十背济十,小平背右广,折十背北平十,市场价格均在5000元左右,较稀见的有折十背桂十、折十背鄂十,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较罕见的有背济系列(济十除外)、背福系列、背京系列(京十除外)、背广系列(小平广除外)、背北平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桂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鄂系列(鄂十除外),市场价格一般在3万元以上。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由工部主管铸钱,钱制延续“大中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5等,背有记值、记重、记地等,种类较多,存世多寡不齐。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
收藏价值:洪武通宝形制基本同大中通宝,不同是增加了记重系列,也分五等,较为常见,较稀见的品种有折二、折三、折五光背,背三福、背五福、折十背鄂十,折十背桂十,市场价格在1~2万元,较罕见的品种有折三背三、折五背五、背京系列(京十除外)、背北平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二福、背济系列(济十除外)、背广系列(小平广除外)、背鄂系列(鄂十除外)、背桂系列(小平、折十除外),市场价格均在3万元以上。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开铸,多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小平钱存世多见,邻国亦有仿铸,另见背“三钱”试样,目前为孤品。
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 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收藏价值:永乐通宝小平市场价格在10元左右,背三钱为孤品,风格类似洪武通宝背三钱,现藏上海博物馆。

宣德通宝
明宣宗宣德八年)始铸,仅小平铜钱一种,版式亦较单一。
明宣宗宣德八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版别较少,传世量少于永乐钱。
收藏价值:宣德通宝铸量少于永乐通宝,但亦常见,目前市场价格在50元左右。

弘治通宝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始铸,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以小平钱为主,另见折十大钱,罕见。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六年,两京及各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弘治十八年五月,帝下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通宝”的情况,各地所铸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到了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版式为小平钱,光背。有大字光背版式,比较少见,传世品有一枚当十大钱,可能是试铸样钱。弘治通宝存世量较其他明代钱币为少,制作不精,文字粗拙。
收藏价值:弘治通宝小平钱制作不精,目前市场价格在50元左右,2012年5月华夏古泉网拍出一品弘治通宝母钱,稀见,成交价格8400元,折十型大钱罕见。

嘉靖通宝
明世宗嘉靖年间铸,小平钱居多,另有仿洪武通宝记重系列套钱,罕见。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宣德时略有增加。“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嘉靖通宝大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时,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大钱,于钱背穿右侧铸“二钱、三钱、五钱、一两”,此套钱为记重钱,可能为试铸性质,传世稀见。
收藏价值: 嘉靖通宝小平钱较多,目前市场价格30元左右,记重系列稀见,其中以背十一两大字版较多,市场价格在8万元左右,小字版市场价格在12万元左右,背三钱、背五钱市场价格在15~20万元之间,背二钱最为珍罕,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隆庆通宝
明穆宗隆庆四年始铸,铜质、铸造均精,版式单一,铸量较少。
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始铸,皆为小平钱,文字端正,铸工精美,重一钱三分,隆庆时期两京铸钱仅二万贯,传世甚少。
收藏价值:隆庆通宝小平钱铸量不多,一说仅用于当时发官俸之用,故精美量足,目前市场价格在600元左右。

万历通宝
明神宗万历年间铸,有小平、折二两种,铸量较大,背文较多。
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万历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铜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
收藏价值:万历通宝小平存世多见,普通光背市场价格在5元左右,直厂版市场价格在100元左右,小字双点通在1500元左右,正足宝在4000元左右,背字者均少见,背上工在200元左右,上天在1500元左右,上公在600元左右,上正在5000元左右,折二光背市场价格在400元左右,背下星在1500元左右。

万历银钱
明神宗万历年间铸,银质,有多种面额,均稀见。
万历矿银钱铸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为了弥补财政拮据的状况,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遂派遣太监担任路矿使,到各地开采矿银。据史书记载,到万历三十三年,九年间共采得三百余万两白银。这些路矿使为了奉承皇帝,用所得的矿银铸造了一批进奉银钱。
收藏价值:万历银钱存世均稀见,小平至五钱估价在数万元不等,另有八钱、九钱,1959年在北京郊区朱忠禧墓出土,罕见。

泰昌通宝
明熹宗天启元年铸,均为小平钱,铸量不多。
泰昌为明光宗年号,但光宗在位仅数月,未能铸钱,其子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收藏价值:泰昌通宝小平存世远少于天启通宝,目前市场价格在150元左右,背星、月纹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有一种“心泰”版,稀见,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

天启通宝
明熹宗天启年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数种,品类繁多,铸量亦较大。
收藏价值:天启通宝小平钱存世多见,光背、背工、户、云等市场价格在20元左右,背密、镇、京、一钱二分等较稀见,市场价格在3000元左右,背“奉旨”罕见,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普通折二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折五背五应属试铸,罕见,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折十有光背、背府、上十、下十、十一两、镇十、密十一两等,其中以背十一两最多见,市场价格在600元左右,背密十一两稀见,价格在4万元左右,另见有背“新一两一钱”者,珍罕。

崇祯通宝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数种,背文复杂,铸量较多。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始铸。《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12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崇祯元年开铸的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但三年后,改为北京钱重一钱,南京钱重八分,从此后,钱制开始趋于复杂,崇祯通宝以小平钱为主,有当二,当五,当十大钱。
收藏价值: 崇祯通宝小平光背,背上星,背户、工、局、季、江、贵、新、沪、重、加、乙、戊、己、捌、一分等均常见,市场价格在20元左右,背嘉、丁、八等稀见,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背京、行、四手、旨、新钱等罕见,价格均在1万元以上,折二除背星及背二外均稀见,其中背季二、敕二罕见,市场价格在2万元以上,折五型背户五、监五较常见,市场价格在1000元左右,背工五少见,价格在2500元左右,折十型罕见,有光背、背寿两种,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另见背十二两拓片,如为真品,则为明钱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