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变革现象分析“圈地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孙龙说影视 2023-05-03 07:10:22

公元16世纪是整个英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表现状态。换句话说,该时期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甚至是军事实力方面都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变革,这使得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近代化的同一民族国家,为之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扩大,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与此同时,伴随着英国政府逐渐开始抓住当时西欧世界经济发展变革的重要机遇,特别是大力发展国内工商业经济,扶持国际贸易,不断加强早期殖民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英国的工商业经济以及商业城市,在公元16世纪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现象。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当时英国的主要经济城市,特别像伦敦这样的国际化商业贸易大都市以及重要港口城市,得益于工商业经济、国际贸易经济以及殖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城市化的程度出现了明显提高。而且在当时整个英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当中,不敢断定,工商业经济是否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但是其所占的国民经济比例不断上升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繁荣的工商业经济,贸易,以及广阔的殖民市场,使得英国当时的手工业制造产生了质的飞跃,大量的手工工场正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和建立。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英国的农村经济同样展现出了同传统农业发展截然不同的现象,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公元16世纪的英国,于农村地区出现了狂热的圈地运动。

前言

圈地运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块块农村土地的划分,使其成为一个个封建地主或者工商业主的经济势力范围。由此,在圈地运动的推动下, 整个英国的农村经济以及发展趋势完全展现出了不同的姿态。比如之前中世纪英国的农村经济实际上就是被极为僵化和残忍的农奴制度笼罩,这种农业经济形态使得整个农村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当中。

前面提到公元16世纪的英国,实际上正处于社会经济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早期殖民经济,使得原本的城市手工业及其承载力逐渐不能够满足需要。因此,为了缓解城市手工业制造以及人口的压力,英国的农村地区成为了当时主要工商业主,特别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重点经营的对象。

圈地运动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英国逐渐步入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始将原来那种封建的、割据的、落后的单一土地生产制度,逐渐转化为了大规模的农场或者牧场。从这一层面来说,这种圈地运动形成的大规模农业生产种植,使得当时重要的手工工场建立在其周围成为了可能,因为距离原材料产地的区位优势,这侧面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英国城市经济出现了剧烈变革的同时,农村经济的变化其实相比较之前来说,同样展现出了非常显著的变革,这为日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海外殖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同样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讨论公元16世纪英国农村地区圈地运动狂潮出现的原因,对于研究其历史作用和影响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下面请跟随笔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传统隶农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活力的释放

在中世纪的西欧诸国的农村当中,实际上实行的就是非常典型的农奴制度,这种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和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其实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比如,中国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这种封建经济具有天生的封闭性,封建地主作为农村土地的主要占有者,实际上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劳动力资源。

而西欧世界的农奴制度则不同,这其实是西欧诸国在进入中世纪之前,农村地区普遍流行的隶农制的直接结果。在此之前,西欧诸国也尚未实现国家化的形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奴隶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角色。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对矛盾。

但是,随着西欧诸国的社会演变,奴隶的数量不断减少,奴隶的社会地位开始由于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不断提高。再加上奴隶主的高压统治引发的大规模的奴隶起义,使得奴隶制度逐渐走向了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才开启了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割据时代,在这个时期,农村原来的奴隶开始逐渐拥有了一定的人身权利和社会地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们依然处于社会最底层。

因此,中世纪时期西欧逐渐形成的隶农制,或者说农奴制,实际上之时奴隶主和奴隶这两大经济阶级矛盾调和的结果。但是却不能根本解决当时西欧社会经济,特别是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到了公元16世纪,英国内部更为活跃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农村封闭的农奴制度实在难以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自由劳动力,以及更新鲜的经济血液,隶农制开始解体,这为圈地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圈地运动的展开提供了动力

公元16世纪的英国社会经济在出现了明显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之后,由于原来城市手工业者制造规模的限制,再加上城市手工业生产的隶农制的束缚,使得该时期英国的手工业生产及其质量,远远不能够符合当时国内。国外需求,甚至两海外广阔的殖民地经济需要,也对英国的手工业生产形成非常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手工工场生产出现了大规模的变革。

首先城市手工工场原来那种封闭的隶农制,逐渐被废除,新的手工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之前的行会制度也开始被更加开放、自由的商品市场,以及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势力所取代。而此时农村经济的变革更加引人瞩目,比如原来发展缓慢,经济效益长期低下的农业生产在此时也不得不依据形势需要,做出了显著改变和努力。

一般来说,农业的生产作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温饱需要,并且在尽可能满足且有剩余产品的基础上,完成对于城市手工业生产行业的基本原材料供应。但是随着公元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国内、国外需求量的大增,使得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工商业者和资本家,开始运用自己的经济优势,不断划分大片土地,并将其圈并起来,作为自己进行资本生产的基本条件。

公元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农村圈地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此次圈地运动既然是为了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那么在圈地时候经营的农作物则几乎被抛弃。他们将这些大片集中的土地,作为了广阔的牧场,蓄养了大量的牛羊,这是为了迎合当时毛纺织业快速发展,羊毛需求量激增的需要的。由此可见,传统的粮食作物的占比大幅度下降,但是经济效益更高、商品价值更高的羊毛逐渐成为了农村新宠。

英国农村人口的增加使得圈地运动继续扩大

公元16世纪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圈地运动高潮,为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这种集中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农场、牧场,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在公元16世纪的前中期,英国农村圈地运动的发展,实际上具体的变化为由原来的粮食种植地转化为了大规模的牧场。这是和当时的样貌需求量不断提高、社会人口不断减少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的。

但是到了公元16世纪后期,随着英国整体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出口工商业以及海外殖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英国在此时出现了一次人口革命,即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得原本在农村已经相继建立起来的手工工场,有了更加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而人口的增加,便会直接导致社会日常生产资料的消耗量巨额增长,特别是粮食需求在不断上涨。就这样,原来通过圈地运动形成的牧场,在此时转化为了粮食生产基地,并且在原来的圈地基础上,继续扩大化种植、经营。

评价

发生在公元16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表现,即圈地运动,实际上为今后英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新型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圈地运动之所以在此时的农村全方面地展开,实际上和当时英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农村经济重大变革,有着密切联系的。

工商业以及海外贸易快速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使得英国原有的国民经济内容出现了明显变革。在这个经济产业不断变换的同时,英国内部的社会阶层也在产生更替。

比如原来封建主和隶农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工商业发展的趋势之下,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而新兴圈地运动更是有效解决了之前农村隶农制所存在的诸多弊端,特别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在圈地运动之后形成的大规模集中化经营土地形式当中,开始得到部分缓解。

与此同时,圈地运动所带来的重要历史影响,除了使得当时的农村经济出现剧烈变革之外,对于今后出现的并且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群体实力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在世界史当中,一般认为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和发动,与之前的圈地运动是离不开关系的。

参考文献:《英国史》

0 阅读:1

孙龙说影视

简介:分享原创内容,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