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二十四史》的时候,一度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那就是:在《二十四史》之中,为什么没有一本“西夏史”?
西夏立国将近200年,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权当中,西夏的寿命并不算短。西夏雄踞于西北大地,在前一个世纪中,西夏与北宋、辽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局。在西夏的后一个世纪里,西夏又与南宋、金国延续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元朝年间,元朝政府组织编纂前朝史书。元朝政府为宋朝、辽国、金国都编纂了史书,却唯独没有给予它们并立的西夏编纂史书。
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蒙古灭西夏之战带来的后果。
通常来说,每一个封建政权都会设立史官,以记录本朝的历史。(比方说,唐太宗李世民就一直很想知道玄武门之变是被怎样记录在本朝史书中的。)后世朝代要编写前朝史书,其实也并不是自己“白手起家”攥写,而是以前朝已有的史料作为依据(举个例子,《史记》中诸侯世家的文章里,多次出现了“我”这一字眼,这是因为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参考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遗留下来的史料的缘故)。
但是西夏偏偏就不太符合上述情况。13世纪初期,也就是西夏晚期,蒙古开始崛起。当时已经衰落的西夏自然也就成为了蒙古军屡次侵略的对象。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再次率领大军征伐。这次,他的意图是彻底覆灭对手。
但是,虽然国势衰微,西夏军民的抵抗却颇为顽强,给横行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此次蒙夏战争进行的过程中,蒙古的核心人物成吉思汗死了。
有些史料声称,当时年过六旬的成吉思汗在交战中被西夏军的流箭射中,结果重伤不愈而亡。这是否就是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本文姑且不论。但是在蒙古人的眼里,既然成吉思汗死在了蒙夏双方的交战前线,那么关于成吉思汗的死,这个“责任”就必须由西夏来“承担”。
也正是因此,蒙古对西夏恨之入骨。在攻灭西夏后,蒙古军在西夏的国土上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蒙古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宛若地狱一般的景象。在西夏灭亡后,蒙元政权将西夏之地取名为“宁夏”,顾名思义,正是“压服西夏”之意。蒙古人对西夏的痛恨可见一斑。
显然,上文中西夏灭亡的遭遇,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西夏自己的相关史料早已在战火中销毁,不太可能流传下来。在没有西夏自身史料流传的情况下,后人想要编纂“西夏史”,自然是一件难事。
再者,前文也已提及,蒙古因为成吉思汗之死对西夏无比仇恨。就算元朝政府手里真的握有西夏的史料,出于对西夏的仇恨,他们估计也不会愿意去编纂一部“西夏史”。
二、西夏政权自身不具备正统地位。
正统之争,在中国古代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各朝各代都需要通过对先前一系列朝代的正统性做出判定,以此来论述本朝的政治合法性。通常,一个朝代为某个前朝编写史书,都是因为该朝已经认定那个前朝具有正统地位。
比方说,唐朝年间,对于东晋十六国这段历史,唐朝政府认定东晋为正统王朝,因此将西晋与东晋的历史统一编纂于《晋书》之中,而没有为其他十六国单独编纂史书。而对于南北朝这段历史,唐朝政府认定南朝(继承两晋而来)与北朝(开启隋唐两朝)都是正统王朝,因此同时编纂了《南史》、《北史》两本史书。
但是西夏从来都不是,也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理由也很简单。在西夏前一个世纪的历史中(也就是西夏与宋、辽两国并立的时期),西夏同时向宋辽两国称臣。在西夏后一个世纪的历史中(也就是西夏与宋、金两国并立的时期),西夏又向金国称臣。
西夏虽然建国,更像是地方割据势力,底盘不大,要入正统史书地位,自身底气似乎本身不足。
在元朝政府组织编纂宋、辽、金三朝史书的时候,对于三朝的正统问题一度产生过争执,最后裁定:三朝均为正统,各自独立编纂史书。
这里很值得注意的是,元朝政府从来就没有探讨过西夏的正统性问题。显然,在元朝政府看来,向宋辽金三朝称臣的西夏政权,不是一个正统王朝,也就不会为西夏独立编纂一部史书。
故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致使元朝政府没有编纂一部“西夏史”,而只是在宋辽金三朝各自的史书中,间接地提到西夏的相关历史。
不过,虽然《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但是西夏政权毕竟在古代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上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近代以来,有不少中外学者对西夏历史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曾经的神秘国度,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目光。
西夏有西夏文字。不是华夏之域。西夏,西夏。华夏西面的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