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乡下的地里,一到芝麻采收前的这段时间,不少种植户的心里就跟压了块石头似的。你有没有过那种眼瞅着马上收成到手,却突然觉得心里没底的焦虑?就像有一年,在华北的一个小村庄里,王大爷守着他那一亩丘陵薄层红壤种着芝麻的地。原本满心期待能有个好收成,可到了采收前,就出了大麻烦。
芝麻这玩意儿,看着小小的,种起来可不容易。它跟棉花不一样,棉花咱知道要防倒伏,芝麻呢,这裂荚的事儿可太让人头疼了。芝麻这品种有很多种,像常见的白芝麻,还有黑芝麻,这两种咱老百姓比较熟悉。但还有冷门一些的绿植品种,在芝麻种植里也有参考价值,比如紫苏芝麻,这芝麻植株有点像紫苏,叶子上还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有长蒴芝麻,它的蒴果特别长,不过产量却不太稳定;皱叶芝麻,叶子褶皱明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好像还有点自己的特点。
在华北这块儿,丘陵薄层红壤可不算肥沃的地,在这种土地上种芝麻,那是相当的考验人。这种薄层红壤啊,保水保肥的能力差得很。在平常管理的时候,就得特别用心。
王大爷家的芝麻,在快到采收期的时候,出现了裂荚。你想啊,一颗颗饱满的芝麻荚,本来好好的,突然就裂开了,里面的芝麻粒儿有的都掉到了地上。那场景,老让人心疼了。这裂荚的事儿,不是个小问题,它关乎着一年的收成。据一些统计啊,芝麻裂荚严重的时候,产量能少掉两三成呢。
那芝麻为啥在采收前会裂荚呢?这时候就得提到各种因素对芝麻生长的影响了。在芝麻生长的这几个月,前期的管理对后期影响可大了。就拿浇水来说,芝麻怕旱又怕涝,要是浇水不注意时机和量,芝麻生长就会出问题。
这里还有个事儿,不同的种植距离也会影响芝麻的长势。有人种芝麻种得太密了,芝麻之间互相争养分、争水分、争光照,最后长得都瘦瘦弱弱的;可要是种得太稀疏了,又浪费了土地资源,产量也不高。像华南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的芝麻种植密度,和华北山区丘陵地带就不一样。在平原能多种几株,到了山区丘陵,就得考虑土壤的肥力和地形,适当少种一点。
在芝麻生长期间,温度也是个重要因素。芝麻对生长时期的温度要求挺高的,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要是温度控制得不好,也会影响芝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比如,芝麻在开花的时候,对温度就特别敏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授粉,从而影响到产量。
那么,怎么才能让芝麻在采收前不出现裂荚这种情况呢?王大爷在经历了多年的失败后,终于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合理施肥。不能单纯地只施氮肥,氮磷钾得配合着施,还得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有经验的农户朋友会发现,比如在芝麻生长的中后期,适当施草木灰,对芝麻的生长有好处。草木灰里有钾元素,能让芝麻的茎秆更硬实,还能调节土壤酸碱度。还有一些农户试过在芝麻生长后期,追施硼肥,这对芝麻的结荚和防止裂荚也有帮助。
其次,合理灌溉也很关键。芝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也不能浇水太多。在采收前的一段时间,浇水要更加谨慎。比如,可以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要是遇上连续的阴雨天,一定要及时排水,不然芝麻根部容易积水烂根,导致裂荚。
还有就是,要及时除草间苗。杂草会跟芝麻争水分、争养分,影响芝麻的生长。而间苗不及时,芝麻长得太密,透气性不好,也容易生病裂荚。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那芝麻在采收前二十天的禁忌到底有哪些呢?
其一,忌过度施肥。尤其是在采收前,大量施氮肥,会让芝麻旺长,导致茎秆细弱,一旦遇到风雨,就容易倒伏,还可能导致裂荚。就像之前有个网友分享,他在湖南种芝麻,在采收前大概 20 天的时候,听说氮肥可以让芝麻长得更快,就施了一大把氮肥,结果芝麻到了后期倒伏严重,裂荚也厉害,收成大减。
其二,忌深锄地。芝麻根系很浅,在采收前深锄容易伤根。像在湖北的一些芝麻产区,有些农户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深锄地可以让土壤更疏松,结果伤了根,芝麻生长受到影响,导致裂荚和减产。
其三,忌过度浇水或干旱。前面提到的合理灌溉很重要。有一个农户,芝麻采收前 10 天左右,他以为快要收成了就不用浇水了,结果因为干旱,芝麻裂荚非常严重。
其四,忌打药过早过频。芝麻生长后期,有些农户以为打药能防治病虫害,就频繁喷药,或者过早打药,导致芝麻生长受到抑制,对裂荚也有影响。
其五,忌忽略病虫害的防治。芝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略。比如茎点枯病,如果发现得晚,很容易造成死棵,影响产量。
在实际种植中,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注意。
曾经有个种植户,在河南,他觉得芝麻采收前不需要管理了,结果那一年芝麻裂荚比以前严重多了,收成也不理想。还有一些农户,在山西,对芝麻的病虫害防治也不够重视,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芝麻的品质和产量。
我们再来说说芝麻采收前的管理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芝麻的含油率是个挺重要的品质指标。在采收前,如果芝麻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不当,含油率也会受到影响。像在江苏的一些地方,之前因为土壤肥力不足,而且施肥不合理,芝麻的含油率就比在湖南管理较好的地方低一些。
芝麻的色泽也是品质的一个方面。色泽好,芝麻的品质就相对较高,市场价格也会高一些。而采收前的光照时间、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芝麻的色泽。例如,在云南,光照充足,芝麻色泽好看,含油率也不错。
在芝麻采收前的这 20 天,就像一场考验,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最终的收成和品质。
芝麻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因为环境、种植习惯等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在甘肃,气候干燥,在芝麻采收前的管理就要特别注意防旱和增温保湿;而在海南,气候炎热潮湿,就需要特别注意排水和防病虫害。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种植环境,更好地在芝麻采收前做好管理呢?这是不是值得大家一起去探讨和分享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