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牺牲真的是因为被继母出卖了吗?她牺牲后,家人们怎样了?

承载古史 2025-01-11 16:46:42

1947年1月12日一大早,冷得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把还没变成雨雪的那些阴云都给吹得到处飘,沉沉地压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头顶上,就好像要把那会儿村里正发生的事儿,一股脑儿地都给遮住、忘掉似的。

村子南头观音庙那块空地上,一早全村男女老少就被新村长孟永安叫来“聚会”。那个还没满15岁的女党员刘胡兰,被两个大块头用麻绳绑着手,因为她死活不肯告诉阎锡山的手下共产党的“事儿”。就这样,她和大家伙儿一块儿,眼睁睁看着石三槐、石六儿他们6个人,被那些凶狠的刽子手一个个残忍杀掉,最后都倒在了一大片血里头。

然后,敌人再次把铡刀举起来吓唬她,告诉她只要不再帮共产党做事,就能饶她一命。刘胡兰一脸坚定地说:“那绝对不可能!”

敌人再次追问:“你当真不怕死吗?”

刘胡兰响亮地喊道:“死有啥好怕的!你们要杀就动手吧,就算再让我活十七年,我还是这个样儿!”

在铡刀猛然砍下的那一刻,周围的人们发出了悲愤交加的呼喊声。

【女英雄刘胡兰的短暂人生】

1932年10月,在山西吕梁山里的云周西村,27岁的庄稼汉刘景谦家里添了个头一回的小宝贝。他和媳妇瞧着那白嫩嫩的女娃,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刘富兰”,平日里就亲昵地叫她“富兰娃”。他们盼着富兰娃将来日子能过得宽裕,还希望她能像山里头的兰花一样,品性高洁,生命力旺盛。

刘景谦家拥有四十多亩田地,他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织布高手,所以刘家的日子在村里还算过得去。不过,就像很多老实本分的中国农民那样,刘景谦和他妈妈都特别节省。特别是刘景谦的妈妈,她总是叮嘱家里人要精打细算,谁要是敢把油灯的灯芯调得稍微亮一些,老太太就会直接批评说:“这样哪像过日子的人啊!”

1938年春天刚开始,日本鬼子就闯进了刘景谦的老家。他们一通乱抢,让原本还算过得去的日子变得特别难熬。更不幸的是,刘景谦的媳妇,三年前生完老二后身子就一直不好,又因为总是干活太累,那年又得了肺结核,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撇下了六岁的刘富兰和三岁的妹妹刘爱兰。

打那以后,只有六岁的富兰子,不单是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还得跟奶奶一块干那些对她来说重得不得了的家务活。但好在富兰子的爸爸刘景谦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村里人看他一个男人既要忙地里的活儿,又要照顾两个小闺女,还得管着老母亲,都挺心疼他,纷纷主动给他张罗着再找个媳妇。后来,在邻居的帮忙下,刘景谦娶了邻村一个比他小16岁的胡文秀,成了他们家的新女当家。

在过去的老社会,继母对子女不好,甚至把孩子虐待死的事情经常发生,但富兰子和她的妹妹真的很走运。胡文秀这个人特别好,不但没对她们俩不好,反而把她们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疼爱,让她们重新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这样一来,姐妹俩的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大方起来。到了1940年秋天,胡文秀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说服了自己的婆婆和老公,让8岁的刘富兰去上小学。她还亲手给富兰子做了个新书包,并且给她改了名字,叫“刘胡兰”。

在当地的土话里,“胡”和“富”听起来简直一模一样,不过“胡”可是咱的姓。胡文秀把自个儿的姓加到了她那个不是亲生的闺女名字里头,从这里就能看出她对这个闺女有多上心和看重。虽说这丫头小学没上几天就不念了,但打那以后,“刘胡兰”这个名字就在村里传开了。

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村里的党支部成立后,刘胡兰家和村里其他家庭一样,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不用再交那么多钱和粮,也不再受地主随便欺负了。爸妈跟刘胡兰说,这些都是共产党和八路军帮忙实现的。

刘胡兰有个好闺蜜,叫金仙,两个人岁数差不多大,从小就老是一块儿玩。玩着玩着,刘胡兰也就认识了金仙的舅舅刘芳。刘芳不光教她们俩识字看书,还给她们讲了很多革命勇士的事迹。有次碰巧,刘胡兰瞅见刘芳打扮得像个买卖人,在那些“坏蛋”的老巢周围转悠,她就琢磨着刘芳可能是个“地下八路”,心里头对他别提多尊敬了。

斗争越来越激烈,云周西村慢慢变成了文水县乡下抗日活动的主要地方,不少村民都加入了抗日的大军。他们帮八路军送消息和东西,盼着八路军能和他们一块儿守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果实。刘胡兰留意到,她爸平时都不咋出门,但也跟村民们一块,好几次悄悄地穿过敌人的防线,给八路军和抗日政府送东西。

不过,打仗嘛,总得有人付出。刘胡兰不止听说了村里公所有个人,给八路军送情报时被逮住,因为死活不肯说出党的秘密,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最后还被害了的事儿;她还亲眼见到自己的好朋友金仙的妈,为了保护革命干部,被敌人的狼狗咬得血肉模糊,但一直咬牙挺着,就是不屈服。家里外面这些事儿,让刘胡兰从小就知道不少革命的门道。一颗正义的小苗儿,在刘胡兰幼小的心灵里,就这么悄悄地长了起来。

抗战赢了以后,抗联妇女部跑到离云周西村八里地外的贯家堡,办了个妇女干部培训班。刘胡兰心里头那个急啊,想参加革命,可年纪不达标。后来她瞅见培训班的头儿吕雪梅来云周西村调研,就使出了浑身解数,好说歹说,总算是拿到了参加培训的门票。到了1945年11月底,她培训完了,满心欢喜地回到云周西村,正式上了班,当上了村妇救会的秘书。

1946年夏天6月份,解放大战正式打响那会儿,山西当地的大佬阎锡山,他调了三个团的兵力跑到刘胡兰老家那块的文水县。接着,他又把当地的一些老地主、混混啥的组织起来,弄了个“奋斗复仇自卫队”的名头。这俩伙人勾结在一起,不光使劲折腾共产党员和革命的老百姓,还在村里头横冲直撞,急着想回到过去那种欺负老百姓、威风凛凛的日子。

为了减少伤害,确保大家伙儿的安全,文水县党委做了个决定,让那些在执行任务时暴露了身份、没法再隐蔽工作的同志,还有那些得再练练的党员,分批从平川这些地方挪到附近的山上去。刘胡兰呢,她虽然刚成为候补党员没多久,之前也申请过两次入党,但这次也在转移的名单里头。可当她听到要转移的消息时,却跟领导说想留下来继续干。她讲:“我对这儿的人熟地也熟,能撑得住。”领导们合计来合计去,最后觉得行,就让刘胡兰留在平川了,不过也得让她有个准备,随时应对可能遇到的麻烦事儿。

1946年12月21日晚上很晚的时候,刘胡兰和区长陈德照,还有几位武工队的同志,悄悄地把那个坏透了的石佩怀给解决了。这家伙是阎锡山那边的走狗,村民们恨死他了,都叫他“狗村长”。石佩怀一死,村民们可乐坏了,可敌人却吓得要命。他们慌了神,想着得赶紧在村里找几个“出头鸟”来吓唬大家,给自己壮壮胆。

从第二天下午那会儿起,“奋斗复仇自卫队”的头儿吕德芳,还有阎系军队的连长许得胜,就带着人满村子地捉拿他们认为的“不对劲的人”,说是要给村长出口恶气。到了1947年1月8日那天,敌人出其不意地把村子给围了,一下子就把陈德照的舅舅石三槐、民兵石六儿,还有石玺玉、张生儿、韩拉吉这五个人给逮了,连夜押到附近大象镇的据点去审问。刘胡兰她爹娘一看这阵仗,心里头那个急啊,催着她赶紧往山上躲躲。可刘胡兰反倒劝起他们来了,说没啥大不了的,得等上头有了指示才能动。

1月11号晚上,刘胡兰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让她赶紧撤离。与此同时,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敌人正忙着准备第二天的计划。他们打算第二天一早,让新来的村长把村民们叫到村南的观音庙集合。然后由阎军连长许得胜去抓人,复仇队的头儿吕德芳会亲自来动手,而刘胡兰就是他们要抓的人之一……

后来发生的事情,咱们心里都清楚。1月12日天刚蒙蒙亮,刘胡兰没逃掉,她混在老百姓堆里,结果被熟人给认出来了。认她的正是“复仇队”的武金川队长和白占林队员,两人直接从人群里把她拽了出来。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又是吓唬又是诱惑,甚至想用钱收买她,但全都没用,最后这个还不到15岁的小姑娘,就被敌人给残忍地杀害了。

【刘胡兰牺牲后,她的家人怎么样了?】

刘胡兰走了,这事儿让在场的乡亲们心里头又难过又恼火,但谁也没招儿。那会儿,她继母胡文秀揣着刘胡兰被抓前赶紧塞给她的东西,抱着小妹胡爱兰挤在人群堆里,眼睁睁看着刘胡兰被害。大伙儿散了后,胡文秀憋着泪,拿手帕包起一把沾了闺女血的泥土,这才迈开步子走了。

刘胡兰并非胡文秀亲生,但她们同住了快十年,胡文秀用她的好心眼儿,跟刘胡兰处得跟真母女似的。对这俩孩子的成长,胡文秀是既管衣食住行,又操心教育引导,真是没少费心。眼看着大丫头刘胡兰说被抓就被抓,还被害了,胡文秀心里头跟被挖了块肉似的,那滋味儿,别提多难受了。

刘胡兰是最年轻的党员烈士,她一走,不仅在老家引起了轰动,在党内也是让大家心里头一震。毛主席知道刘胡兰的事儿后,还亲自写了“活着很出色,走得也光荣”这几个字纪念她。刘胡兰走了才半年,中共晋绥分局就决定,虽然她走的时候还没到18岁,但也算她正式党员了。到了1950年,刘胡兰的妈妈胡文秀也受到了女儿的鼓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为了让更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知晓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学习她那种不怕牺牲的革命勇气,山西文水县特地建了个烈士陵园,并且在刘胡兰倒下的地方,弄了个纪念馆。这让刘胡兰的父母心里头特别高兴。因为刘景谦不识字,所以组织上就让胡文秀去纪念馆当讲解员,给大家讲讲刘胡兰的事儿。

胡文秀特别热情地接待了来参观和敬仰她女儿的人们,她特别自豪能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总想着能让更多人知道她女儿的故事。每天给人讲解,她经常累得腰都弯了,但从来没抱怨过一句。有时候讲到激动的地方,她就会拿出那块一直随身带着的、有女儿血迹的黄土,给大家看,这样能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她女儿的事迹。

有时候,旁边的人会跟她说,让她歇歇脚,她总是回“全国上下,那么多人都惦记着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党组织也指望我把这事儿讲给大家听,我责任大着呢,可不敢有半点马虎。”

胡文秀不光入了党,还亲自给人讲述女儿的壮举。后来,她还作为老区的代表,去北京参加了1950年的国庆庆典,再后来,更是当上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有那么一阵子,有人嚼舌根,说刘胡兰被抓是因为胡文秀给敌人递的消息,这让胡文秀丢了工作,还受了审查。但好在组织上仔细查了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胡文秀完全是被人冤枉的,最后也给她恢复了名誉。

1979年那会儿,胡文秀被评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并且她还当上了文水县的人大常委。到了1986年,66岁的胡文秀离世了,最后是她的孩子们在身边陪着她,因病走了。胡文秀对刘胡兰的四个弟妹影响很大,在她的教导下,他们都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后来都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能手。

在刘胡兰的四个弟妹里,胞妹刘爱兰受到她牺牲的影响最深,心里受到的冲击也最大。那时候,才12岁的刘爱兰被胡文秀紧紧抱着,在人群里只能眼睁睁瞅着姐姐倒在血地里,自己却啥也做不了。刘胡兰一走,刘爱兰当场就吓晕过去了。从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刘爱兰都不大爱说话,有时候还迷迷糊糊的。胡文秀和刘景谦瞧着她这样,心里头干着急,却想不出啥好办法来帮她。

1948年那会儿,有个战地剧社演了很多场刘胡兰的故事,在前线巡演完往回走的时候,刚好经过刘胡兰的老家文水县。这事儿被胡文秀知道了,她就去找了剧社的人,说想把刘爱兰送到剧社去,想让她和剧社的战友们一起生活工作,好让她能从失去亲人的痛苦里走出来。刘爱兰是烈士的亲妹妹,所以剧社的人特别欢迎她。

刘爱兰是她姐姐的亲妹妹,所以长得特别像,表情也像,就连说话的声音和语调都差不多。没进剧组多久,剧社的负责人就找上了她,说想让她去演她姐姐刘胡兰的角色。

刘爱兰一开始心里头肯定是别扭的。毕竟,每演一回,就得再把姐姐牺牲的事儿过一遍,那感觉,对她来说,比刀割心还难受。不过,剧团的头儿找她谈话说,要是她能演刘胡兰,那刘胡兰那股子精神和故事就能传得更远,还能鼓动更多人学她姐姐那样。

刘爱兰被那个理由深深说服了。在每次的舞台上,13岁的她总是先演绎真实的自己,接着再去模仿她的姐姐。当她变成姐姐的那一刻,仿佛姐姐真的回到了她身旁,而她只是在重现姐姐牺牲前的举动,传达姐姐当时未能说出口的话语。演出结束后,刘爱兰总需要好久才能从角色中抽离,恢复到平日里的精神状态。

刘爱兰在剧团演了整整四年的姐姐角色,每次上台都是拼尽全力。有次演完戏,她猛地朝着台下坐满的观众大声喊:“我姐是被坏蛋害死的,大家得给我姐讨个公道啊!”这话一出,台下的战士们立马就火了,纷纷站起来,大声应和着:“讨公道!讨公道!”

大家都知道,刘爱兰因为演刘胡兰这个角色太投入,心里一直想着她姐姐,都走不出来了。说实话,那时候她精神状态已经很差了,要是再接着演,精神肯定得垮掉,说不定还会出大问题。没办法,胡文秀先把只能她带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让她去山西太原的工农速成学校继续学业。

这里,刘爱兰还是经常被学校和工厂叫去,让她分享她姐姐那些英勇的故事。比起演戏,演讲对刘爱兰来说简单多了,所以她一般都会点头答应。不过,演讲一多,学校里的课就容易跟不上。还好有个男生叫司晨光,他总是主动站出来帮她补习。慢慢地,司晨光就成了她一辈子的另一半。

但是,刘爱兰心里头因为姐姐的离去,那伤痛真是没法说,再加上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四年,精神压力一直特别大,她心里头的坎儿始终过不去。虽说结婚以后日子过得还算美满,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让她还没到50岁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了。不过,只要她身体吃得消,精神也还好,她就会去参加些活动,讲讲姐姐的故事和精神。她和老伴儿还一块儿,拿出自己的部分退休金,去帮那些念不起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重新背上书包上学去。

2020年5月份,85岁的刘爱兰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走了。家里人按照她的心愿,把她的部分骨灰撒在了她姐姐的坟边。刘爱兰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姐姐的故事,现在,她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和姐姐相会了。

和刘胡兰比起来,刘胡兰的其他弟弟妹妹受到的影响可就没那么大了。特别是刘胡兰牺牲那会儿,她的二妹刘芳兰才只是个6个月大的小婴儿。虽然说她对刘胡兰这个姐姐没啥直接的记忆,但在爸妈的教导和姐姐事迹的熏陶下,她不仅学到了姐姐的好品格和那股子革命劲儿,最后还成了兄弟姐妹里最出息的一个。

她不光是村里“刘胡兰民兵班”的首任领头人,还在1968年顺利考入了军医大学,成了家族里第一个踏入大学校门的人。读完书后,刘芳兰就成为了一名大家都尊敬的军医。她的另一半呢,是当年跟刘胡兰一起牺牲的英雄石三槐的儿子石佩林。他们俩一直都在部队里奉献,所以说,这真是一个地道的“英雄家庭”。

刘胡兰的亲弟弟刘继英,在他小妹刘芳兰成功考上大学的那一年,也选择去当兵了。后来,他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专攻电子专业。从学校出来后,他被安排到一个军队的科研机构做事。没过多久,他又调回了老家,开始在山西的法律部门工作。

刘胡兰走的时候,她弟弟刘继烈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作为家里最小的娃,胡文秀对刘继烈有很大的期望,盼着他能延续没见过面的姐姐刘胡兰的精神。她专门从那块沾了刘胡兰血的泥土里挑了一小撮,包好给了刘继烈,想让他一直记得姐姐,别给姐姐和家乡丢脸。

刘继烈在部队奉献了十五年青春后,由于老爸过世,老妈身体又弱得需要人照料,他便选择回到老家,当起了个时刻想着帮乡亲们解决问题的实在干部。他没让爸妈、兄弟姐妹还有乡亲们失望。

1 阅读:62
承载古史

承载古史

承载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