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每一个人的情结;美景,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秘境,是每一人的好奇心。乡愁、美景、探秘组合在一起,是每个旅游人士追求的最高享受。但往往三者只能拥有其一或其二,想要三者都拥有,好难!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大门
宁夏水洞沟就是能找得到乡愁,赏得到美景,解开心中的秘境的地方。还可以体验一把实地穿越,从旧石器时期一直到乘坐拖拉机回到现在的地方。今天,我就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按游览顺序给大家讲述我的水洞沟之旅。
宁夏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银川市与灵武市之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有“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之美誉。
湖北省恩施市游客在水洞沟大门合影
水洞沟——人类前行记忆水洞沟不仅是景区,更是人类前行中的历史记忆。说起人类的起源,其实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话题,因为一般都是历史与教科书来了解,但在水洞沟,却用另一种实景化表达方式吸引着游客对人类起源与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走进水洞沟博物院,一场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与大型雕塑、实景、270度超级超大型半景画、幻影成像、可调式地震平台结合而建的动感体验展馆。给游客身临其境,瞬间来一次3万年的穿越。穿越到3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渔猎生活、打制石器的其乐融融的场景之中;穿越到古人类在天灾中饱受洪水肆掠、强烈地震的灾难场景之中;穿越到人类为了更好生存的大迁徙之中。
博物院中动感体验馆场景
然后,没有选择地前去参观实景与图文并举的展厅,进一步通过“人类演化史”“中国旧石器”“水洞沟文化”几个板块来了解人类前行的足迹。原来古人类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发展阶段。而水洞沟人经历过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新石器时代。
博物院展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雕像
在博物院,可以了解到,水洞沟人在旧石器时期,其生活方式主要以采摘和狩猎为主,生产工具则开始从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进行转变。到了新石器晚期,水洞沟人就已经拥有了一定陶器制作技术,也开始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张三小店
自博物院出来,步行约五十米,就是在水洞沟发现与发掘中作出了贡献的“张三小店”。历史回到1923年6月,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与桑志华来到这里,就住在张三所开的车马驿站。并在张三夫妇的帮助下,发现并发掘水洞沟遗址。自此,一直以来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论断就此打破。
发现、发掘水洞沟遗址所在地水洞沟村
后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也居住在张三小店,进一步地开展了考古研究。因此,在现存的张三小店院内就有了他们的四尊雕像。张三和张三的小店也就被记入了发现和发掘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史册。店小名气大。
水洞沟村
乘电瓶车前行大约5分钟,就到了遗址所在地水洞沟村,挖掘现场仍然保留着。同时古老的水洞沟村将北方先民们创造的窖洞式和地穴式的居室方式。改造为半地穴式居室的方式,也就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俗称的“地窝子”。水洞沟村聚落已探明的共有29处地窝子遗址,景区恢复了其中一部分,在这里可以直观地了解水洞沟村古老的居住方式。
水洞沟——美景里的乡愁从水洞沟继续前行,经过保留下来的挖掘遗址,就进入到美丽的芦花谷,是看得见的乡愁和找得着的儿时记忆。
保留的挖掘遗址
芦花谷共分四段,分别为步行段、船行段、马车段、驼车段,最后进入明长城藏兵洞,分段以不同的交通方式,景色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交通工具更给人浓浓的乡愁回味。
步行于芦花谷中,谷底芦苇青翠,步道曲折蜿蜒,谷壁则如斧劈刀削。经年累月,栉风沐雨,却不见半点坍塌,让人不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芦花谷驼队
悠悠美景,人行其中,或是拍下旅程的精彩,或是细思自然造物之功,或是闲谈曾经的游历,各得其所。当然也可以骑上骆驼悠闲于谷,享受水洞沟的这份乐趣。
游客正在穿越芦花谷
步行约15分钟就到了芦花谷精彩的另一段,乘画舫船悠行于水洞沟芦花谷中,二岸芦苇轻轻地随浪而舞。特别突出的左岸的明长城的遗址水岸长城,让人不得赞叹古人的智慧,将长城傍水而建,形成天然屏障,在当年,防御外敌。今天,给我们留下美景。
红山湖风光
船泊于沙枣林码头,穿过小桥,古老的马车正在等候,坐上马车,马蹄声伴奏,车夫充满激情地唱起西北民歌声,歌声回荡在芦花谷,芦苇也附和曼舞。
古老马车
意犹未尽时,马车已行至驼鸟园,与人一样高的巨大驼鸟,或是悠闲的漫步于芦苇丛边,或是与人嬉戏取乐,自然而和谐。
驼鸟园
乘上古老的驼车,慢悠悠地沿芦花谷继续前行,右边就是目前明长城中,唯一保存最完整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芦花轻摇,置身其中,仿佛我就是边关的守卫者。
古驼车
明长城遗址
在藏兵洞门口下车,芦苇荡里,野鸭嬉戏,白鹤自在地梳理着羽毛,再想起刚到马车停车处的对联“骏马古道伴驼铃声声,紫塞红尘忆往事悠悠”,这不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乡愁吗?
生态良好的芦苇荡
水洞沟——长城里的秘密藏兵洞,是明长城中最有特点,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明立体型的综合防御体系,守军可以从地上地下联合守卫。首先自大峡谷而进,是守军将士的练武场,然后从峡谷中进入到洞中,出洞后再穿过一道峡谷,就进入到地下防御体系藏兵洞了。
藏兵洞外的大峡谷
藏兵洞在峡谷壁的半中间,上下都有人把守,在冷兵器时代,如果发生战争,外敌想进入,这里不仅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还有其他部位联合把守,坚如铜墙铁臂。
藏兵洞洞口
藏兵洞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有叉,左右盘旋,道路曲折,宛如迷宫,即或各敌人攻了进来,就是道路的迷惑就让其难以逃脱。
藏兵洞地道
洞内还满布机关暗器,或是铁蒺藜从天而降,可是掉入陷阱,万剑穿心,或是暗剑突来,粹不及防。当然驻守于此的将士,是相当安全的,因为里面有厨房、有兵器库,有水井,完全可以长时间固守于此。
藏兵洞陷阱
洞内设计奇特,洞洞相连,出口暗道众多,通风很好,所以不怕火。距谷底10余米,不惧水,即使山洪来袭,也无法淹入洞中,古人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红山堡城
经暗门出洞口,就是红山堡,也是地面防御工事,也可以说是指挥部所和守卫将士的居住场所,在明代时,按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格局所建。据专家考证,当年这里曾经驻军为102人。是当时较大的驻兵之地。
红山堡正门
在古时,红山堡,不仅是加强边境防守的城障,秋收进保护百姓秋收,俗称”防秋“。还是备有驿马的古驿站,供文书传递,官员往来。也是保护商贸交易的重要通道。
游客们在瓮城门口游览
出红山堡,再过瓮城,经过大峡谷,就是景区换乘的出口了。
大峡谷风光
返程,则更是一种体验,乘上拖拉机,是一种回味,也是一种乐趣。
游水洞沟,悠悠岁月的沧桑,无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为古人的精神而钦佩!
水洞沟换乘的”拖拉机”
作者乔梁在水洞参观
【如果你爱旅游,请关注我,我每月都会有游不同的旅游景区,将实地、实景、并按游览顺序分享图文、视频】
【本文系作者原创,知识产权受国家著作权法保护,其他平台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