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变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选用预制菜满足人们的需求。
然而,预制菜也引发了激烈争议,有的人认为预制菜的出现,让生活更加便捷。
也有人认为预制菜会扰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这场争论中,一位食品安全界的大拿,竟成为了预制菜的最强代言人!
不少人了解了他的身份背景后,也对他推行预制菜的做法进行深思。
预制菜,究竟是美食界的救星,还是传统文化的隐患?
预制菜领军人
这位备受瞩目的专家便是孙宝国院士。
他不仅是我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是国际食品科学界公认的权威。
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夜,孙院士就已经开始在冷冻技术领域潜心研究。
按照他长远的目光来看,冷冻技术在未来会对人们的饮食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他常常在实验室里挑灯夜战,为的就是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进入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孙院士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在国内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速冻水产品加工厂。
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为我国冷冻食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这家公司迅速成长为速冻食品行业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他还潜心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如《冷冻食品加工工艺》等,这些著作成为了业内人士必读的经典之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孙院士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积极投身于预制菜的研究与推广。
他频繁出席各类会议和论坛,发表演讲,阐述预制菜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孙院士在推广预制菜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上了。
这个观点就是要把老祖宗的烹饪绝活儿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两不耽误。
从萌芽到腾飞
预制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上世纪80年代,这个新鲜概念首次登陆中国,犹如一颗种子落地生根。
步入21世纪,预制菜开始在餐饮业悄然兴起。
各大酒店、连锁餐厅纷纷采用这种高效便捷的烹饪方式,为繁忙的厨房带来了一场革命。
2020年之后,预制菜如同一匹黑马,迅速冲入千家万户。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美味成为可能。
政府也对这一新兴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2022年,广东率先出台了支持政策,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紧接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预制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高。
市场规模方面,各方数据虽有出入,但都显示出惊人的增长势头。
保守估计,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过3600亿元,乐观预测更是接近5000亿元。
业内专家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5600亿元大关。
销售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从线下超市到线上平台,预制菜无处不在。
放眼全球,日本和美国的预制菜市场已相当成熟。
以日本为例,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即食料理早已成为都市人的日常。
而美国的冷冻食品更是家喻户晓,种类繁多,满足各式需求。
相较之下,中国预制菜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创新与传统的碰撞
智能烹饪设备的引入为预制菜赋予了新的可能。
只需轻点手机,家中的智能烤箱就能将预制菜变成一桌佳肴,这样的场景已不再遥远。
同时,营养学家们正努力平衡各种营养元素,让每一份预制菜都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不少非遗传承人已加入这一行列,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预制菜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便捷选择,减少了食材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风险。
营养流失、添加剂使用、口感变化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特别是在储存、运输和加热环节,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2年,某品牌预制菜因储存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曾引发广泛关注。
结语
孙宝国提倡预制菜可能是基于其在食品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判断,但这一观点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平衡发展与可能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东方财富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创新驱动打造预制菜产业“单项冠军”》-2024-9-25
2.重庆日报:《“如果预制菜不如大厨做得好,那说明还要努力”——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2023-12-5
3.光明网:《支持预制菜产业规范有序发展》-20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