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闲置的小家电,于最近两年间走红二手交易平台,这一现象背后正是90后、00后消费的新变化、新走势。对于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应该重点思考,如何改变经营策略。
荀玉||撰稿
面包机、养生壶、加湿器等小家电,大多不是“全新”,就是“九成新”只用了一次。
最近2年,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众多全新或九成新的小家电,以买入时的半价或零头在网上销售,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就有一位00后消费者直言:“很多小家电趁着新鲜劲买回家,用了一次就放在那里了。完全没有想法和欲望再次使用。”
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小家电产业发展数年来的弊端,即近年来“宅经济”消费浪潮再起,很多年轻用户或被小家电产品的颜值吸引,或被商家宣传的“高品质生活”影响冲动下单,买回家之后发现小家电和实际需求、功能并不相符,要么放在柜子里面“吃灰”,要么二手平台低价转卖甚至直接丢弃,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问题就在于,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相比,大部分小家电满足的不是用户“刚需”,而是为了提高生活的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满足一部分用户“不确定、爱尝鲜”的需求,造成了很多小家电产品成为“鸡肋”。
与数百元、上千元的家电产品相比,9.9元的电动牙刷、10多块钱的按摩器价格很诱人,但实际功能却是“一言难尽”。这些超低价、忽悠人的小家电产品,不只是破坏了小家电产业的整体形象,而且会将用户直接推向市场消费的对立面。在这一局面下,家电企业必须要提升小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性能和可靠性,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关注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家电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