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在他们那边不管婚前婚后都不需要补贴父母的。
所以朋友在结婚的时候,哪怕挣很多的钱,也不会给父母一分钱。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父母生日,最多只是买点菜或者买点零食。朋友说那是当地的风气,而且给了钱父母,父母也会补贴自己的姐姐。
自己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那时候她是大龄未婚女,心里很没有安全感,唯独手里的那笔钱心里唯一的安慰。我也很理解朋友,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我从参加工作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补贴父母。以前父母有工作的时候会,隔三差五的给。就像以前我读书的时候,父母定期给我生活费一样。
后来,老妈因为要带孙子孙女就只能辞职在家。老爸一个人上班,所以我才固定每个月给一定数额生活费老妈。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零食、奶制品等这些东西,我有空玩够的时候基本上也会给家里寄去。这么多年了,也养成了一种习惯。
逢年过节或者遇上父母生日,该有的仪式感我一点都没有落下。因为自己有能力回馈了,所以就没有想太多。当时朋友就劝我说,既然大家的父母都很年轻也还有挣钱的能力还没有到让子女赡养的地步。所以自己挣的钱最好就是自己留着,等到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再看情况自己能帮多少。
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曾经也是苦过来的,知道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即使他们才50多岁,还有能力挣钱。但是我希望自己的一份心意能让他们能少一点辛苦,不要再为挣钱而挣钱。
闺蜜曾经跟我说过:我们都想给父母太多的东西,但是自己毕竟能力有限。
想给的太多,能给的太少。所以,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孝顺父母。当然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心。懂得感恩,也是为人子女的责任。
我出来后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家有5个女儿,两个儿子。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是老三更加不得待见。两个姐姐已经结婚生子,妹妹初中毕业后出来工作。她考上了大学家里不让读,自己去贷款上学,课余时间兼职挣生活费。工作三年好不容易把贷款还清了,两个弟弟却考上了大学。
父母要求姊妹俩各自负担一个弟弟,学费生活费直到他们毕业。即使这样,她父母还每年春节的时候让两个女儿给过节费。朋友工资不高,负担弟弟本来就勉强,再存钱给家里压力更加大。于是只能省吃俭用给父母存钱,因如果不给各种打骂。
朋友从小被父亲PUA,已经习惯了无底线地付出。就怕回家钱不到位被父亲赶出家门,所以拼命挣钱省钱。那时候才二十来岁的人,整的像三四十岁的大巴,面黄肌瘦,衣服大部分也是大学时候夜市买的。
我劝她,对家人可以感恩回馈。但是不能毫无底线。她不听,把自己贡献给了那个吸血的家庭。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觉得这是她该给的。
朋友结婚的时候没有存款,因为是跟人走的所以彩礼给的也不多,父母自然也没给嫁妆。婚后没有钱,过了很艰难的一段日子。
遇到这种只有伤害的原生家庭,早就该远离。不能毫无原则付出,最后还不能落好。不知道是愚孝还是无私。跟我前面一个朋友相比,我觉得还是朋友活得比女孩通透。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爱父母没错,却勿忘了爱自己。当你习惯性付出了,就会被当成理所当然。女孩子,任何时候都要好好爱自己,有能力就爱家人、朋友。人这一生能过好每一天都不容易,爱你的人会理解你的无能为力的。
如今老爸因为身体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工作,所有的开销除了哥哥们给的生活费,剩下的都是往年的积蓄。老妈说我都已经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就不需要补贴家里了。
其实先生也知道我每个月给父母生活费,他也很支持,并说我自己的钱怎么支配是我自己的事情,他不干预。昨天他还劝我说让我给父母买一个医疗险,这样有备无患。我给父母买了两个保险都有好多年了,就是让他们晚年少一些后顾之忧。
因为公婆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不需要我们养老。所以在经济方面,我们压力稍微小一点。至少我可以像婚前一样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因为结婚了以后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不能像单身的时候花的那么随意。
所以说如果你决定要结婚,一定要跟对方谈钱。这不是俗气也不是物质,因为生活离不开钱。如果两个人结婚的时候没有把钱谈妥,那么在日后婚姻生活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双方的收入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去沟通,才能让家庭和谐美满。
我跟爸妈说,在我还有能力孝顺他们的时候,我会尽自己所能。就是让他们少一些顾虑,多一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