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把赵氏兴起,赵氏孤儿,以及三家分晋赵国建立简单梳理一下。我是一个讲故事的,对历史知道的不多,未必能说得准确。我尽量依据古籍,把这段历史的脉络梳理出来。各资料中的细节有些不同,连左传和史记中的记载都有些差异,我尽量依据经典来讲。
公元前636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重用了赵衰。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受尽艰难险阻,赵衰一直追随左右。回国后,又辅佐晋文公成就了一番霸业,赵氏家族在晋国初次兴起。
文公薨,晋襄公继位,六年后赵衰死,长子赵盾成了家族宗主,辅佐朝政。赵盾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赵宣子。他辅佐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君主,制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礼制等各项制度,治理积弊,提拔贤能。对内平复叛乱,对外控制中原诸侯对抗楚国,捍卫霸主地位。
同时,他集大权于一身,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六卿之首,赵家势力空前壮大。
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赵盾兢兢业业辅佐灵公二十年。但是灵公昏聩,残暴好杀,喜怒无常,总感觉赵盾碍手碍脚,于是起了杀心。还有资料说,晋襄公死后,赵盾本想废掉太子灵公,另立国君。晋灵公在母亲的拼死干预下才得以继位,因此怀恨在心。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权利的争夺,晋灵公已经长成,不想受“摄政王”的约束。
他先是派人行刺。刺客五更时潜入赵家,看到赵盾早起,正襟危坐等待入朝议事,不由心生敬佩。刺客现身说明来意,又告诫赵盾小心,然后自尽而死。
晋灵公一计不成,又弄来一条猛犬,给草人穿上赵盾的衣服,训练扑咬。
一日,灵公宴请赵盾,实际暗伏甲士。赵盾赴约,灵公先是放出猛犬,赵盾的车右(坐在车辕右侧的侍卫)冲进门内,徒手打死猛犬,与主人并肩御敌。伏兵尽出,车右寡不敌众战死。幸好灵公的甲士中有一人临阵倒戈,保护赵盾冲出了重围。
(《史记》中把这个反水的甲士和车右武士当做了一人,与《左传》冲突。资料上说,是史记有误。又有资料说,不是有甲士倒戈,是一个厨师奋力保护赵盾突围。)
二人来到安全处,赵盾问那个人为何相救,那人说:“您还记得首阳山下那个挨饿的人吗?”说完离开,不知去向。
赵盾猛然想起,三年前在首阳山打猎,山脚桑树下躺着一个有气无力的人。询问下得知,这个人三天没吃东西了,于是赠送了食物。没想到当年小小的善举,今天救了自己一命。赵盾脱险后,离开国都躲了起来,打算避避风头再逃出晋国。
赵盾有个堂弟赵穿,这个人做事任性妄为,不计后果,他是晋灵公的妹夫,平时与赵盾关系不是很亲密。他去晋灵公面前表忠心,撇清和赵盾的关系,灵公相信了他。但是在护驾游玩的时候,赵穿杀掉了晋灵公,又派人把赵盾找了回来。
赵家势大,朝臣们都不敢说什么,只有史官董狐记录:赵盾弑君于桃园。赵盾辩解,董狐说:“国君被你的族人所杀,你受益回来主政,又不惩罚凶手,这和你弑君没什么两样。”赵盾不再辩解,任由董狐记录。从这也看出,赵盾是个胸怀宽广的人。
在赵盾主持下,晋灵公的叔叔晋成公当了国君。晋成公六年,赵盾病逝,长子赵朔继承爵位,史称赵庄子。次年,成公薨,晋景公继位。
赵朔的妻子是景公妹妹(一种说法是姑姑),他的才能逊于父亲赵盾。赵盾虽然是忠臣,但是打击异己绝不手软,而赵盾掌权期间,一个叫屠岸贾的人发展起来。这个人是被杀的晋灵公心腹,撺掇景公追究赵家弑君之罪,赵家包括妇孺童仆三百余口被屠戮殆尽。只有赵朔妻子逃进了皇宫。(元曲中,屠岸贾并未禀报国君,擅自把赵家灭族。)
当时赵朔妻已经有了身孕,不久诞下一子,就是后来的赵武,史称赵文子。屠岸贾听说后要斩草除根,进皇宫搜索,一个叫程婴的大夫受过赵家的恩惠,把赵武偷带出来。屠岸贾又在民间搜索,程婴就与赵家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用自己的孩子替换赵武。
(正史上没有程英、公孙杵臼这两个人,史记中记载,赵武在皇宫长大。但我宁可相信这两个人存在,他们是赵氏孤儿故事的灵魂。)
公孙杵臼说:“抚养孤儿和死,哪个更困难?”程婴说:“当然是抚养孤儿更困难。”公孙杵臼说:“那就把难的留给你吧!”于是,公孙杵臼抱着程婴的儿子进山躲藏,程婴去屠岸贾处告发。
公孙杵臼见了程婴假意大骂,与程家的孩子一起被处死。程婴忍辱负重,承担着骂名,含辛茹苦把赵武养大,教他学文学武。
这时,将军韩厥也壮大起来,他和死去的赵朔是朋友,一直想着为朋友报仇。得知赵武长大,他终于说动景公,诛杀了屠岸贾,恢复赵家爵位,重用赵武。程婴看到大事已毕,微笑着和赵武辞别,自杀而死。
赵家从此在晋国一直保持着兴盛,二百年过去,晋国的公卿出现了四大家族,分别是赵、韩、魏、智。四家各有封地军队,互相攻伐,国君已经名存实亡。其中的韩家,就是前面讲的韩厥的后代。
智家联和韩、魏攻打赵家,两家却临阵反水,共同打垮了智家,把他的封地瓜分。又上书周天子,强要了诸侯国的名号。就这样,赵、韩、魏、建国,春秋时代也基本结束,战国逐渐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段很长的历史,分别在好几个章节中,记载的也很详细。我查阅了好多网络百科,用了七八个小时,大体捋了一下,欠妥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正。
不错![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