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六大奸臣之一:25岁中进士,把持国政15年,死后却无棺木下葬

一更历史 2020-07-28 23:08:54

翻阅历史书籍,我们能够看到贪官污吏,也能看到昏君庸帝。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之时都是单纯干净的,在成长过程中,有人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在淤泥中甘之如饴。

比如严嵩,是明代人人喊打的权奸,可他也曾是一个满腹才学的人。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考中进士。那是什么指引着他看到了得宠的希望,从此踏上了奸臣之路?

严嵩自小便学习优异,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多得的“储相”后备员——庶吉士。他入朝为官时,正值朱厚照当政,这位皇帝被身边的宦官带坏了性子,是出了名的能作会玩。

严嵩观察当时局势,正逢宦官当道,暗流涌动。这样的局势,轮不到自己这个新晋大臣争盛宠,所以他便谨小慎微,做好本职工作。

后来朱厚照英年早逝,结束了荒唐而肆意的人生,而他身后无子,便由他叔叔的儿子即位,这便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虽然是一位少年,但他的性子却不莽撞,他在政事上有自己的见解,完全不被大臣掌控。

这位新皇帝不喜欢这些不听话的大臣,但他更不喜欢作威作福的太监们,而且他不需要太监来平衡大臣手中的权力,所以他将那些掌权的太监全部加以管教,并不准许他们拥有过多的权力。

此时,严嵩也摸清楚了这个精明皇帝的需要,便开始迎合他,奉承他,得到他的信任。

先是“大议礼”事件之中,群臣反对皇帝称自己的生父为太上皇,因为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是上一任皇帝的叔叔,你来做皇帝,怎么能便宜你的父亲也做皇帝呢?这可不合规矩。

对于皇帝的刚愎自用,被庭杖惩罚的臣子不觉得自己错了。在这样的拉锯战下,一些人开始投机取巧,上书支持皇帝。而这些人里面,就有严嵩的老乡,严嵩因此得以搭乘东风,趁机讨好皇帝。

嘉靖帝并不是完美的皇帝,若褪去了帝王的光环,那他便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但他懂得隐藏自己的恶,让另一个人——严嵩,替自己背负更多的骂名。

“大议礼”事件之后,官场也迎来了大洗牌,这几个顺势迎合皇帝的官员本已经得到提拔,但他们并不是能干的人。因此过不了多久,就被夏言通过政治斗争给赶回了老家。

夏言刚正不阿,清明廉洁,可是他不和人过多结交,也不对皇帝身边的太监施以礼遇,他这样清高的举动,被严嵩钻了空子。严嵩收买那些太监,让他们在皇帝耳边说夏言的坏话。

夏言不支持皇帝信奉道教,严嵩便反其道而行。严嵩不仅让儿子帮忙写皇帝喜欢的青词,还戴上了皇帝赏赐的香叶冠,就是一种道教徒戴的冠冕。嘉靖帝也赐给夏言,可夏言在这一点上绝不退让,坚持不戴,也不经常给皇帝写青词,这算是极不支持皇帝的理想了。

身为帝王,怎会允许别人忤逆自己?夏言与皇帝唱反调,所以两人关系越发僵硬。相反的是,严嵩却越来越得宠。最后夏言不仅被罢官,还被拎回京去砍了头,这也是明代杀首辅的先例。

可怜夏言勤勤恳恳,正直不阿,只因为不能迎合皇帝喜恶,不能接受同僚贿赂,这些大义凛然的举动,带给他的却是不得善终。

造成这一切的不是严嵩,而是嘉靖帝。平凡人也好,史学家也罢,总是将昏君之过推到佞臣身上,可是没有昏君,何来佞臣?最后昏君不过是寥寥几句委婉的批评,佞臣却背负更多的骂名。

我们更应该审视的是那个尸位素餐的皇帝,吃人的封建社会,以及无数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支撑起来的地主阶层。

许多人都说嘉靖宠信严嵩,是看到他勤奋,大家可不要被迷惑。所谓勤奋,也有真有假,你若成天到晚都在认真且负责的办公,帝国怎会每况愈下?国库怎会日渐空虚?家里的宝贝却为何越堆越多?

严嵩贩卖官爵,贪污成性,每年都察院御史都会列出一个贪污名单,贪得越多,名次越前。而严嵩每年都是榜首,无人能赶上他贪污的数目。这份名单送往皇帝那里过目,却不能撼动严嵩的地位半分。

严嵩年老时,还提拔儿子严世蕃协助掌权,将政务全都交给儿子处理,后来更是坐上工部侍郎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时朝中官吏的任选、升迁等,全由严氏父子把持。严氏父子趁机收受贿赂,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只要你出得起价格。

所以严世蕃曾说过一句话:朝廷无我富!意思就是说,富可敌国。

当时也有大臣弹劾,可每每都被嘉靖皇帝庇护。这样的局面,大家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读起来都摩拳擦掌。可是我们从根本上来讲,没有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奋斗。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代价——脸面,自尊,原则,良心。

历史上许多付出了代价的人,都得到了荣华富贵,他们只在乎自己当世的享乐,信奉的是“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人生信条。他们不对别人负责,只忠于自己的欲望。但我们古老的预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嘉靖四十年,吏部尚书告老还乡,严嵩便推荐他的亲戚欧阳必进顶替。谁知嘉靖皇帝厌恶此人,看到他在名单之中,气不打一处来。

严嵩得知后,密奏嘉靖皇帝“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嘉靖皇帝碍于情面,勉强答应。谁知严嵩密奏的内容外泄,惹得朝臣非议,此事让嘉靖皇帝十分不快,后来勒令欧阳必进致仕,也算是对严嵩的警告。

当时严嵩的妻子去世了,儿子严世蕃必须回家守丧,暂不得参政。

把持国政近十五年的严嵩,终于还是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当时山东道士蓝道行善于扶乩,徐阶将此人引荐给嘉靖皇帝。

此时徐阶联合道士蓝道行,在扶乩之时写下“奸臣当道,贤臣不用。奸臣如严嵩,贤臣如徐阶”这样的话。

随后一份奏折弹劾,严嵩顺利回家陪儿子喝西北风去了。严嵩倒台后,他的儿子也失去依仗,没过多久,便被斩首。

而严嵩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饥寒交迫下病死了。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严嵩死时,既无棺木下葬,也没有吊唁之人,死后还留下一世骂名。

《明史》更是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若非帝王昏庸,怎能佞臣当道?嘉靖皇帝是工于心术,聪明绝顶,但是没有用到正途之上,这种行为,糟蹋了读书人对盛世理想的追求和努力。

参考资料:《明史.严嵩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16
一更历史

一更历史

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