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弊病下,人保从行业第一逐步滑落的故事

陆超芝士 2024-09-02 13:09:08

大企业病一直是巨型企业常见的问题,表现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冗官冗员,企业没有活力。在这方面作为老牌保险公司,中国人保也有这些问题,并在7月下旬的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聚焦企业活力的机制改革,提出要优化选人和用人机制,优化约束和基层赋能机制,来推动企业的变化。

其提出这样的改革口号也是因为其近几年来确实业绩下滑的明显,在保费规模、增加速度等方面均不如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这两家竞争对手。自从96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分拆为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以来,中国人保除了在其基本盘财险业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外,在其它保险领域诸如人身保险、银行理财等方面一直缺乏进展。而其它大型保险公司则积极开拓各类业务,取得不错的发展。而近几年来,以车险为主的财产保险市场容量逐渐触顶,对于中国人保而言前景是十分严峻的。

财险业务依靠体量和直营

中国人保的财产险业务是其基本盘,近十年来市场份额一直在30%以上,高于第二名的竞争者中国平安10%以上,虽然市场渗透能力不强,没能进一步开发,但是其能稳固住基本盘也算是不错的。

财产保险业务最为重要的就是客户获取和风险控制,其推广业务需要强大的渠道能力,包括自营、中介、代理等渠道获得普通消费者、企事业用户等。但是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行业用户本身的风险也不同,对于风险控制策略需要较好的控制能力,来保证保费具备竞争能力的同时,来确保赔付率和费用不会导致业务亏损,这对于风险定价和管理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

在这方面,作为财政部控股的保险央企,中国人保一方面在政企客户上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其体量大,自营网点较多超过1.4万个,远超竞争对手平安财险以及太平洋保险的网点,深入到县区和乡镇,可以触及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客户。直营网点多除了可以直接获客,并且减少中介、代理渠道获得更低的获客成本外,本身也可以依托更多的网点来更快的进行诸如勘察、理赔以及救援等服务,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对于客户也更为友好。根据数据,2023年人保的财险业务中直营渠道保费占比达到29.6%,而竞争对手平安财险的直营收入占比仅有16.8%。

当然,其作为大型央企,大企业病较为严重,人力效率较低,庞大的直营网点背后是巨大的人力负担,据机构测算,2022年人保人均创收317.3万,在行业中位于23名,确实和其营收前三的位置相比,人均创收效率确实不高,而中国平安的财产险拥有850.8万的人均创收能力,明显效率要高很多。

另一方面,车险作为财产险最为主要的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厂获得了保险牌照,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车险,比如特斯拉在2024年7月30日就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计划开拓车险业务。而更早的理想汽车、蔚来等车企也拥有保险经纪牌照,比亚迪也在2023年受让原易安财险股份后,在2024年5月获得金融监管总局的批复,同意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这无疑也是对人保的重要挑战。

总体业务一般,整体走下坡路

虽然依托于体量优势,在财产险上有优势,但是其在整个保险行业中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国人保作为中国最早的国有保险公司,长期以来在该行业独占鳌头。在1996年分拆后,中国人保仍然继承了中国人民保险的名头。在2005年后,保险集团进入综合业务时代后,中国人保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在2008年,中国人保的保费为1443亿,低于国寿的3218亿,之后一直落后于国寿集团,而在2014年另一家新兴保险势力中国平安也超越了中国人保,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最近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保费4896亿,增速为4.1%,中国平安为4812.68亿,增速为4.7%,中国人保则为4272.83亿,增速为3.3%。除了规模不如前两者外,其增速也最慢。

除了保费外,其在营收、净利润、以及人效等方面均表现不好,在利润方面甚至小于规模第四大的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从曾经的中国第一保险公司,到现在的各项指标落后。这背后除了保险业务多元化不力之外,也和其大企业弊病有关,其在战略能力,机构效率上均有不足。这样的大企业需要组织改革,但是这又是极其困难的,需要更上层的支持和改革者的智慧和能力。

1 阅读:303

陆超芝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