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可不是我们今天的玩法,今天要聊的,是关于帝王的诗,那些藏在华丽辞藻背后的真实心境。
别以为当皇帝就是爽文男主,醒醒,现实比小说残酷多了,他们被权力裹挟,被责任压垮,内心戏比宫斗剧精彩多了。
今天就从汉高祖刘邦的两首诗入手,带你窥探帝王的内心世界,看看这顶冕旒之下,究竟藏着多少无奈与挣扎。
从古至今,诗词歌赋一直是文人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工具,无论是李白的浪漫豪放,还是杜甫的沉郁顿挫,都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但如果把创作主体换成帝王,这诗歌的味道,是不是就有点不一样了?
毕竟手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嘴里念叨的,还能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吗?当然历史上会写诗的皇帝也不少,像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君,他的词里全是悔恨和无奈。
再比如宋徽宗赵佶,艺术细胞倒是发达,治国能力就一言难尽了,他的诗词里更多的是风花雪月,少了点帝王的格局,还有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产量惊人,但精品不多,大多数也就是个打油诗的水平。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数量堆砌,质量稀释”吧,但今天要聊的是一位更狠的角色——汉高祖刘邦。
这位从草根逆袭成皇帝的狠人,一生只写了两首诗,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鸿鹄歌》,但就是这两首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直接封神,为什么?
因为这两首诗,不仅体现了刘邦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们揭示了帝王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挣扎,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刘邦,一个被权力和责任紧紧束缚的刘邦。
要说这《鸿鹄歌》的创作背景,就不得不提到刘邦的两位红颜知己——吕后和戚夫人,吕后陪刘邦一起打天下,吃过苦,受过罪,性格强势,妥妥的大女主,戚夫人年轻漂亮,擅长唱歌跳舞,刘邦对她十分宠爱。
这两个女人,一个代表着权力,一个代表着爱情,注定要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吕后是皇后,她的儿子刘盈是太子,将来会当皇帝,这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戚夫人不甘心。
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就经常在刘邦耳边说好话,刘邦觉得刘盈性格太软弱,不太适合当皇帝,再加上对戚夫人很宠爱,心里就开始动摇了。
这一下,朝堂上炸开了锅,大臣们都不赞同,觉得刘邦这样做打破了常规,毕竟立嫡立长,这是祖宗的规矩,怎么能说改就改?
其中刘邦最信任的大臣周昌,更是直接站出来反对,他说话有点结巴,但态度坚决,表示绝不同意废太子,刘邦一看,这阻力有点大啊。
他虽然是皇帝,但也得考虑大臣们的意见,毕竟稳定压倒一切,要是因为废太子这事引发了朝堂动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吕后这边也没闲着。
她知道自己斗不过戚夫人,就找人帮忙,她请了四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商山四皓,来当太子刘盈的老师,这商山四皓,刘邦之前就想请他们出山,但一直没请到,现在吕后竟然把他们请来了,这摆明了是在向刘邦示威,刘邦一看,吕后的势力挺大的,不能小瞧。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办法再掌控局面了,太子刘盈羽翼已丰,又有这么多大臣支持,自己再想废太子,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写下了《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诗看着像是在夸鸿鹄,其实是在说自己心里的无奈,他知道,太子就像展翅高飞的大鸟,已经没人能拦得住他了,虽然身居高位,但在权力和感情的较量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
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技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血泪,每一句话都透着心酸,它展现了一个帝王的无奈,一个男人的无力,他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也无法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他被权力束缚,被责任压垮,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
《鸿鹄歌》体现的是刘邦的无奈,而《大风歌》则展示了他既豪迈又忧虑的一面,这首诗的创作和刘邦平定英布叛乱有关。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分封了一批异姓王,这些人,都是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战功赫赫,威望很高。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异姓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英布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异姓王之一,他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后来投靠了刘邦,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刘邦对这些异姓王始终不放心,开始逐步削藩,英布感觉到了危险,于是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定了英布的叛乱,在回朝的路上,他路过了自己的老家沛县。
在这里,他宴请父老乡亲,回忆起自己从一个亭长到皇帝的奋斗历程,感慨万千,就在这时,他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展现了刘邦的英雄气概,他平定了叛乱,威震天下,衣锦还乡,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但这首诗,也表达了刘邦的忧虑。
他虽然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但他也意识到,帝国的稳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需要更多像英布这样的猛士来保卫国家,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技巧,却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它展现了一个帝王的豪迈,一个男人的雄心,他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但他仍然对未来充满担忧。
他希望找到人才,希望国家稳定,希望帝国能够长久安宁。
刘邦的两首诗,一首写无奈,一首写豪迈,看似截然不同,实则相互呼应,它们都展现了帝王内心的复杂情感,都体现了权力与诗歌的碰撞,比起刘邦,乾隆皇帝的诗歌就显得差点意思。
乾隆写了四万多首诗,数量惊人,但质量平平,他的诗歌,大多是歌功颂德、风花雪月之作,缺乏刘邦诗歌的那种深度和力量。
这或许是因为,乾隆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盛世,没有经历过刘邦那样的战乱和动荡,他没有刘邦那种对权力的渴望,也没有刘邦那种对未来的担忧。
他的诗歌,更多的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而不是像刘邦那样,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刘邦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掷地有声,都直击人心,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还记录了历史,反映出帝王的心情,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邦,一个有血有肉的刘邦,一个被权力和责任紧紧束缚的刘邦。
我们再来看看刘邦的生平,他出身草莽,不识几个大字,却能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建立大汉王朝,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性格开朗,不太计较小事,爱交朋友,也很会用人。
他能把韩信、萧何这样的人才拉进自己的团队,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刘邦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政治敏感,决断力强,还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懂得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也懂得团结人心,凝聚力量,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也充满了传奇和色彩。
刘邦的诗歌,正是他人生的写照,它们不仅记录了他的内心变化,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王的无奈与豪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与荣辱。
后世对刘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流氓皇帝”,有人赞他为“一代雄主”,不过刘邦绝对是个不能忽略的历史人物。
他的故事和诗歌都很有味道,值得一读,也值得琢磨,透过刘邦的诗歌,我们能看到更多,能看到帝王的内心世界,看到权力的诱惑与束缚,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也能看到历史的进程,看到时代的变迁,看到人与命运的抗争。
它们让我们走近历史,走近权力,也走近人性,刘邦的诗歌,是帝王诗歌中的瑰宝,它们虽然数量不多,却足以流传千古。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邦,也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浮云]
参考来源:
五彩秦安 - 2023年1月12日 刘邦一生只作了两首诗,全都上了语文课本,一首激昂,一首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