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高明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家境还算优渥的家庭。父母皆是知识分子,父亲在美术领域颇有建树,不仅涉足电影艺术指导工作,还参与过广告设计,母亲则是一名教师,这样的家庭氛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后来,因一些缘由,全家搬迁至云南生活。虽身处旧社会时代,但高明的父母有着极为先进的思想,他们深知艺术熏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仅让三个孩子接受文化教育,还着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于是让孩子们学习京剧。
在家庭艺术氛围的浸染下,高明和弟弟妹妹从小便受到诸多艺术启发。弟弟妹妹选择安分守己地钻研京剧,且持之以恒,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高明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京剧表演不仅考验唱腔,更对舞台表现力尤其是肢体动作有着严苛要求,要想达到完美呈现,需付出大量艰辛努力,而高明内心真正热爱的,是在镜头前展现表演魅力,并非这传统的戏曲舞台。
那时,每天高强度的京剧练习本就辛苦异常,再加上老师要求极为严厉,稍有差池,呵斥声便会响起,有时甚至还会有肢体上的惩罚。身为家中大哥的高明,思索再三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京剧学习,转而踏上追寻影视表演的道路。
爱情伊始:剧团结缘与地下恋情放弃京剧后,恰逢昆明话剧团招人,高明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为了能进入话剧团学习表演,他甚至甘愿放弃高考。经过一番波折,他最终如愿以偿地迈进了话剧团的大门。
在这里,爱情的种子也悄然种下。段瑞芬同样是话剧团的演员,起初,两人因一起搭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彼此间渐渐萌生出好感。只是刚开始,两人尚不熟悉,这份爱意便只能深埋心底,在默默的相处中互相暗恋着对方。
时光悄然流逝,一年后,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将这份感情公之于众。可那时的他们,怎会想到,爱情刚冒头,便遭遇了阻碍。剧团有规定,未满 25 岁的团员是不允许谈恋爱的。他们恋爱的消息在团里迅速传开,不久后就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
领导多次找高明谈话,苦口婆心地劝解他,希望他能以事业为重,暂时放下这段感情。然而,高明对段瑞芬的爱意深沉且坚定,任凭领导如何劝说,他都不愿与段瑞芬分开。见高明这般执拗,领导无奈之下抛出狠话,若是执意要谈恋爱,那就只能离开剧团。
面对这艰难的抉择,高明为了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做好了离职的打算。可段瑞芬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她不愿因为自己,让高明断送大好的事业前程。在两难的境地里,两人苦苦思索,最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剧团虽明确禁止恋爱,却没说不能谈地下恋呀,于是,为了帮高明保住工作,两人表面上佯装分手,实则悄悄地谈起了地下恋。
这一谈,便是整整 7 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感情,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有他们自己知晓。或许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也让高明在公开恋情后,愈发珍惜段瑞芬。
婚姻生活:清贫岁月与艰难抉择公开恋情没多久,高明便向段瑞芬求婚了。那时的他,可谓一无所有,住的房子狭小破旧,家中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不齐全。可即便如此,段瑞芬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看中的,是高明这个人,是两人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
就这样,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充满了幸福的味道,不久后,他们迎来了两个爱情的结晶 —— 女儿和儿子的诞生,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
然而,喜悦过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原本两人的生活就颇为拮据,如今家中多了两个孩子,开销陡然增大,不仅要负担一家人的吃喝,还要支付保姆的费用。当时,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过 90 块钱,这点钱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每到月末,常常还得借钱度日。
高明的两个孩子自出生起体质就不太好,经常生病。有一次,孩子又生病了,不巧的是,妻子已经外出演出,家中只剩下高明一人。而高明自己也早就被安排了演出任务,一边是生病的孩子急需照顾,一边是工作上的安排不能推脱,高明心急如焚,最终还是把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向领导请假。可这次,领导已经对他频繁请假有些不耐烦了,便没有批准。
这件事成了两人矛盾的导火索,事后,夫妻二人为此大吵了一架,都觉得是对方没能平衡好工作与照顾孩子的关系。冷静下来后,段瑞芬为了家庭考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重新找了一份相对安稳、不用到处奔波的工作,这样就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了。
可即便如此,孩子依旧体弱多病,一个月里每个孩子至少都会生病一次,段瑞芬就算有再多时间,也经不住这样频繁地请假照顾孩子。无奈之下,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孩子,做起了全职主妇。
身份的转变,让段瑞芬一时有些难以适应,心情本就不佳,再加上孩子生病等各种问题,那段时间,她和高明之间频繁发生争吵,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持续恶化。
事业转折:机遇来临与坚守家庭就在两人感情陷入低谷的时候,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高明面前。北京的一个剧团看中了他的表演实力,想邀请他调到北京工作。这对高明来说,无疑是一个能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而且他想着,或许去了北京,能减少与妻子之间的争执。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那边虽开出了不错的条件,但却无法解决住房问题。高明若要去北京,肯定得带着一家人一起,这住房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思来想去,高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在他心里,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远比事业上的晋升更为重要。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后,西安电影制片厂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个难得的机遇,不仅能让他从舞台表演转战到大荧幕,而且还能解决一家人的住房问题。
彼时的高明已步入中年,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凭借着多年在舞台上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在转战荧幕后,应对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他出演的众多作品都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相较于那些年少成名的演员,高明可谓是大器晚成。
尽管多是出演配角,但他凭借扎实的演技,总能为影片增色不少,让角色鲜活起来,其演技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更是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参演的影片高达上百部之多,也因此荣获 “国家一级演员” 的荣誉称号。
子女成长与晚年生活:家庭和睦,相伴幸福随着高明在影视道路上越走越顺,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不过,拍戏难免要去一些偏远的地方,而且娱乐圈充满了各种诱惑,起初,这也让他和妻子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但高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一心只想好好拍戏,用心照顾家人。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两个子女也都成长得十分优秀。女儿深受家庭文艺氛围的熏陶,热爱文艺,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行业。儿子则深受父亲的影响,也走上了表演之路,不过他更多的是活跃在舞台上,偶尔也会和父亲一起出演影视作品,虽然多是饰演一些小角色,但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默默耕耘着。
岁月流转,经历了诸多坎坷的高明与妻子,感情到了晚年愈发稳定,也更加恩爱了。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渴望家人的陪伴,高明拿出多年拍戏积攒下来的积蓄,在北京的一个小区同一栋楼里买下了三套房子。
他和老伴住一套,另外两套分别给了女儿和儿子,只是帮他们付了首付,其余的部分让子女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儿女们深知父亲的不易,对这一举动十分知足,一家人住得近,平日里能经常走动,高明也时常去儿女家串串门,享受着天伦之乐。在这温馨的陪伴中,高明的晚年生活过得平淡且幸福,让人好不羡慕。
傅常青
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