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征
2024年8月26日,IBM中国向媒体确认了IBM将彻底关闭中国研发部门的消息,涉及的中国员工超过1000人。
可以说,这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在面对中美竞争的环境下,不得不做出了一个“选边站”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与高科技创新相关的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研发中心,已经相继宣布退出中国。
IBM,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对于中国的创新发展而言,IBM作为最早将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美国科技巨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中国科技界提到IBM,一直被津津乐道的就是,华为任正非在1997年美国考察回来之后,拍板决定要想IBM学习的故事。这个历时五年的项目,华为为此向IBM支付高达40亿人民币的学费。
这或许奠定了华为后续可以一直高速发展,能够聚焦创新,聚焦知识产权的公司文化理念。
要知道,1997年的IBM,就是美国科技的巅峰。
这一年,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世界上最厉害的象棋手,标志着人工智能(AI)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IBM还在存储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IBM当时还是全球专利制度的标杆。
自1993年以来,IBM一直位居美国年度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位置。直到2022年,连续蝉联美国专利排行榜第一的位置长达29年之后,才首次宣布,未来将不再以专利排名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在此之前,IBM不得不每年保持着年均申请1万件专利的水平,来维持其连续多年美国第一的位置。
IBM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
我们在2020年决定不再追求数字专利领导的目标。因此,2022年是自1993年以来IBM首次没有在拥有最多美国专利的公司名单中占据榜首。为什么在三十年后,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专利只是衡量公司真实创新能力的一个指标。IBM将继续为新技术申请专利,但专利本身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完整的晴雨表。
这越来越需要平衡商业秘密和专利,同时采用一种称为“开放式创新”的研发方式,即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团队与内部和外部参与者合作。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赌你应该考虑一项技术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 而不仅仅是在构建它时授权了多少专利。
虽然,IBM最终走出了“专利数量”的紧箍咒,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的“蓝色巨人”的风光,已经被后起的微软、谷歌、苹果等新贵所盖过。因为IBM为了维护较高支出的创新研发投入和不断积累攀升的专利数量,就不得不通过专利货币化来缓解资金压力,于是专利许可收入就成为IBM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盈利点。
那段时间,IBM为了能够达成每年10亿美元左右的专利许可营收,可以说下了大功夫。一方面亲自上阵,用专利发起诉讼,另一方面将一些专利出售,或是培养NPE,间接获得专利营收。
在美国,将“专利流氓”形容为依靠专利来不择手段谋生的群体,一般都是中小实体。
但是,如果将IBM当年为了专利货币化而做出的一些行为,与这些所谓的“专利流氓”相比,其实一点都不逊色。
例如,向即将或正在IPO的企业频繁发起专利诉讼,以此作为对“拟上市”公司的压力,迫使其接受赔偿或是许可条款。IBM可以说是当年IPO企业风险防控里的首要目标。
IBM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连同维持年度专利量排名第一的位置,在专利申请上其实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和心思。
例如,IBM改变了一篇专利往往非常复杂的权利要求数量和构成,十分厚重的说明书和附图,在后面一段时间,为了保持每年上万件专利的申请。于是在申请专利时就做了“手脚”,将原本数量非常多的权利要求的发明,逐步分拆成每件专利只有10个左右的简短权利要求,这样原来一个非常复杂的专利,就可以形成多件专利申请的情况,从而确保IBM能连续29年一直都蝉联排行榜首位。
而蝉联首位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证明IBM专利依然是有价值的,以此来维护其每年10亿美元专利费收入的许可目标。
但是IBM当年这一分拆发明和专利进行申请的行为,如果放在当下的中国,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非正常专利”。
可以说,IBM不仅自己开创了很多专利制度的规则,更是能够精致利用专利制度达成收益的典型企业。
总体来看,IBM对于专利制度的贡献远远大于其通过制度获得的些许专利费。
例如,IBM是第一家以企业身份,建立“现有技术”公开库的,旨在协助专利局提升授予专利的质量。
再如,IBM带头确定的一些专利规则,已经成为随后影响诸多大企业行为的一种典范。
2005 年,IBM 承诺不对某些免费和开放源码软件专利提出权利主张,从而有效地将这些专利的免版税许可授予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开放源码软件用户和开发者。
2013年,谷歌也像IBM一样做出了类似承诺,表示不会对侵犯某些开放源码软件专利的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此后,2014年,特斯拉开源了其专利。2015年,丰田公司免费提供了与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有关的专利,并在2019年免费发布了与电动机、动力控制单元、系统控制、发动机传动轴、充电器和其他燃料电池专利有关的其他专利。
因此,本文的“专利流氓”并非是贬义,而是指通过专利的手段,尽可能获取专利收益的行为,IBM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而之所以“专利流氓”听上去像是一个坏人,这可以说正中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下怀。这些既得利益群体就是希望通过这些贬低专利权人,弱化专利制度的行为,来维护其在某一行业的垄断地位,通过这样的舆论宣传,使得能够依靠专利维权对其形成威胁的弱小群体,处于社会公众的舆论漩涡之中,从而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