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一箭四星,海上航天港轮的现身,对我们航天的未来有何意义?

飞鸟科普 2024-11-18 14:55:53

前言

华夏版图地大物博,陆上能够进行火箭发射的场地,更是拥有双手之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之外,今天再添新的火箭发射方式!

就在5月29号下午2-4点,山东日照这个美丽的地方,进行了一场以点试面的重大实验,在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

然而,负责发射的是“东方航天港”轮,这是我们在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商业海上火箭发射船。

这是山东航天发射史上,进一步的改变,另外它是从烟台出发,来到日照进行发射,而且日照的地理位置又极其特殊,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实在是有点耐人寻味。

不过,在陆地上建造了那么多卫星基地,为什么还要逐渐将发射的重心转移到海域上呢?这都要从万物互联——“天启星座”说起了。

天地一体的低轨卫星物联网生态系统

卫星在浩瀚的太空中,本质上是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不过我们现在更多提起来的是人造卫星,这些都是由我们人类设计,并送往太空的钢铁“天体”。

然而这其中有两个略带不同的存在——高低轨卫星卫星。

卫星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的空间视野,发射的越高,它的视野囊括的越多,所以高轨卫星在战略上的部署更为重要。

不过,相较于高轨卫星的战略意义,接下来要说的低轨卫星,可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通信领域,现在消息传输这么快,它们功不可没;然后就是在观测领域了,预测的各种天灾,天气预报,以及为偏远的山区连上互联网都提供基础。

这里面,天启星座更是为我们提供数据通信,还有物联网的首要低轨卫星系统了。

并且,这个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一共需要38颗低轨卫星组成,咱们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卫星的部署。

到时候,能给我们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低轨卫星物联网生态系统,让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世界万物互联!

去年9月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们首次尝试“四星同升空”,毫无意外将它们送入对应的轨道,在轨卫星这时已达24颗。

然而,昨天下午,我们再现“一箭四星”的壮举,天启星座25-28星,在山东日照的海域成功升空。

但是它们两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一个是在陆地发射中心,一个是在海上港轮发射,相较于传统,这样的创新实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相较传统,海上新型发射更灵活

根据相关的资料找寻,在2019年6月5号那天,我们的天启3号也是在海上发射场,进行试验,并成功升空的。

之后虽然发射卫星众多,但还是以陆地发射为主,为什么现在要开始研究并实验,将发射场所转移到海上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越靠近赤道的维度,发射效果是越好的,因为这时的卫星速度,是由它的运载火箭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总和计算的。

越靠近赤道,这个自转速度越大,火箭所需要携带的燃料就越少,这样卫星还可以多携带设备或者能源,不用自己大距离调整位置的卫星,能够保留更多能源在太空作业。

在海上运作的这种航天港轮,增强了发射平台的移动能力,紧抓我们能在低纬度发射卫星的的优势。

另外,海上发射平台还有两个好处,第一点就是有时候得飞过住宅区,在海上能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第二点则是不用回收。

最开始我们在陆地发射卫星的时候,当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时,火箭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但是残骸中难保会有高压气体,或未燃烧殆尽的燃料。

这时为了消除隐患,还是要将残骸进行回收的,但是在海上发射不一样,它角度狭小,残骸更容易掉入公海,对咱们国家居民不会造成危害,也就不需要回收了。

那么,海上发射平台这么厉害,昨天下午为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提供支点的“东方航天港轮”,它又有多么厉害呢?

航天港轮的战略意义

第一,它是商业用途海上火箭发射船,全长162.5m,船宽40m,但在这艘巨轮上,我们配备了专业的功能系统模块等。

在2024年5月27号,这艘承载希望的“东方航天港”轮,在烟台海阳完成首航,装载完火箭以后,驶向日照方向。

第二,它承载着接下来能否将发射的重心,转移到海域的使命。

当问到总指挥滕瑶“为什么选在日照时”,他说之后不止海阳、日照,还有后续会在威海也有一个发射点位,将覆盖70%以上的卫星轨道需求!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逐渐固化海上发射平台的发射点位,以点成面,最后成‘场’的效果”,达到“三海一边”的战略布局!

我们的未来越变越好,科技强国势不可挡,海上的发射平带也逐渐成为常态化,将陆地发射平台的中心逐渐向海面转移,那未来是否会在空中就进行发射了呢?

尤其是曾经提出来的“南天门计划”,“鸾鸟”空天母舰,“玄女”空天战机,会是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全新科学技术吗?

如果在未来打响太空战的时候,面对不可移动的陆地卫星基站,搭载在海上的可移动平台,更将让敌人捉摸不透!

相信我们的科研人员,他们都在奋力拼搏,埋头苦干,不论是曾经的“两弹一星”研究人员,还是如今的航空航天等科研人员,他们都在为了人民的明天,加倍努力!

结语

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里程碑的贡献,展示了我们国家在卫星领域上的实力与潜力。

这是否也预示着,卫星在未来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呢?

既然未来不可避免,那就继续努力,让我们不为昨天遗憾,不为过去惋惜。

信息来源:

(1)2024-05-29 16:57 澎湃新闻-澎湃号

(2)2024-05-29 14:58 大众日报

(3)百度百科-海上发射平台

(4)抖音账号【中国新闻网】权威发布

(5)抖音账号【人民日报】权威发布

0 阅读:4

飞鸟科普

简介:每次的分享,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