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谭元寿,台上演尽英雄气,台下守得白头情

娱圈次元门 2025-03-14 15:00:35

2020年北京长安大戏院后台,92岁的谭元寿最后一次为弟子勾完李玉和的油彩,轻轻合上陪伴半世纪的化妆箱。五小时后,这位演绎过200多出戏的谭派宗师溘然长逝,带走了一个世纪的京剧记忆。

从《沙家浜》里智勇双全的郭建光,到病榻前照料失智妻子的普通老人,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戏比天大,情比金坚"。

1943年富连成科班练功房,10岁的谭元寿在零下十度的寒冬赤膊扎马步。作为谭派第五代传人,他每天要比旁人多练三小时,把《定军山》的刀花耍到虎口渗血。

师傅萧长华见他晕倒在台毯上,叹道:"这孩子眼里有火,骨头里淌着谭门的血。"十六岁首次登台唱全本《打金砖》,从三米高台"吊毛"翻下毫发无损,自此在梨园立稳脚跟。

1964年《沙家浜》排练场,31岁的谭元寿为郭建光一句唱腔失眠整月。这个习惯帝王将相戏的京剧名角,为塑造革命军人形象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与士兵同吃同住三个月。

有场芦苇荡突围戏,他坚持不用替身,在齐腰冰水里拍摄导致风湿发作,却成就了"十八棵青松"的经典镜头。该剧连演40场创下纪录,他坦言:"唱现代戏比翻跟头还累,但值得为时代而变。"

2007年央视春晚后台,79岁的谭元寿颤抖着为孙子谭正岩整理郭建光戏服。面对镜头采访,他轻抚年轻人肩头:"谭派不是博物馆的老古董,要像青松般常演常新。"当孙子在《沙家浜》复排中唱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老爷子在观众席老泪纵横,手中折扇拍出与当年登台时同样的节奏。

2015年北京四合院里,85岁的谭元寿系着围裙在厨房煨鸡汤。妻子王振荣患阿尔茨海默病十年,他每天变着花样做淮扬菜唤醒妻子记忆。有次妻子错把他当陌生人,他翻开老相册唱起《红鬃烈马》:"这出戏是你给我配的王宝钏啊..."唱至"平贵离家十八年",妻子忽然含糊接唱"寒窑苦等盼夫还",令他当场泪洒衣襟。

从艺82载,谭元寿始终恪守父亲谭富英的教诲:"戏要唱高腔,人要走正道。"如今北京谭家老宅的练功镜前,仍摆着他临终前未喝完的胖大海,镜面倒映着墙上泛黄的《沙家浜》剧照——照片里剑眉星目的郭建光,永远定格在属于他的京剧黄金时代。

1 阅读:5
娱圈次元门

娱圈次元门

娱圈次元门 打开你的娱乐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