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作为一种中华美德,历来是人们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很多人将它制作成匾额中国悬挂在显著的位置,以表白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8章,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为什么说最高的善像水呢?
老子接着给出了答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利,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地方,这种品德最近于“道”。
这句话道出了水的两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利万物而不求回报。
水善于滋润万物,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人类和动植物就无法生存下去。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都是从河流开始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诞生了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产生古埃及文明,黄河和长江孕育出了中华文明。
人类饮食要用水,浇灌禾苗时要用水,冲洗污垢要用水,救火要有水……水的用处无处不在。
万物不断地向水索取,而水却从没有要求万物用东西给予回馈。没有回馈,也没有怨言,照样滋养万物。
人类则不一样,人的心理都是向高处爬、往好处争,不能白白付出,不能白白作出牺牲,觉得做出贡献,就要有回报。
要得到相当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敬仰,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
要得到物质上的报偿,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过上优渥的生活,让人羡慕。
要得到好的名声,流芳百代,让别人认可和赞扬。
在世人的人眼里,这些是符合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心安理得的。
但是,人们对回报的期望值比较高,往往是高于现实中实际所得,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失望,就会抱怨,就会愤愤不平,就会千方百计去争夺。
古语云,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享宝贵
人与人的争斗往往不是发生在共同奋斗的时候,因为患难是大家有共同的目标的追求,为了目标,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克难关,再苦再累,大家奋勇向前。
争斗往往发生在大功告成之时,人们都想论功行赏,人人都想争取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甚至追求更多。而蛋糕就是那么大,这个人分多了,另外的人就分少了。于是,纷争就出现了,人们不仅自身为了争夺利益而疯狂,还会对与其争利的同道们以仇敌视之,亲人疏远,朋友反目,强弱厮杀。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辙这样注解这句话:“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争也。”有善举而不能避免遭人非议,是因为他与别人相争。他又说:“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水具有7种优点却不会招惹他人怨恨,就是因为水不争。
第二个特性,甘愿居于下位。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自然属性,是客观存在。
水善利万物,滋养众生,水去的是什么地方?低洼的地方,正因为流向低洼,汇成了江河湖海海;也可能是脏的地方,这是许多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水却安静地待在那里。
老子从这里看到了水的品德,因为不争夺,就意味着要将利益让与他人,将好的位置奉献给别人,而自己则甘心居于大家都不愿意待的地方,这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相承续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水总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非常低,与之相反,“人往高处走”,人都向往高处的,觉得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没有人喜欢自处低下的地方,都喜欢往高处走,喜欢地位被人抬高,喜欢高高在上,让人们仰视,讨厌地势低的地方,怕被人踩在脚下。
我们都知道,越入山顶,山间越小,空间越小。人人都往高处走,竞争的空间就越小,竞争就变得激烈,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人受到伤害。
而老子却恰恰称赞的是“往水低处走”的品质,老子在《道德经》多次提到水,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和完美表达。老子告诫人们,要向水学习,利于人而不求回报。
宋朝范仲淹当了宰相后,从不铺张浪费,经常用自己的俸禄去接济他人,一生乐善好施,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范仲淹母亲去世埋葬后,有风·水先生说,葬处是“绝地”,家族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范仲淹却说道:“既然是绝地,就不能让别人来承受坏运气,我宁愿自己承受。”
有风·水先生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对范仲淹说,如果范家用这块地做祖坟,能世代出大官。范仲淹听后却说,仅仅是自己家里世代出大官,哪里比得上国家人才辈出更有益?于是,他掏钱把这块地买下来,盖了座书院“苏州书院”,供学子在这儿读书,让大家借着好风水,取得好成绩,将来做国家栋梁。
这里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400个进士,80多个状元。
正是范仲淹为国为民具有无私的精神,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古往今来,有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怀念他,而那些计较回报的人,很多没有好下场。
韩信可以说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这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居功自傲,在楚汉争雄刘邦陷入困境的时刻,韩信却以救援要挟刘邦封他为王,明目张胆的讲条件,这已经让刘邦不爽了。汉朝建立后,但是,他仗着军功更是不知收敛,经常耍脾气给刘邦看,让刘邦心里对他更加忌惮。
吕后看到刘邦在世就很难压服韩信,如果刘邦死后,将来继位的是自己的儿子刘盈,又是个窝囊废,根本不可能驾驭韩信。为了以绝后患,就与萧何设计杀了韩信。韩信如果像还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就会善终,就是因为总他是觉得自己为刘邦立了那么大的功,自己如何做都不过分,刘邦不会把自己怎样,结果送了性命。
庄子说:“贼莫大于德有心。”当一个人做了善事,却有了争名争利之念,这份善心就大大打了折扣。
不争,对水来说是本性,对人来说是智慧。
最完善的人格应具备“处众人之所恶”这种心态与行为,别人不愿意做的难事,他愿意去做;别人不愿去的偏远艰苦地方,他愿意去;能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不和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类如果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勤付出、不抱怨,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就能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免去纷争、免去烦恼、免去痛苦,就能过得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