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就曾经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说的真是一针见血。
项羽,一个靠武力值和统帅能力名垂青史的猛人。
他的失败,是多因素的,我直截了当的说。
零、他平定齐国叛乱的全过程,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本来齐国人都投降了,他非得接着杀。
杀的人家被迫无奈又起来造反,结果他还杀。
杀到最后,原本轻轻松松平叛的齐国,直接举国上下起义,让项羽一时间陷入在泥潭里。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邦趁着他后方空虚,偷袭了他大本营。
虽然最终项羽还是凭借着勇猛,三万骑兵杀的刘邦几十万联军溃不成军。
但是战术上的勇猛,也弥补不了他战略上的平庸。
他是一个很好的将军,在古往今来的名将里都排得上号,但他不适合当君主,没有相应的政治手段,也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小小的齐地叛乱,他竟然能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一、杀了韩王成,韩王成是张良的老东家,张良本来就是韩国贵族出身,世代是相国。
刘邦入关中推翻秦国之后,张良就已经打算回到韩王身边了,结果项羽把他杀了。
张良无奈,又重新投奔刘邦了。项羽无形之中给自己树敌,还是千古第一谋士级别的。
二、项羽新安城坑杀20万秦卒,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关中地区。
那个战乱年代,全国人口也就三千万不到,关中大概两百万不到。
结果项羽坑杀了20万,大部分来自关中地区的秦卒,导致关中地区家家户户视他为死敌。
两百多万老秦人和你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你怎么可能还留在这个地方发展呢?
要知道秦汉时期的关中地区,基本上就控制着天下的命脉,项羽竟然得罪了这里的所有人,当然就是不得民心了。
就算他后面派章邯、司马欣、董翳控制关中,也是于事无补,根本不得民心了。
三、他杀了楚怀王,这是很致命的。
当初项梁和项羽会稽郡起事后,找来一个牧羊少年熊心立为楚怀王,本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上就是立个傀儡小王,收买楚地人心而已。
但这个小王不甘心,他处处针对项羽。
派曾经的楚国令尹宋义夺了项羽的权利,又派项羽跟着章邯北上。
宋义是老派贵族,也不待见他,也不进军,项羽在宋义借故驻守46天之后忍无可忍,在某天一个早上,借着讨论军情的名头,除掉了他。
这是一步险棋。
后面他为了当西楚霸王,又叫人在楚怀王的必经之路上动手。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你项羽连自己的王都能杀,还有谁不敢杀?
天下的士人能人,看到这种残忍嗜杀,没有德行的弑君狂徒,都会不屑一顾的。
项羽除掉了楚王,也断绝了天下士子投奔项羽的念头,从此以后就没人敢来他这里了。
韩信就曾经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说的真是一针见血。
四、项羽任人唯亲,赏罚不明,舍不得赏赐将士,对亲戚又太好。
这一点从他对项庄的态度就看得出来。
这个吃里扒外的叔叔,他竟然言听计从。
为他真心出谋划策的范增,他处处提防,气的老人家辞职回家的路上,背疮发作气死了。
陈平、韩信都曾经是项羽手底下的人,但他根本就没发现这些人的才华,因为他眼里都是自家亲戚最重要,你们都是外人。
最终大量人才流失,跑去了刘邦那里。
五、项羽竟然真的相信什么楚河汉界的约定。
这点就看得出来,他还真是个贵族,竟然相信这些所谓的约定。
刘邦当年就撕毁了约定,集全国之力攻击他,而项羽把这种口头协议当真了。
说明他还真的没动过思考,不清楚现在的局势。
这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天底下只有一个王,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
他竟然还天真的想着停战,这就是他的问题了。
六、他学周朝分封制,分了无数个王,给自己添堵。
十八个诸侯王啊!
这些诸侯勾心斗角,彼此互相攻讦,最终都倒向了汉王。
他不想着一统天下,当唯一的君王,他还想着回去当他的西楚霸王,偏居一隅。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句话就看出他的格局了,格局不大,所以没有野心。
当年鸿门宴不杀刘邦,就已经是他的疏忽了。
虽然刘邦比他大二十岁,是贤能长者,可这有什么影响?
无非就是项庄说好话,刘邦亲自道歉,樊哙又来表真心。
他竟然就被这三个人轮番说服了,争取过来了?这也太没主见了。
综上所述,项羽的失败,还真是咎由自取,并非什么“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历史上也没什么霸王别姬的戏码。
都忙着逃命了,哪有时间唱戏呢。
这就是司马迁对霸王的偏爱,给他加了这么一出悲壮的戏码,但想想也知道,真实历史不可能这么戏剧化。项羽那会就在逃命的路上,想着怎么重组军队呢,哪有时间和老婆厮混在一起。
我是阿山,祝你幸福。
用户11xxx20
当年楚国贵族后裔合兵反秦,大伙都是相同出身的8000江东子弟,项羽能力出众,当上了带头大哥。反秦事成之后,项羽成了楚王,还封了一帮外姓王,而原始股东们所获甚少,项羽把自己的基本盘搞垮了。四面楚歌说好听的是被家族里人叫走了。说难听一点就是这些楚人临阵倒戈,包围了项羽的本部亲兵营。
彦文
阅。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