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衣锦还乡,赶赴上海。当时上海所有的名流齐聚一堂,欢迎这位名义上的国家首脑。晚宴上,蒋介石端坐在主桌,各界人士一一来给他敬酒。
由于蒋介石的背部在西安事变时候受过伤,不方便反复起坐,所以他都是坐着和别人碰杯的,即便是上海市市长、警备司令部司令、著名学者,工商界名人都是恭敬前来,蒋介石淡然处之,态度并不热情。
很快,一个白面瘦弱的中年人,穿着长袍马褂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向给蒋介石敬酒。没想到蒋介石却突然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跟他碰杯,并且亲热地说了几句客套话。
这个人走后,蒋经国偷偷地问蒋介石:“父亲,这个人是谁啊?你对他这么客气?”蒋介石淡淡一笑说:“我虽然是国家的领袖,但在上海,我也要对这个人忌惮三分。如果我是上海的地上皇帝,这个人就是上海的地下皇帝。”
这个让蒋介石忌惮的人物就是“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
杜月笙像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江湖人物,他从一个小学徒进入十里洋场,最终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又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可以说他的一生是旧中国帮会历史的一种缩影。
为了生存加入青帮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1888年8月22日生于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区)。杜月笙的出身贫贱,父母在他4岁时先后去世,他由继母和舅父抚养他长大。俗语说隔层肚皮隔层山,继母虽然对他算不上虐待,态度也非常一般,杜月笙只读过5个月的书就辍学回家。所以杜月笙没有什么文化,识字很少。
成名后,他对读书人也相对敬重,家中的门厅上就高悬着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前文说过的著名的文人杨度(帝王术的最后传人——杨度),章太炎等人都是他家中的常客,他自己还说: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4岁的时候,杜月笙被继母安排出去工作,在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杜月笙没有文化,却聪明伶俐,练下了一手给水果削皮的手艺。他一手持刀一手持水果,只需要几秒钟之内就能将皮完整地削下来,而且皮上面绝对没有一点果肉。随后将果皮拼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水果,这在今天就算是一项杂技了!虽然有很好的手艺,可惜学徒是水果行的最底层,只能赚个饭钱,野心极大的杜月笙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卖水果为生。
当时的上海流氓横行,基本是个拳头大就能称王的世界,杜月笙对那些在街上牛气冲天的流氓混混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同这些流氓们混在一起。他开始沉迷于赌博,不时出入赌场,这让水果行的老板非常不满,很快就炒了他的鱿鱼。
丢掉了糊口的饭碗反而让杜月笙破罐子破摔,他加入了上海的青帮,开始了黑道的生涯。青帮是在清朝雍正年间成立的一个帮派,当时雍正为了整顿财政,创立粮食物资的水上运输线,大量的青壮劳力在运粮船和码头上上讨生活,人数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团体,青帮也就这样诞生了。
电视剧《青帮三大亨》
到民国时期,青帮已经流传了近200年,在旧中国算是第一大帮派,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就是有“东方魔都”之称的上海。当时上海有大大小小帮派上百个,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青帮,光大小头目就有数百人之多,底层打手更是有上万人,而这时全上海的人口也不过100多万。
杜月笙的师傅叫做陈世昌,是上海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排在“悟”字辈。流氓的生活表面上风光,其实是把脑袋挂在腰带上过活的,他们为了争夺赌场和贩毒的生意,经常火拼,每天都有流氓被杀。
杜月笙身材瘦弱,白净面皮,好勇斗狠不是他的强项,只能在赌场做做庄家骗钱。这样混了几年以后,不但没有混出名堂,还因为生活不规律得了一场重病,被迫回老家养病。
病愈以后,杜月笙认为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出头,他找到师傅陈世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陈世昌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就推荐杜月笙去青帮头目黄金荣那里做事。
底层小喽啰的出头之日黄金荣是当时上海青帮最有名,势力也最大的人物,他是上海法租界巡捕出身,后来一路做到了华人督察长的位置。由于他既是官又是匪,一般青帮头目根本无法跟他对抗,完全是黑白通吃了。
杜月笙进入黄金荣的府邸后,做了一个底层喽啰。看着黄府富丽堂皇的摆设和流水般的进账,杜月笙就暗中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成为黄金荣第二。
当时杜月笙只是个小喽啰,如果按部就班一级级地爬上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头。心思灵通的杜月笙就找到了一条捷径,就是拍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的马屁!
当时林桂生突发一种怪病,按照现在来说是因为大烟抽得太多导致神经系统混乱,杜月笙鞍前马后地照顾林桂生,将其当做亲娘老子一样伺候,从而得到了林桂生的倚重。
不久,黄府丢失了一箱价值10万银元的鸦片,林桂生盘问了家中所有的仆人都无法找到,而杜月笙冷眼旁观,几番试探就抓到了真正的窃贼,由此被林桂生和黄金荣另眼相待,成了黄金荣最得力的副手。
黄金荣将他最赚钱的生意,也就是鸦片生意交给杜月笙负责。杜月笙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在为黄金荣效力的同时,暗中扶持了自己的力量,打通了自己的鸦片贸易路线。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杜月笙向黄金荣表示,想自立门户。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成了气候,黄金荣只得同意了。
1934年,上海各国政商人物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杜月笙、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外交家蒋廷黻、上海市长吴铁城、上海市保安处长杨虎。
成为毒品大亨杜月笙的主要财路是鸦片贸易,当时上海的鸦片贸易非常猖獗,大小帮派都经营着自己的鸦片生意,彼此存在着竞争关系,鸦片市场也非常混乱。野心勃勃的杜月笙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是全面“整顿”鸦片市场,垄断大宗的鸦片贸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杜月笙联合黄金荣、张啸林这两位青帮头目,在租界内成立了所谓“三鑫公司”,然后以公司的名义和法租界、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谈妥了“一揽子”的保护费价码。
接着,三大亨一面凭借自己的武力优势打击其他黑帮,一面买通巡捕、密探扫荡其他黑帮的地盘,将他们彻底赶出了上海的鸦片市场。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三鑫公司基本垄断了上海的鸦片贸易,每年从这项黑色交易中的获利就能达到上千万银元。
杜月笙特别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更善于处理和法租界殖民政府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杜月笙每次过年都要花上百万银元打点各种关系,无论是底层的黑帮打手,还是普通的街头巡捕,杜月笙每年都发放一定的红包。
按照杜月笙自己的说法,做人最难吃的“三碗面”就是人面、场面和情面。当然,无论杜月笙如何标榜自己,他贩卖毒品都是害人的勾当,杜月笙的钱都是沾满鲜血的不义之财。杜月笙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开始包装自己,转变形象。
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上海工人和资本家发生劳资纠纷,他也出面调解。为了附庸文雅,杜月笙还特地找老师教他书法,广招门客,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
杜月笙还花钱买了几个官方职务,比如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等。杜月笙最“光彩”的时刻是,他在1929年出任法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这是华人在法租界中最高的职务。
屠杀工人,抗战赎罪就像所有黑帮头目一样,杜月笙有了钱,有了人,开始试图获得更大的权力。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恐怕只能同统治者合作了。北伐开始以后,杜月笙深感恐惧,害怕国民政府收回租界,消灭青帮生存的土壤。
张啸林
在旧上海三大亨中一向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然而在抗战期间,“贪财”的黄金荣能够守住底线“,会做人”的杜月笙不乏爱国举动,只有“善打”的张啸林卖身投敌,当了汉奸,于1940年被贴身保镖林怀部刺杀于上海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张公馆。
当时杜月笙的部下对蒋介石有所怀疑,怕被他利用。杜月笙却说:“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4月11日晚,杜月笙诱捕了上海共产党工人组织领袖汪寿华,将他残忍地活埋。次日,杜月笙等人出动大批黑帮分子伪装成工人,在全市攻击工人组织。此时蒋介石以工人内讧为借口,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全部缴械,开始屠杀共产党人。
在这场后世称为“四·一二大屠杀”的惨案中,杜月笙立下大功,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被蒋介石任命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等职务。有了国民党政府的支持,杜月笙在1933年脱离了青帮,成立了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在抗战前期已经是上海势力最强大的黑帮头目。
如果说之前杜月笙的所作所为都是黑帮的丑恶行为,那在抗战中杜月笙却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做了一些贡献。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杜月笙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在淞沪会战期间,杜月笙让自己的帮派成员全力协助中国军队作战,包括提供情报、带路、暗杀日军军官和后勤人员等等。
在淞沪会战快要结束的时候,杜月笙还与戴笠合作,在上海建立了情报网络。除了出人以外,杜月笙还拿出大笔钱款支援抗战。他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筹集了数量惊人的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
淞沪会战后期,杜月笙得知驻守在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缺乏食品,就向谢团送去了整整5卡车物资。此外,他还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从荷兰进口了一千副防毒面具,送给八路军使用。
日军攻陷上海以后,日本人大肆拉拢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三人,希望他们为日本人做事,帮助日本人在上海进行殖民统治。黄金荣不愿意同日本人合作,但也放不下自己的地盘,就装疯卖傻,虚与委蛇;张啸林则毫无廉耻,成为日本人的马前卒,最后遇刺身亡。
杜月笙则干脆地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由上海前往香港躲避。虽然他不在上海,青帮的势力在上海仍然很强,虽然有很多青帮人员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但也有一些人在抗战中做出了中国人该做的选择。在杜月笙和一些青帮成员的帮助下,军统人员在上海成功处决了伪浙江省长张啸林、伪上海市长傅筱庵,还成功策反了汉奸头目王克敏,离间了汪伪阵营。
为了奖励杜月笙,蒋介石在1940年任命杜月笙为人民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统一指挥各地帮会组织。在香港期间,杜月笙通过组织捐款,将大量钱款和抗战急需物资送到前线。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很快占领香港,杜月笙携家人前往陪都重庆居住,成立了中华实业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直到抗战胜利。
终究还是夜壶抗战胜利以后,上海的外国租界都被国民党政府收回,上海已经不存在外国势力。杜月笙无法利用腐败的列强租谋取利益,他在大上海的影响力就大不如前了。据说杜月笙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尿壶理论:搞政治的人把黑帮当做尿壶,每当晚上要小便的时候,就很需要一个尿壶,但一旦小便完了,这个尿壶就不需要了,小便的人会嫌它又臭又脏,恨不得立即砸掉。
黑帮始终就是这个尿壶,一旦没有利用价值,独裁者都会嫌弃它肮脏丑陋,都希望消灭它。杜月笙虽然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召集旧部,重整旗鼓,无奈大势已去。
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政府已经不希望看到杜月笙东山再起。蒋介石明确表示不支持杜月笙当参议长,杜月笙值得辞去了职务。事后,杜月笙对蒋介石极其不满,他认为自己在抗战中功劳不小,现在却没有任何回报,他曾愤愤地说道:“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失去了政客的支持,任何黑帮在国家机器面前都只是纸老虎。
1948年8月,蒋经国来到上海担任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员,准备以行政手段管制经济,打击投机商人。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杜月笙的头上,他的儿子杜维屏因为囤积居奇而被蒋经国逮捕,坐了6个月的牢。
杜月笙虽然不敢直接对抗,却也狡猾地建议蒋经国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接着就揭露了蒋经国的表弟、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所经营的扬子公司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的事实,逼迫蒋经国不得不采取“大义灭亲”的举动,这在电影《建国大业》中都所有展现。
后来,蒋经国在蒋介石的干预下被迫放弃整顿上海经济,杜月笙也与其结下了梁子,以至于解放前夕只能远走香港,而不敢退往台湾。
1949年,国民党军队已经兵败如山倒,杜月笙开始为自己安排后路。当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会见了杜月笙,希望他撤往台湾。杜月笙表面上点头同意,实际上他并不准备与国民党共进退。
这时,中国共产党也委托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劝杜月笙留在上海,可以对其历史上的行为既往不咎。然而杜月笙回想起“四·一二大屠杀”时的场景,觉得自己造孽太深,未必会得到原谅,也就不愿留在上海。
1949年4月,杜月笙举家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定居。1950年,61岁的杜月笙与42岁的京剧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结婚。寓居香港期间,杜月笙的哮喘病不断恶化,于1951年8月1病逝于香港,享年63岁。
杜月笙去世前对子女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他在死前一再叮嘱妻子:我最后一个心愿就是,一定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尸骨没有回到故乡。
回忆大佬家中恨事
20世纪30年代,杜月笙在上海威风八面,黑白两道无不对其毕恭毕敬,可没想到他家中却出了一件大事,他的原配夫人居然有了婚外情。杜月笙的原配夫人叫做沈月英,是黄金荣老婆的林桂生的旧识,后由黄家做媒,将其嫁给了杜月笙。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但杜月笙娶了几房姨太太后,开始冷淡沈月英,两人经常几个月也不见一面。寂寞难耐之下,沈月英就和自己的表哥产生了感情,一来二去就发生了关系。很快,杜月笙知道了这件事,他派人毒打了沈月英的表哥,将其赶出了上海。
至于沈月英,则被他禁锢在家中不得外出,前后达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