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成功完成一例婴儿气管导管外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术麻醉。据了解,在婴儿单肺通气方面,该项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患儿小霖(化名)7个月,体重11.9kg,在当地入院后,被确诊为纵膈肿瘤。
小霖呱呱坠地的那一天,也是他父母最开心、最幸福的一天。小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时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Kg、Apgar评分满分,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人生总有意外。
出生后没几个月,小霖总是咳嗽、发烧。当地医院对孩子行胸部CT检查发现了病因——后纵隔肿瘤!这可怎么办?!患儿父母听到此消息如晴天霹雳,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看着这么可爱的宝宝,怎么也不相信!
当地医院给出的诊疗意见是患儿疾病诊断明确,但体重太小,麻醉难度较大,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患儿家属只好办理了出院,寻求其他医院治疗。经人推荐,患儿父母选择了郑大三附院。来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小儿外科主任陈琦、主治医师时红光,麻醉科主任姜丽华、副主任医师王玉霞等进行术前讨论后,一致认为,如果想顺利完成患儿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如核桃大)切除手术,要求麻醉做好后,就需要给患儿行单肺通气,为手术医生提供操作条件。
姜丽华立即组织麻醉科多位临床麻醉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王玉霞、吴艳玲、王涛、魏晓永、王桂荣以及主治医师王举,经过反复论证、反复模拟、各种精心准备,并与患儿家属详实沟通后,制定下了创新可行的麻醉方案——封堵器封堵下单肺通气全身麻醉!因患儿年龄小,气道细小,气管插管只能进入ID(内径)3.5#气管导管,所以封堵器只能选择气管导管外封堵方式。
麻醉方案定下来后,新的难题出现了!想把直径1.7mm的封堵器安全的放在理想位置并非易事。由于封堵器直径太细,容易折断和左右摇摆,这就要求手术操作者必须稳和准。婴儿的气管和左右支气管都很短,要想把封堵器小小的头端放在理想的位置,必须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监测下操作,操作成功后固定导管,侧卧位后再次纤支镜定位。在内径是3.5mm的气管导管空间中,完成这些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最终,经过麻醉团队的团结合作,整个过程轻柔顺畅、一气呵成,同时很好地保护了患儿的气道不受损伤。
术中实行单肺通气后,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均在正常范围。由于单肺通气顺利实施,手术空间展现良好。原本预计两个小时的手术居然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完成!
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对患儿进行膨肺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氧合好、循环稳定,很快苏醒,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半小时后,安全返回病房。手术后,小霖恢复良好。
钻研新技术,实现新突破,郑大三附院麻醉科将不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协作,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