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发现这样一现象,就是现在有不少孩子已经不同于过去,他们对于父母不仅不尊敬孝顺,而且时常态度轻慢,还会抵触、反感和顶撞父母,甚至还会厌恶,表现形式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做法各不相同,有很多家长也自己领教和感受到了,是有切身体会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很多孩子反对父母,有四大原因,家长要知道。
1、观念
常言道“相由心生”,说明人的外在表现与主观意识密切相关,原先孩子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的理念灌输、后期所受教育,还是生长的社会环境,都非常注重孩子孝道思想的培养,而且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强化,孩子从小到大受到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都形成了尊重和敬爱父母的意识,也具有这种意愿,即使父母所为未必正确都不愿违逆和反对。
就算心有不满也不会予以表露。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孝顺观念的培养已经明显弱化,所受的相关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浅表层面,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并不是深层次的进行,相应的自己的周边环境这种风气也在逐渐消失,氛围也慢慢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没有很强烈的尊重父母的观念,这样和父母有了分歧会在乎自己意见,对立就会出现。
2、环境
从前受旧观念的影响,父母占据绝对主导和支配地位,而孩子只能处于屈从和依顺地位,双方关系完全不对等,是严重失衡,孩子不能对父母有丝毫的不敬,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还有以往几乎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珍爱度较低,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发生较大改变,父母和子女的地位悬殊现象得以改观。
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开始缩小,那么肯定就会让孩子的尊敬程度降低,这是必然结果,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家庭子女数明显减少,在一孩政策时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生育政策放开后也只是部分家庭有了二胎,正如俗话所说“物以稀为贵”,家长都把孩子视为珍宝,全家宠爱集于孩子一人,这样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
3、反差
在原来特定的历史阶段,大家生活状况大同小异,家庭条件也基本接近,各方面区别不大、差异并不悬殊,这样孩子所看到的都是相同情况,认为这就是生活常态,都会自觉融入不会有其他想法,而现在人们生活情况各不相同,家庭条件千差万别,出现了多级分化,各种差异明显且巨大,这样孩子之间就有了参照和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旦与别人相差甚远,就对父母心生怨气而怪责,这种心态会在言行中有所体现,还有父母都是以自我所处时代的理念教育和培养孩子,用传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说服教化,并且强迫他们接受,而孩子们最终看到的与所说不一,而且真实的结果与父母所言有明显出入,反差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埋怨之情。
4、防控
对于以前的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所接受的信息量极其有限,对外界感知不足,各方面主要来自于父母,这样在他们心目中认为父母最完美,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会由衷地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导致一种盲从行为,对父母管控他们都很认同、也乐意于接受。而现在孩子则完全不同,他们所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是全方位、多元化的。
对事物的认识明程度大幅提高,具有较强的分析研判能力,而且自我认可和肯定度明显增强,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这样一旦父母说教与自己理解和认识不一致,就会予以反对,同样也开始不喜欢父母过多的介入、参与和干涉个人生活,更不愿父母经常进行管控,一旦父母管控较多、较严格,就会产生对抗心理,与父母抗争,由于防控出现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