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土大黄”,叶子极酸,人畜不食,根金黄色,煮水可祛脚气!

植物微观 2024-08-17 11:15:04

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野生植物繁多,但是大多都是杂草,人畜不食。那么这些植物真的一无是处吗?农村有句俗话:“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农民朋友眼中一无是处的杂草,这种杂草它的味道极酸。不能作为野菜食用,亦不可作为饲料喂养家禽,它就是土大黄。

土大黄在民间很常见,特别是在南方。例如我的老家湖南这边,土大黄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杂草,我老家屋前的小道上就有很多土大黄。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走进植物的世界,了解并认识土大黄。

了解土大黄、认识土大黄

土大黄别名很多,有人叫它金不换,因为在有些人的眼里,它的价值相比黄金,拿金子都不换。也有人叫它止血草、吐血草、血三七、救命王、鲜大青、大晕药、包金莲、土三七、羊蹄草,它是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土大黄的根肥大,粗壮,形态有点类似于牛蒡根,但是要比牛蒡短。土大黄茎直立,呈绿紫相间。基生叶大,呈卵形或者卵状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小,呈卵状披针形。土大黄的花果期在夏季,开淡绿色的小花,很典型的蓼科花序。它的果实卵形,有棱,呈茶褐色。

在宋代《本草图经》中就有收录土大黄这种植物,其中还详细介绍了这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书中记载:“其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抽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土大黄。

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如贵州、四川、江苏、湖南等地,是民间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肤。

土大黄的价值

土大黄食用价值极差,基本上是不能食用的,因为它的味道太酸了,很难吃。笔者在科普相关的植物,为了更好的了解植物本身的特征,偶尔也会采摘植物来食用。土大黄的叶子笔者试吃过,很难吃,是迄今为止吃过最难吃的一种野菜。不仅人不吃,事实上家里养的牲畜也是不吃这种植物的。

我老家房前就有很多土大黄,当别的植物被虫子或者家禽啄食,土大黄却依然叶片完整,可见土大黄很不讨喜。不过在饥荒年代,当没有食物果腹甚至吃土的时候。饥民偶尔也会采摘这种野菜来食用,在明朝《救荒本草》中就有记载,并称其为“救命王”。

当然土大黄虽然不好吃,但是它却是传统的中草药,其根可以入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像外伤出血、咳血、吐血、烫伤、痈疮肿毒、疥癣、湿疹其实都是可以用到土大黄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

在《湖南药物志》中就有记载:“土大黄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此外在《纲目抬遗》中亦有记载:“土大黄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可见土大黄虽然是一种不起眼的杂草,但是它的价值却是极高的。在民间有脚气的人,还会用它的叶子或者根部煮水来洗脚,可以祛脚气,农民朋友了解了吗?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土大黄了解了吗?你认识土大黄吗?在你的家乡有土大黄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

2 阅读:407
植物微观

植物微观

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科普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