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大事》主要描述了一位男性丧葬员莫三妹,在工作中遇到死者的外孙女儿小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着重展现了他们两人从针锋相对到相互扶持的演变历程,也展示了莫三妹从一个街头流氓到一个正直、友善和有责任感的公民的蜕变。
这部电影细致地描写了莫三妹的人物形象以及对生活的看法。第一个部分,通过他和执着地想要找到死去的奶奶的小文的针锋相对,展示了一个落魄的殡葬师和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的矛盾冲突。小文连续捣毁了莫三妹的工作,让莫三妹的爸爸老莫对她更是厌烦至极。
第二个时期是他与小文之间的“融洽互助”时期,显示了他在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新经历。小文发觉自己惹了麻烦后,积极想办法补救,请求婆婆的舞伴和老莫给莫三妹帮忙。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由敌对转为和好。
第三个时期,就是莫三妹和小文之间出现亲情。小文在莫三妹的丧事公司过着幸福的日子。死去的哥哥的经历,让莫三妹有了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在他的爸爸过世后,莫三妹从死者的观众变成死者的家属,他用灿烂的烟火对父亲的骨灰做了处理,代表了他对生死的一种新的理解。
小文被自己的生母海菲接走,却侥幸逃脱,承认莫三妹是自己的“爸爸”,令他对的家与感情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又把海菲接了过来,引发了众人对于“这一家”将来会有怎样的猜测。莫三妹的蜕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有说服力。
在以上的垂直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命中各种价值观念的交叉纠缠。首先就是关于生死问题。整部电影都是以死亡为第一要务,比如父亲之死于莫三妹,外婆之死于小文,对整个电影的影响都很大。其实,对于死亡的理解,永远都是与活有关的,比如老六去世后,即将分娩的熙熙,跪地恳请莫三妹帮忙为丈夫收尸,莫三妹对这个新生命充满了敬意,也充满了怜悯,所以他才会同意。莫三妹反思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如爱与恨,善与恶,责任与逃避。他对自己的父亲和已故哥哥的爱与怨,对熙熙和她的老公的爱与怨,对街坊邻居(比如婚礼商店夫妇),对整个社会(比如幼稚园)的好与坏,对自己的家人和工作的责任与逃避,种种生命的价值观相互纠缠,才造就了莫三妹的转变。
而在这些角色和事情的背后,还有一组复杂而又复杂的符号。其中有寿衣,棺材,骨灰盒,等等;有丧事公司挨着婚纱商店的结婚象征,如黄金珠宝,喜字,吉祥水果,灯笼,烟花;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象征,如麻将,结婚证,房产证,孩提时代留下的奶奶的声音;在这一时期,武汉话和四川话也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诸多象征体系,密集地堆砌在一起,给莫三妹个性的培养和剧烈变化设定了一个合理的条件。
整部电影表现出从以喜剧式为起点,逐步过渡到以戏剧为题材的叙事模式的演变过程。小文因为忽然丧失奶奶而心神不宁搅乱了很多殡葬事务,殡葬店和婚庆公司离得很近,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尤其是当莫三姐拿着房产证去找熙熙的时候遇到老六以及后来他打算跟她的合作伙伴白雪告白,打算收养小文的时候,又碰到了和他的另一个合作伙伴王建仁,两个人告诉莫三妹,他们已经“在一起”了。这样的滑稽场面,让莫三妹的生活充满了挫折,但是,也就是因为这种激烈的刺激,让莫三妹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为此而努力,促使他身上充满爱心、怜悯等品质的成长。
这部电影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般公民对美好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为生存而拼搏的精神。就像老莫说的:生活就像一部书,总是要看完的,有时候是一个句点,有时候是一个省略。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人陪伴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副圣洁的心境。一名凡夫俗子不一定是圣贤,但若能以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面对生死、爱恨、善恶、承担或逃避,便能做出明智的抉择和行为,从而体会到生命中的美妙。而这恰恰就是本片所要告诉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