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76%的台湾民众将日本列为“最喜欢的国家”,这一比例较2018年的56%大幅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50-80岁年龄段对日本的亲近度增长尤为显著,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日台关系“良好”。同时,韩国以43%的支持率位居第二,这一结果看似意外,实则暗藏玄机。1992年韩中建交导致台韩“断交”后,台湾曾爆发大规模反韩示威,甚至出现焚烧太极旗的过激行为。但近年来,韩韩流在台的火爆,以及韩国免税店针对台湾游客的精准营销,逐渐化解了历史积怨。2025年首尔明洞街头,操着闽南语的台湾游客与韩国店员用英语交流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日本对台湾的文化渗透堪称“润物细无声”,已深度融入台湾社会。这种文化亲近感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20-39岁受访者对日本的信赖度首次突破80%。同时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其对台政策始终与美国保持同步。2025年4月,日本自卫队首次参与美军在南海的联合军演,其“出云”号准航母搭载的F-35B战机,被台湾防务部门解读为“对台安全的间接支持”。
这种战略默契,让71%的台湾民众认为日本是“值得信赖的国家”。相比之下,韩国的“摇摆”态度让台湾民众爱恨交织。尽管韩国流行文化在台广受欢迎,但2025年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公开表示韩国不应介入台海议题,这与台湾当局的“抗中”路线形成冲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湾半导体企业在韩国的投资屡遭政策限制,而韩国三星却通过技术合作深度介入台积电的研发体系。这种“经济依赖与政治疏离”的矛盾,成为台韩关系的真实写照。
这份民调数据,对两岸关系的走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当76%的台湾民众将日本视为“最喜欢的国家”时,中国大陆仅以22%的支持率与美国并列第三。这种认知差异,既源于历史教育的断层,也与两岸政治对立密切相关。2025年大陆推出的“台胞职业资格便利化措施”,虽吸引了3.2万名台湾青年赴陆发展,但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仍在持续削弱两岸的文化纽带。
赖清德与麻生太郎
值得注意的是,50-80岁群体对日本的亲近度提升,与他们对大陆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经历过戒严时期的台湾民众,既对国民党的统治不满,又对大陆的快速发展感到陌生。这种“认同困境”,在2025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蓝营候选人试图以“两岸和平”为诉求,但年轻选民更关注房价、就业等民生议题。
面对这份民调,中国大陆可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在文化层面,应加强对台文化交流,通过“两岸故宫文物联展”“闽南文化节”等活动,重塑台湾民众的历史认知。在经济层面,可扩大ECFA惠台清单,将更多台湾中小企业纳入大陆市场体系。在政治层面,需进一步澄清“九二共识”的历史背景,用事实打破民进党“抗中保台”的谎言。
樱花再美,终究是他乡的风景。当日本在核污水排放问题上表现出对国际责任的漠视,当韩国在半导体领域与台湾展开激烈竞争,对台湾民众而言,唯有与大陆携手,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