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光耀千古的朝代,却在军事上屡屡让人扼腕叹息。
提起宋朝与金人的关系,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靖康之耻”这四个字——那是北宋灭亡的丧钟,也是南宋偏安的起点。从那以后,宋朝皇帝面对金人时,似乎总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外交上动辄求和,甚至不惜以屈辱换取片刻安宁。
宋朝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是因为那一仗,宋朝彻底“怂”了。这篇文章将带大家走进那段历史,探寻宋朝皇帝为何一再选择议和的深层原因。
一、靖康之耻:噩梦的开端靖康之耻是宋朝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朝廷已是外强中干。
宋廷政治腐败,党争不休,国力也日渐衰微,而与之相反的北方金国却如一头觉醒的猛兽,迅速崛起,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
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以宋朝收留叛将为借口,兵分两路南下攻宋。金军势如破竹,宋军防线形同虚设。宋徽宗吓得魂飞魄散,匆匆将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准备南逃。
宋钦宗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次南下,直逼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内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带领下拼死抵抗,一度让金军受挫。然而宋钦宗优柔寡断,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争吵不休,他却多次向金军求和,甚至罢免李纲,导致军心涣散。
最终,汴京在金军的猛攻下沦陷,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及三千余皇室成员、朝臣掳往北方,北宋灭亡。
这场浩劫的惨烈超乎想象,被掳的皇室成员在北上途中受尽折磨,徽宗和钦宗被废为庶人,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被迫穿丧服拜谒金太祖庙,尊严扫地。
皇后、公主等皇室女性更惨遭凌辱,许多人死于非命。
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宋朝皇室和民族精神的毁灭性打击。从此金人在宋朝皇帝心中成了不可战胜的梦魇,求和的念头也随之萌生。
笔者常想,如果宋钦宗能果断一些,信任李纲,汴京或许不至于陷落。可历史没有如果,靖康之耻成了宋朝永远的痛,也让后来的皇帝对金人充满了畏惧。这种恐惧,不是一朝一夕能消散的,它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宋朝的骨子里。
二、军事阴影:从雍熙北伐到抗金困局宋朝对金人求和的根源,远不止靖康之耻,还得追溯到更早的军事失败。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曾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发动雍熙北伐(986年)。
这场战役,宋朝调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初期进展顺利。曹彬攻克涿州,潘美连下朔州、应州,战果喜人。然而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展现了惊人的军事才能,迅速扭转局势。
萧绰以骑兵机动性为优势,集中主力先击溃宋东路军。她派耶律休哥阻击曹彬,又调精骑支援,切断宋军补给线。
曹彬十万大军在涿州粮尽援绝,只得退往雄州。岐沟关一战,辽军趁势追击,宋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西路军也好不到哪去,杨业因监军王侁指挥失误被围,最终力竭被俘,绝食而死。雍熙北伐以惨败告终,宋军精锐尽丧,士气一蹶不振。
这场败仗让宋朝皇帝深刻认识到,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自己引以为傲的步兵和城防根本不堪一击。
从此宋朝对北方的战略转为守势,军事上的自信被彻底击碎。
到了南宋,金军继承了辽军的战术优势,宋军更是屡战屡败,靖康之耻不过是这种军事劣势的集中爆发罢了。
可以说雍熙北伐的失败就像一记重拳,打醒了宋朝的军事幻想。宋朝皇帝从此明白,与其冒险北伐,不如守住半壁江山。这种心理阴影,成了他们面对金人时选择求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宗权衡:皇位与和平的交易南宋建立后,宋高宗赵构的处境并不轻松,他的皇位继承充满争议——宋徽宗还有其他儿子,宋钦宗也有后嗣,赵构不过是因缘际会登基。
靖康之耻后,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了南宋。可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块石头悬着:如果北伐成功,迎回徽、钦二帝,他的皇位怎么办?
北伐对赵构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失败了,南宋可能亡国;成功了,他的皇位可能不保。
更糟的是,金国可能利用钦宗在北方建立傀儡政权,威胁南宋。赵构不是没想过抗金,他也曾重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可当岳飞的胜利让金人胆寒时,赵构却感到了另一种威胁——岳飞若迎回二帝,他的皇帝宝座还能坐多久?
于是,赵构选择了偏安,他宁愿与金人议和,保住自己的皇位,也不愿冒险北伐。
这种选择看似懦弱,却也不无现实考量。毕竟一个连皇位都保不住的皇帝,又谈何收复失地?可这种自私的算计,牺牲的却是民族大义和无数将士的热血。
赵构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从个人角度,他保住了皇位和南宋的苟延残喘;可从国家角度,他放弃了北伐的希望,让南宋从此低人一等,这种权衡,真是让人唏嘘。
四、经济困局:战争打不起,和平买得起南宋的经济状况,是宋高宗选择议和的另一大推手。靖康之耻后,南宋丢了北方半壁江山,财政收入锐减,而连年战乱又让军费开支激增。
据史料记载,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财政收入约3342万缗,但支出后亏空51万缗;到绍兴六年(1136年),亏空高达1000万缗。农业生产因战乱破坏而凋敝,粮食减产,百姓赋税却不断加重。
战争的代价太大了,不仅要养兵,还要修城防、备粮草,每一场战役都是一次国库的洗劫。南宋百姓在战乱和重税下苦不堪言,许多人沦为流民,社会动荡加剧。
为了镇压起义,朝廷又得花钱征兵,财政陷入恶性循环。继续抗金,南宋可能撑不到胜利那天就先崩溃了。
相比之下,议和虽然屈辱,但成本低得多。
每年向金国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虽然不是小数目,但比起战争的消耗,简直是九牛一毛。
更重要的是,和平能让南宋喘口气,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宋高宗和秦桧显然算了这笔账:打不起的仗,不如用钱买和平。
可这种和平的代价是什么?是百姓的血汗,是国家的尊严。
南宋的经济困境固然是现实,但用屈辱换来的喘息,真能让国家强盛起来吗?历史证明,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五、写在最后宋朝皇帝为何总想与金人议和?答案藏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中。靖康之耻的耻辱,军事上的连连失利,赵构对皇位的私心,经济的捉襟见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逼得宋朝皇帝一次次低头。
《绍兴和议》换来了二十年的和平,可这和平是用岳飞的血、国家的尊严和无数百姓的苦难换来的,它让南宋苟延残喘,却也让它从此一蹶不振。
回望这段历史,我既为宋朝的无奈感到叹息,也为它的选择感到愤怒。议和或许在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这种以屈辱为代价的和平,真的值得吗?它让我想到一句话:
一个国家若连尊严都不要了,还谈何未来?
宋朝的教训告诉我们,军事的强大、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才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本。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苛责宋朝皇帝,战争带来的破坏同样惨烈,和平虽屈辱,却也给了百姓喘息的机会,历史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无尽的反思。
大家怎么看宋朝的议和之路?是懦弱的妥协,还是无奈的智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1. 《宋史》
2. 《靖康稗史笺证》 徐梦莘撰,现代校注版 李春雷 2008年
3. 《南宋经济史研究》 王曾瑜 1995年
赵匡胤自己是武将兵变篡位出身,为了防止后来的武将篡他赵家的位,搞了重文废武与腐儒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方针。重文经济上自然就比较好,但废武对外就一直跪了!即便也有名将诞生,但文臣们不会允许武将势力做大威胁到他们!儒学在两宋也彻底被改成了腐儒!一切的根源都在赵匡胤的自私错误大政策!赵家也达成了中国历史第一大成就!腐儒治国,亡国灭种![抠鼻]
南宋皇帝都是傀儡,是战是和由士大夫说了算,皇帝说了不算,看看金兵第一次南下一路攻城拔寨,短短27天跑了1400里,这个战绩如果是真的,武庙上所有的武将加起来,给金人的提鞋都不配。
说到底还是武将篡位留下的祸根,宋朝皇室对于掌握兵权的武将无法真正信任,各种掣肘、防备,被捆住手脚、被拖后腿的武将再厉害也无法发挥真正实力
圝圣言圝
不是总想议和。是打不过才议和。把南宋打不过议和写成打胜仗了还要议和,那是摸黑南宋。宋金交战。不管岳飞是奉命逃跑,还是自己逃跑。总之是逃跑了。逃跑就不可能胜利,这时议和不正常吗?何况所谓的奉命逃跑和“朱仙镇大捷”都是编造出来的。
用户18xxx84 回复 07-06 20:15
胡说八道
君为红颜醉
儒学 被那群畜牲 改成了理学 宽以待己 严
溪影归鸿
完颜构被金人吓破了胆,只要有个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前期金人不想议和,他如果直接投降,后果就跟他的爹一样,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打。后期在南宋军民的抵抗下,金人也无力进攻,只能被迫议和,完颜构求之不得,正中下怀,不管金人提什么条件都一概应允。什么忠臣良将,什么国仇家恨,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只要能让他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什么条件都不在话下。
用户76xxx89
杯酒释兵权的后果就是大将无能,军心凉了。
用户15xxx09 回复 用户10xxx42 05-05 08:13
然后呢 从开朝到灭亡都是被压着打
用户10xxx42 回复 04-15 09:46
那后面怎么还出了狄青岳飞韩世忠
Alvin
赵宋不配外强中干四个字
zues
你要知道北宋的中央军也就是禁军,最多的时候号称有80万,装备精良,而且都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的,是历史之最绝无仅有,按常理说有这么强大的武装力量,都可以打穿欧亚大陆了,为神马还要纳贡称臣?这就不得不提北宋的文官制度,宋以前的科举考试流于形式,主要是为皇帝招揽文人雅士,吟诗作赋,娱乐消遣,科举出身做到宰相的压根没有,宋就不一样了,科举才是正途,其他都是小道,以文制武是基本国策,皇帝召开军事会议,底下坐着一圈文官,武将则站在文官身后,唯唯诺诺,听着他们纸上谈兵,高谈阔论,欲言又止,到了战场上也是文官节制武将,跟防贼似的,武将拼命杀敌,功劳却给了文官,这还怎么玩?躺平摆烂算了,终宋一朝,文人展现了气节,武将展示了不甘。
用户10xxx17 回复 08-15 11:43
打穿欧亚大陆?靠什么?靠两条腿么?同样装备的10万骑兵灭80万步兵砍瓜切菜般轻松!
就体验一下 回复 用户10xxx17 08-18 08:43
又见骑兵吹,骑兵如果真的这么厉害,那早就淘汰步兵了。
DEATHMASK
宋朝的武将只是政治上的工具,在皇权面前可有可无,只要能谈花点钱进贡些东西,武将们的存在只是一个国家面子上的需要。
叹众生不肯回头
草包一个
晴天
简单,主题思想太富了失去开拓心,祖上搞军事政变的,怕手下也来这一招坐大了,所以塑造了花钱了事,大家和睦点不好嘛,过好小日子享受享受啊
胡春凯
宋朝不应该鼓吹,多说说辽金为什么强大。
就体验一下 回复 08-07 15:05
就是因为宋、怂、软弱无能。
阿根廷是冠军丶谁赞成谁反对
废话一堆。你是赵匡胤你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唐末五代十国一直到北宋建立的那一段人文历史??你要你手下交兵权他就得鸟你,谁当皇帝不是当???
真的假不了
南宋压根就不想代表中国
曾鹏
没有嘛,是一直想灭金,只是能力不足而已,终于有个机会了,联蒙灭金,然后自己也被灭掉而已。
星空
那时的金确实强大,宋朝又不重视武将他只有求和
蒋中华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面子能卖钱吗?
jhhxd
元佑奸党卖了宋朝
就体验一下
根本原因还是在精神和思想上。
溪影归鸿
不,有些人说高宗赵构支持打金人,不同意议和,说岳飞是逃跑。
asd飞 回复 05-27 20:43
你难不成信岳飞传那女频小说?
溪影归鸿 回复 asd飞 05-28 06:38
我信历史书。如果你但凡读了个初中,也不会这点知识都没有。
用户29xxx72
赵大借酒释兵权就开始是自我阉割的传统了,赵大解散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导致的烛影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