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1月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情况。

2025年1月中国70城房价分化持续:一线城市韧性显现,三四线城市调整压力加剧
根据2025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数据,全国房价呈现“核心城市稳、边缘城市跌”的显著分化格局。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在政策与需求支撑下保持稳定,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市场调整压力持续。
环比趋稳,同比分化加深从环比数据(上月=100)看,超半数城市房价波动幅度在±0.5%以内,市场整体趋于平稳。上海(100.6)、南京(100.7)、成都(100.7)等城市环比涨幅居前,分别上涨0.6%、0.7%和0.7%,显示核心城市购房需求仍具韧性。而北京(99.6)、呼和浩特(99.4)、丹东(99.4)等城市环比微跌,但跌幅均未超过0.6%,短期调整可控。

同比数据(上年同月=100)则凸显区域分化。上海(105.6)、太原(101.0)成为仅有的同比上涨城市,其中上海以5.6%的涨幅领跑全国,或受益于自贸区政策红利及高收入人群集聚效应。相比之下,温州(90.0)、金华(89.7)、福州(92.3)等城市同比跌幅超过7%,反映人口外流、库存高企对房价的长期压制。

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表现突出,同比上涨5.6%,广州(91.6)虽同比下跌8.4%,但环比已止跌企稳。一线城市凭借优质公共资源及产业优势,成为资金避险首选。深圳和北京同比跌幅相当,分别下跌5.7%和5.2%。

东北及中西部城市普遍面临深度调整。例如,牡丹江(92.9)、锦州(95.4)、洛阳(93.9)等同比跌幅均超5%,部分城市房价已连续12个月下行。人口持续外流叠加传统产业收缩,导致购房需求不足。值得关注的是,西安(99.0)同比跌幅不足1%,或与“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带来的基建投资及人口回流相关。
政策效果差异显著,三四线城市需结构性改革2024年以来的宽松政策对城市层级较高的区域提振明显。例如,太原(101.0)在资源型经济转型推动下,成为唯一同比上涨的二线城市;成都(96.6)受益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同比跌幅收窄至3.4%。而多数三四线城市政策刺激被高库存抵消,如九江(92.3)、蚌埠(93.5)等同比跌幅仍居高位。此外,三亚(96.6)、桂林(96.2)等旅游城市跌幅相对温和,显示文旅地产仍具一定抗周期能力。
未来展望:分化或成常态,精准施策是关键短期来看,核心城市房价有望在政策托底及改善性需求释放下保持稳定;而缺乏人口与产业支撑的三四线城市,仍需通过“以价换量”消化库存。长期而言,推动产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或成为破解区域失衡的关键。政策端需进一步细化“一城一策”,例如在人口流入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在收缩型城市探索保障性住房转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