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到福建再到广东,林姓这条迁徙路线里藏着客家人的血脉传承故事,古时候的比干剖心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让我们从锡场这个小镇开始寻找答案。
比干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是商纣王的叔叔却偏偏要和纣王对着干,虽然他知道自己劝谏可能会丢掉性命但还是选择了以死相谏,这种精神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傻乎乎的。
河南淇县现在还保留着比干墓,每年都有不少人去上香拜祭,大家好像都忘记了他是个商朝的大臣,反而更多人把他当成了忠臣的代表。
妲己给纣王出的馊主意真是够狠的,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吃一片就能治病,这种说法听起来像是民间传说,但偏偏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陈氏带着未出世的孩子逃到长林山里,这个故事听起来特别像武侠小说里的桥段,可能是因为在山林里生下孩子,周武王才会给他们赐姓林。
林氏家族从河南一路迁到福建,这条路线跟很多客家人的迁徙路线差不多,可能是战乱让他们不得不往南方走。
莆田九牧林氏的势力在当时算是很大的了,光是族谱就记载了好几代人的故事,林苇的后人遍布各地。
林永是第十五代孙,到了他这一代林氏家族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福建一带有很大的影响力。
有意思的是林氏家族特别重视教育,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把读书认字放在第一位,这可能跟他们祖上是大臣有关系。
锡场原来叫三姓村,因为有刘陆许三个姓氏的人在这里开采锡矿,后来林南陇来了之后整个村子就姓林了。
林南陇来锡场的时候还是元朝末年,他从福建白禾村一路南下,看中了这里的锡矿资源。
林氏家族在经营锡矿上很有一套,他们改进了冶炼技术,搞得其他家族都不想跟他们竞争,慢慢就都搬走了。
现在的锡场镇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还修了高铁站,但镇上的人基本上还是姓林,这种现象挺少见的。
锡场的林氏宗祠建于明朝初年,算下来有六百多年历史了,门口的石雕到现在还保存得挺好。
这个宗祠不光是拜祖先的地方,也是林氏家族议事的场所,很多重要决定都在这里做出来。
锡场的狗肉很有名,他们用水煮晾干的方法做出来的狗肉特别好吃,这个做法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
林氏家族的商业头脑一直都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锡西村还得过国务院的奖,现在更是成了潮汕地区的经济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