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和理解中,被誉为中华上古奇书的《山海经》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
是一本神兽大全,记述天南海北奇形异状的神奇动物?是一本地理博物志,华夏九州山川湖海皆在书页中?还是一本神话故事集,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一一出现?
总之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山海经当作是一本写奇志怪的浪漫主义作品。即便是在科学意识没那么普及的中国古代,山海经里的故事乍一听也是会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出于对中华始祖的信仰,人们对于山海经的历史地位还是给予了足够的认可和尊重。
而时至今日,热衷于阅读和研究山海经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几千甚至上万年前的考古发掘收获也越来越丰富。
慢慢的,人们开始对这本上古奇书有了另一种解读:山海经里描述的内容虽然是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它表达的意志和追求的精神却符合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萌芽思想,其故事内容也多与当时真实的社会面貌有关。
可以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思想文脉,就是从山海经的记述开始。
那么,这本上古奇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又能通过其中的文字描写,探索出有关文明起源的哪些道理?
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发展演进的整个进程比喻成一个人的成长,那么山海经所记述的时期正是我们先民处于咿呀学语的童稚时期。
我们会经常听到两个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在一起争论,一个说他今天中午吃了一个馒头,那个馒头有一座山那么大;另一个说昨天妈妈给他买了一袋零食,里面的种类像海边的沙子一样数都数不过来。
类似这种夸张而略显幼稚的表达,在山海经里非常普遍。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这条能够口吞大象的巨蛇,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巴蛇。
当然,在这些上古巨兽中,最著名的应该还是羽翼几千里、扶摇直上的鲲鹏。虽然鲲鹏并没有出现在山海经的记述中,但不管是《庄子·逍遥游》还是《列子·汤问》,这些先秦时期的名著都是借鉴了山海经的浪漫主义构思描写。
巴蛇也好,鲲鹏也好,山海经的神兽们其实都是上古先民根据现有动物样貌进行的夸张神化处理。
就拿鲲鹏来说,《逍遥游》中记载它源自北冥,也就是北边的大海。而实际上,中国北方的渤海湾内确实栖息有虎鲸等大型海洋生物。鲲鹏的原始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先民们在大海中见到的大鱼。
可想而知,一条几米长的大鱼在口口相传的演化中最终变成了一只“不知其几千里”的巨型神兽,这像不像是小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描写呢?
其实,动物演化为神兽只是这本上古奇书众多描写手法的一种。但是纵观整部山海经,“化”这个字却始终贯穿着华夏先民对于创世的理解。
在古代的东西方世界,人们对于人类从何而来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古希腊传说认为,人类文明由神创造,奥林匹斯诸神掌管着人间的一切事物。为了表达更好的文明发展,甚至会有普罗米修斯盗取神界火种的传说。
由此可见,在古希腊先民的理解中,神与人不仅界限明确,而且存在明显的对抗关系。神界有着人间不可触及的至高权威,人类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不断与天神斗争。
然而在古老的东方,根据山海经的记述,中华先民却并不这么认为。
首先,世界万物和人类文明并不是由天神创造,而是“化”成。比如最著名的盘古开天辟地,并不是盘古创造了天地,而是在自己死后,躯体化作世间山川河流与万物生灵。
天地开辟之后就是女娲造人,要知道,山海经中的女娲造人并不是我们更为熟知的泥土造人,这是后来的改编。
在山海经的记述中,人类始祖是由女娲之肠“化”来。
可不要小看山海经中的这一处细节描写,女娲之肠我们可以看作是女娲的腹部。这个“化”的动作,其实就是指的女性孕育分娩。
通过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我们不难发现山海经在创世部分想表达的思想是要指出神与人存在联系。虽然是先有神后有人,但是人是神的继承,是神的演化。
而且作为创世神,女娲和伏羲是以夫妻身份出现。这便是中国先民的哲思,通过神话故事的描写,表明家庭伦理与血缘纽带的重要性。直到今天,中国人依然秉持着血浓于水的家庭观念,以及世代相承、生生不息的民族观念。
而反观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诸神混乱的私生活简直难以启齿。东西方现在的思想文化差异,原来早在几千年前的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决定。
另外,在山海经的描述中,创世神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生命,更竭尽所能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保护人类的安全。女娲补天的故事已经不必多说了,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迁怒人间的奥林匹斯诸神,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歌颂担当与奉献精神。
而女娲和伏羲的父亲燧人氏更是为人间带来了火种,这是人类文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不是去神界盗取,而是通过勤劳与智慧,找到了钻木取火的办法。
除了最基本的民族繁衍意识,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中国从上古时期就非常重视日月变化和季节更替,这些在山海经中同样有所体现。
相传,上古天帝帝俊娶羲和为妻。羲和为帝俊生下了十个儿子,他们化作十只金乌,每日轮流升上天空,为大地和人间带来光明与温暖。很明显,这就是中国先民对于太阳的浪漫想象。
而不仅是浪漫,轮流升空的说法体现了先民们对于时间变化的最初理解,太阳东升西落成为亘古不变的永恒规律。以此为基础,中国逐渐出现了自己的历法,以日月为参考,以四季轮转为周期。
除了十个儿子,帝俊与另一个妻子常曦还育有十二个女儿。她们在夜晚升空,每三十天一换。她们的名字也很好听,都以“月”字结尾。很多古文中,作者都喜欢用月亮本来的名字,比如代表六月的荷月、代表九月的菊月等等。
在山海经中,虽然帝俊的十个儿子和十二个女儿的出现虽然代表着日月轮转,但是掌管昼夜变化和四季交替的却并不是他们,也不是他们的父母,而是另一只神兽——烛龙。
烛龙是山海经里一只人面蛇身、眼睛竖长的神兽,只是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就觉得非常恐怖。根据山海经的记录,它睁眼是白天闭眼是黑夜,吹气是冬天呼气是夏天。
听完对烛龙的外貌描述,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确实有一面竖目的青铜面具,它的设计原型会不会就是山海经里的烛龙?
不仅如此,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我们前文提到的太阳金乌在升空之前都会在一颗扶桑神树上休息,而三星堆同样发掘了一件极其类似的青铜树。
凡此种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很多都与山海经的记述相吻合。一切的一切似乎在说明一个问题,不管山海经记载的内容是虚构传说还是真实历史,至少都能证明它已经被当时华夏先民们认可,并奉为经典代代传承至今。
当然,相信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以后,关于山海经书中所写内容的争论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我想,与其去争论这些未被证实的神话,不如更多地去关注山海经所表达的智慧与哲思。
就像前文讲过的那样,山海经涵盖了我们华夏大地上的先民,对于宇宙、时间、世界、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等等诸多问题的质疑与思考,研究我们的文明之脉到底缘起何处,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又到底为何是眼前的模样。
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中表达了中华文明引以为傲的血缘纽带,中国人如今基因里天生带着的勤劳、善良、团结、博爱等优良品质,都自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开始。
Director
最初觉得山海经只是胡编的奇谈怪论,后来觉得它不寻常,古人想象力是很低的,对于地理也是不精确的,但是这书写的有鼻子有眼,不像凡人写的
李允慧
《山海经》是真的太精彩了!生动传神,给人们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只要肯去想,神话也会变成现实!
皮之树
被大洪水给灭了
用户20xxx24
另外一个空间
tb_0551623
很有可能啊,就算是近现代我们亲眼见到了不少灭绝的物种
火铲
之前生物被核辐射了。变异,不是三条腿,就是两脑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