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时代要的不是Ai,而是爱!《诗刊》发表的诗歌,被认作人工智能生成

瑜说还休 2025-02-11 07:45:54

近日,有人将《诗刊》上署名为“黎衡”的一首诗:《万象》,用Ai软件——OpenAl与DeepSeek分别检测,均被认为有很大概率为AI生成。

其中一个AI软件认为,此诗为人工智能创作的概率,超过了99.2%,另一软件认为概率高达97%。

当然,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断言,AI的判断就一定成立,但是,其被高度嫌疑为人工智能创作本身,却为我们的诗人和诗刊们,重重的提了一个醒,甚至可能是敲响了一记“丧钟”:

Ai时代的到来,很可能第一个干掉的行当,就会是这个漫天飞舞的“三流诗人”之“职业”;而本就生存维艰的传统诗歌刊物们,在真假难辨的AI创造面前,也是颇为尴尬——比如,像这次《诗刊》因此诗被质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如此三言两语的分行创作,似乎让“诗人”这一行当,成了镀金为“文人”的最低门槛与敲门砖,这也因此在网络时代到来后,随手就可以贴上诗歌大作的发表环境下,诗人与诗歌,就如同口水一般,在网络之中上下翻飞,但诗歌佳作却是极少,大多都零落为一地鸡毛。

真正产生好诗的时代环境,窃以为:一是苦难、动乱的时代;二是自由美好的时代;三是非功利主义的纯净时代——而当下的时代,商业化、市场化的属性最为强烈,功利主义更是占了人心的上风,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好诗人与好诗歌极为罕见诞生的时代!

很多人因为时代的环境,再加上诗人本身的不争气,所以大众也越来越不太关注诗歌——现在,还有几人订阅《诗刊》?如果没有相应的政府补贴,类似的诗歌刊物之生存,都会是大问题了吧?

现在,人类正开始步入Ai时代,可以说,让人工智能写诗,几乎也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当然,AI写的诗,虽然有诗的模样,但跟真正高水平人类创造的诗歌相比,目前来看,尚有不小的距离。

那么,为何《诗刊》上的这首诗,会被Ai高度质疑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呢?

读一下这首诗,或许就能明白,此诗颇有“后现代诗歌”的主要特征,那就是语言模糊、晦涩、难懂;语意过度跳跃、翻转;艺术逻辑难以捉摸、无迹可寻;思维路径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文学的花园中,诗歌这一简洁、简短;语句分行、思维跳跃;意象多义、内容颇歧的作品形式,也更易为AI所模仿与判断,这也因此成了中国诗歌创作,如今变得更为尴尬的重要原因。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时感觉面对这样的诗,如读天书——“不让人懂”,似乎成了当代诗歌的一大特征。

恰恰就是这样的诗歌之可憎面目,却最容易被AI所学习模拟——即便《诗刊》上发表的这首《万象》,或许仍有可能是作者原创,但是,其之所以能被Ai视作人工智能创作度极高,或许,就跟这首诗本身的“不让人懂”之特征,要大有关系了。

其实,在网络时代兴起前后,本就因为中国当代诗的乱象,早有人喊出了“饿死诗人”“诗歌已死”的口号。

本质上而言,中国被称作“诗歌国度”,这主要指的是我们的古代诗歌,而跟中国的现、当代诗关系不大。

综观我们的诗歌史,能被国人代代传诵的现代诗佳作,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与我们古代诗歌璀璨佳作不绝如缕的景象相比,可以说,现代诗的发展萎顿不堪,真的是大大拖了“诗歌国度”之美名的后腿!

本来,文学圈中沽名钓誉者就多,特别是更容易糊弄人的诗歌界——现在,有了AI的加入助阵,出现高度疑似Ai创作的诗歌,竟能登堂入室于中国诗人心中之“圣殿”的《诗刊》,这只会加速诗歌的坠落,更让所谓的三流诗人和伪诗人们,不断地现出原型来!

还有些人,通过“下流”的方式,得以在纸刊上发表几首分行的诗歌;甚至有一些“官员诗人”,玩出了什么“羊羔体”,还能因此出诗集,竟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树人先生地下若有知,其棺材板也会盖不住了吧?

还有一些“文二代”,写出什么“屎尿屁”的狗屁诗歌,竟然也能冠冕堂皇发表在国家级诗刊上,还能得到一众拍马屁文人的评论赞美——诗歌,如此纯净美好的文字形式,在我们这儿,现在大大有成为权贵们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工具之嫌。

加之处于如此百年之变局的时代里,国人的普遍功利主义之心日炽,似乎正处于我族史上最盛烈的时期,所以,诗歌不被关心,不被真正喜爱;也缺乏真正热爱和沉下心来创作干净、纯正诗歌之诗人了。

所谓的“诗歌国度”,更多只是古人的荣光,我们面对AI都能创作出高于很多普通诗歌作者的作品,也只能是一片“湿”心在玉壶了,这是不是让诗歌国度的后人,要感觉极为羞愧难当呢?

没有自由高贵的灵魂,没有纯净无暇的天空,则诗歌的美好伟大时代,怎可能到来?——诗歌,不需要机械混煮的Ai,而最需要人心纯洁的至爱!【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0 阅读:5
瑜说还休

瑜说还休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