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汉字之美,让“文化润疆”浸润心田——“中华汉字展”及其系列活动综述

河南日报传媒 2024-10-29 09:16:23

2024年7月28日,“汉字之美——中华汉字展”在哈密市博物馆开展,以此为开端,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策划的“文化润疆”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据了解,“汉字之美——中华汉字展”为期两个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哈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文博院、河南省对口援疆巴里坤分指挥部承办,共展出来自安阳市的156件(套)文物及辅助展品,依托陶器、甲骨、青铜器、纸本等多种文字载体,展示了包括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在内的多种汉字形式,以多个角度展现汉字经久不衰的魅力。展览期间共接待青少年4000余人次,接待游客71585人次。

这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的有效举措

“您现在看到的是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一片龟腹甲(复制件),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迄今已出土16万余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文字。”8月27日下午,哈密市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林妙瑾正忙着为观众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

今年暑假,林妙瑾的研学之旅选择了河南,打卡中国文字博物馆,沉浸式了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她被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深深吸引。为了让更多的哈密各族青少年了解汉字之美,她报名担任了哈密市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成了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小宣传员。

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和载体,是反映中华文明连续性最突出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为了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汉字文化的体验感,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华汉字,感受汉字的形象意境之美和汉字潜藏的文化之美,哈密市博物馆还在线上发布了“科普讲堂”“红领巾科普小讲堂”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展示;依托展览策划举办了“甲骨奇遇”——甲骨文手作体验、“穿越千年——竹简上的汉字之美”手工体验、“汉字奇遇记·探寻汉字的奥秘”实践研学、“红领巾”志愿讲解培训和专题讲解服务等多期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惠及哈密各族青少年学生5000余人次。

这是促进“三交”、推动文化润疆的有力抓手

为了给豫哈两地青少年搭建沟通交往平台,推动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主办方依托援疆文化资源暨展览举办之契机,精心策划了让青少年身临其境的融情实践系列活动。

7月25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推出了2024年“殷洹文化润边疆”系列活动之“中华字都夏令营”,共有来自哈密市一区两县的100名学生走进郑州、安阳、林州等地,开展为期8天的文化交流活动。

依托“文字边疆行 甲骨进校园”主题研学活动,9月23日—27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展览和互动体验活动与哈密“流动博物馆”走进哈密市一区两县的20所中小学校,面向各族青少年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以此契机,先后与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中心小学、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第二小学、哈密市伊州区幸福村小学等哈密市各学校签订了馆校思政教育基地共建协议,以“订单式”文化服务与校方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润疆与青少年德育、美育、科技教育相融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哈密市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开启馆校合作的新篇章。

据统计,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河南卫视、安阳融媒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文字边疆行 甲骨进校园”主题活动进行了报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线上发布活动相关讯息8期,浏览量达到20542人次。哈密市博物馆线上实时发布展览相关活动讯息14期,浏览量5710人次。并充分借助网络、公众平台等媒体对“殷洹文化润边疆”系列活动进行直接有效的宣传报道,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累计惠及各族青少年学生8000余人次,得到了校方、家长和各族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实践

“汉字之美·中华汉字展”“文字边疆行 甲骨进校园”等接连实施的文化教育项目,是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助力青少年成长的有益实践。

中国文字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院通过一系列丰富、立体、多元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讲好中华汉字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哈密市博物馆馆长严枫说,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哈密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之美——中华汉字展”是河南省对口援疆文化项目,由哈密市人民政府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商议并安排落实,是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举措。 (王义亭)

0 阅读:0
河南日报传媒

河南日报传媒

权威媒体 精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