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九五三年六月那会儿,咱们的抗美援朝英雄,志愿军里的智囊解方大哥,被召回祖国怀抱,摇身一变成了总参军训部的二把手。这一来,志愿军参谋长那把交椅,可就空了出来,等着新能人来坐呢。
解放一走,彭大将军就感觉手头的事儿推进得跟蜗牛爬似的,心里头琢磨着,少了个参谋长,这调度起来可真不顺手。他这就开始在脑子里过筛子,想找那么个合适的人选。嘿,你还别说,真让他给想到了一个——张爱萍这家伙!
张爱萍啊,在军队里那是出了名的直肠子,有啥说啥,毫不含糊。而且,他还是个管不住自己“话匣子”的实在人,这也是大伙都知道的事儿。
【文武双全大将军】
毛主席曾打趣道,他这家伙爱跟上头较劲;叶剑英也笑言,他“满身都是硬骨头”;邓小平则直接了当,说在军队里头,有那么两位可不好惹,你张爱萍,就算得上一个!
您瞧瞧,这么一看啊,张爱萍那性格,嘿,真够独特的!不用多说,打眼一瞅,就能感觉到他那股子与众不同的劲儿。这人啊,性格鲜明得跟大红灯笼似的,挂哪儿都显眼。您要是跟他打交道,保管让您印象深刻,想忘都忘不了。所以啊,咱们得说,张爱萍这性格,那真是没得挑,鲜明得紧!
1935年9月那会儿,红军一纵队的会场上,张爱萍带着队伍,脚底抹油似的,硬是比规定时间早到了五分钟。可您猜怎么着?就这几分钟,跟其他队伍一比,他还是算慢的。领导一看,当场就开了腔:“老张啊,咱可不能把三军团那磨蹭劲儿,给带到咱们一军团的地盘上来哈!”
一听这话,张爱萍可不乐意了,立马顶了回去:“咱们队伍到底是认准那正式通知上的点儿呢,还是随大流,看别的部队啥时候晃悠到就算数啊?”
而后,干脆利落,一点不给领导留情面地嚷道:咱要是真有啥不对的地方,您就直接指着那问题开骂。别老整些没影儿的事儿,凭空捏造嘛!
话罢,张爱萍轻轻嗤笑一声,眼皮子都没抬一下,瞟都没瞟那位已经气得脸色发青的头头儿,一扭身,袖子一挥,大步流星地走了。
嘿,您猜怎么着?他屁股还没在家里的板凳上坐热乎呢,那位曾经让他心里直打鼓、顶过嘴的领导,电话就跟追魂似的来了。电话里头,领导乐呵呵地说:“小子,收拾收拾,纵队政治部那儿缺人手,你去当个统计干事吧!”这一嗓子,把他给喊得愣了神,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哟,跟坐过山车似的。
张爱萍这心里头本就窝着火呢,一接起电话,那火气噌一下就上来了,他半开玩笑似的吼道:“嘿,要想让我挪挪窝,您就直说嘛,别拐弯抹角的!”
一旁的陈赓瞅着这情况,打趣道:“嘿,要不咱还是别去掺和那干事的事儿了?”张爱萍一听,那股子倔劲儿立马就上来了:“去!咋不去!我倒要瞧瞧他能把我咋样!”
到了次日,张爱萍一溜烟儿地就奔政治部去了,说是去报个到。
那会儿,政治部的罗荣桓、谭政一班人,跟张爱萍那是老相识了,前头那点事儿,大伙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见面,嘿,就那么简单一点头,笑着跟张爱萍说:“甭忙活啥大事儿了,到这儿啊,你就权当是来遛个弯儿,歇歇脚。”
有的人啊,那是光有脾气没真章,可有些人呢,那脾气是跟着能耐一块儿长的。就说建国那会儿的授衔大典吧,张爱萍大将军往那儿一站,肩上扛起了上将的星星,那可是实打实地对他过去那些辉煌事儿盖了戳儿了!
你瞧那张爱萍,外表文绉绉的,跟个书生似的,可骨子里头却是红军里的“战斗狂人”,人称“不要命的三郎”。连蒋介石都吓了一跳,直呼:“张爱萍,中共那头一号狠角色啊!”
一九四一年二月那会儿,张爱萍带着新四军第三师的第九旅,大踏步地迈进了皖东北的地界,心里头盘算着要把皖东北那块根据地给重新盘活喽。您想啊,那阵子局势动荡,咱们得找块稳当的地儿扎根不是?张爱萍将军那是何等人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拍大腿,说了:“就皖东北了!”于是乎,第九旅的兄弟们,扛着枪,背着包,浩浩荡荡就出发了。到了皖东北,大伙儿也没闲着,忙着勘测地形,联络群众,准备给根据地来个“大翻新”。这活儿可不轻松,但咱们新四军不怕苦,不怕累,心里头有股子劲儿,愣是要把这片土地守护得严严实实的。总而言之,一九四一年二月的那个决定,张爱萍带着第九旅这么一闹腾,皖东北那片根据地啊,算是又有指望了,就等着咱们把它建设得红红火火,让老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
行军路上,张爱萍使了个妙招,派了几个机灵的侦察兵悄悄溜进青阳镇里头,摸摸敌人的防御工事咋样,火力猛不猛。他们得把那帮家伙的底细给探个一清二楚。
侦察兵乐颠颠地跑回来,一开口就笑道:“嘿,您猜怎么着?那帮家伙正窝在县城里头开会呢!他们觉得自己那工事跟铁桶似的,牢不可破。可咱们新四军这回要来,他们愣是一点没防备,跟瞎子似的!”
一听这话,张爱萍心里头那叫一个乐呵,心说:嘿,这不就是个现成的机会嘛!
二月十八号那天傍晚,张爱萍大将军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前线,准备亲自上阵指挥。等各路人马都按部署到位了,天也黑透了。就在这时,嗖的一下,一颗红彤彤的信号弹窜上了天,亮堂堂的,宣告大战一触即发。
老张爱萍一带头,第九旅那帮突击小子们嗖嗖地就窜过了敌人的前头防线,一头扎进了镇子里,跟敌人玩起了胡同大战。他们在狭窄的街道里左转右拐,跟敌人斗智斗勇,那叫一个热闹!
这场打斗的地儿,一直闹腾到天边泛白才算消停。到了19号一早,那仗才算是真正打完了,咱们一共干掉了伪军副团长带着的四百多号人。
后来啊,咱们那位被叫做儒将的张爱萍老兄,他这么写:黑夜里头,神兵天降,跟从九重天上飞下来似的。那把尖刀,亮得能刺透敌人的心窝子。等到天蒙蒙亮,嘿,小鬼子们就跟网里的鱼儿一样,一个也跑不了。咱们再分头行动,跟秋风扫落叶一般,把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九四四年那会儿,张爱萍大将军跑到了陈家港的盐仓顶上,开始了他那指挥若定的活儿。您想啊,那盐仓顶,高着呢,站上去一望,嘿,整个陈家港尽收眼底。张爱萍往那儿一站,就跟戏台上的大元帅似的,手势一挥,这边上的人就知道该咋整了。他指挥起来,那可是有条不紊,既不急躁也不拖拉。就像是在摆弄一盘棋,每个棋子儿都得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该冲的冲,该守的守。大伙儿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心里头那个踏实,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所以说啊,一九四四年的陈家港,因为有了张爱萍在那盐仓顶上的坐镇指挥,那可是忙得井井有条,热闹非凡。
张爱萍啊,他对挖敌人老窝这招儿可是情有独钟。就像之前在青阳镇那会儿,这次他又琢磨上了,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拍板,定在今年3月25号,趁着黑夜,咱们来个突然袭击,直捣敌军的老巢陈集,一举拿下!
张爱萍有个老毛病,那就是爱跟着队伍往前冲,他说这样既能给大伙儿打气,又能第一手摸到情况。但这毛病,也让他没少碰钉子。在他看来,跟队伍一块儿上,那才叫带劲儿,能提振军心,还能直接摸到最真的底儿。可话说回来,这么一来,他也多次跟危险擦肩而过。
可就算这样,他愣是挑了个黑灯瞎火的晚上,摸到了陈集的地界儿,张爱萍带着前锋营里的那把尖刀,一班人跟鬼魅似的,嗖的一下子,就把陈集给端了,干净利索,那叫一个痛快!
您瞧瞧,这么一算啊,那场战斗可真不含糊,愣是把小日本的一个中队给一锅端了。中队长以下的,数了数,嘿,89条汉子就这么报销了,还活捉了4个。武器库也是满满当当的收获,重机枪弄到手1挺,轻机枪嘛,3挺不费劲儿,步枪更是一大堆,40多杆,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玩意儿......这仗打得,痛快!
后来,老张——张爱萍,乐呵呵地为这次大胜写了几句:春风一吹,鱼儿水儿都欢腾了,月亮照着咱走的道儿,铁马儿也显得倍儿精神......说到陈集那场仗,敌人那叫一个惨,全给咱收拾了,他们啊,吓得魂儿都没了,招数也使尽了!
【意想不到的拒绝】
彭德怀脑子里一闪,想到了张爱萍,二话不说,抄起电话就拨给了华东军区的头儿陈毅。他开门见山地说:“老陈啊,我有个想法,想让咱那文武双全的张爱萍去当志愿军参谋长,咋样?你要是舍得放手,我这头儿立马给军委和毛主席打报告去!”
可您猜怎么着?彭大将军万万没想到的是,陈毅一听彭德怀那话,眼皮子都没眨一下,直接给回了,还乐呵呵地说:“咱们华东军区啊,那是缺人缺得紧,张爱萍同志啊,动弹不得哟!”
一听这话,彭德怀心里头就琢磨,陈毅这家伙,是不是有点抠门儿了?咱们得往大了瞧,现在啊,朝鲜那边才是大戏台子,热闹着呢。陈毅他们华东那边,说白了,就是收拾收拾国民党的尾巴和那些土匪窝子。
说起来,陈毅本该爽快答应的,彭德怀心里头就琢磨,陈毅这回怎么跟个小气鬼似的,不太爽快呢。
这天儿,彭大将军一脚踏回了咱祖国的地界,心里盘算着得亲自去跟陈老总聊聊心。可您猜怎么着?俩人一坐下来,扯到张爱萍同志调动那档子事儿,嘿,火苗子噌一下就上来了,眼瞅着就要杠上了。彭大将军是个直性子,陈老总也是个倔脾气,俩人平时那是能喝酒吃肉的好兄弟,一到工作上,那较真劲儿,比谁都强。这不,一说起张爱萍,俩人就跟孩子抢玩具似的,谁也不让谁,脸红脖子粗的,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老陈啊,你这回可得听我言,张爱萍同志那是个能人,放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咱得为他好,也得为大局着想!”彭大将军拍着桌子,一脸认真。“老彭,你别急嘛!我这心里也有谱儿,可调动这事儿,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得慎重,得周全!”陈老总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俩人就这么你来我往,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旁边的人看不下去了,插话进来:“得了得了,两位老总,咱们都是为了革命嘛,有话好好说,别伤了和气。”这一劝,俩人才算是各自收了火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继续商量。看来,革命工作不易做,连彭大将军和陈老总这样的铁哥们儿,有时候也得为了大局,费上一番口舌呢!
彭老总撇撇嘴,带点调侃地说:“瞧瞧你,胸襟开阔点儿嘛!眼下咱的重中之重,那可是朝鲜战场,得给兄弟们撑撑场子,搭把手啊!”
陈毅直截了当地开了腔:“老总啊,我全力挺你,可谁来给我搭把手呢?你那儿人手紧,我这边华东的工作还得靠着爱萍同志挑大梁呢!”
聊到最后,俩人都憋了一肚子气,不欢而散,跟俩斗鸡似的,谁也没捞着好处。
说起来,陈毅那可不是个小气巴拉的人。想当年,陈赓忙着搞哈军工那会儿,人手紧得跟啥似的。陈毅呢,二话不说,一挥手,愣是把华东军区的那些个宝贝疙瘩全给陈赓送过去了。里头有火药机械的高手沈正功,电子学的大拿周祖同,还有空气动力学的专家马明德他们一伙儿人。
你说说,陈毅咋就偏偏不跟彭德怀那条船呢?这事儿啊,还真怨不着陈毅老弟。实话告诉你,华东军区那边也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就等着张爱萍这根救命稻草呢!
那会儿的陈毅啊,真是个大忙人,一身担子好几挑呢。他不光是华东军区的头儿,还兼着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外加上海市的市长,一人顶仨用。
上海刚一解放那会儿,表面上看,社会是消停了点儿,可私下里啊,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就拿那些资本家说吧,一个个跟饿狼似的,眼睛瞪得溜圆,就瞅着老百姓那点家当,打算怎么捞一把呢。这事儿啊,全得靠咱们陈毅市长去摆平喽。
他压根儿就没空搭理华东军区那些事儿,再加上原先在华东管军事的副司令员粟裕,去年也升官了,跑到总参当副总参谋长去了。
哎哟喂,更绝的是,那会儿华东军区的参谋长张震老兄也被拽到总参去忙活了。这一下子,华东军区这边儿的头头脑脑们,简直就像集体搬家似的,全没了影儿。
瞧瞧张爱萍这家伙,这会儿可派上大用场了!他啊,不光是能骑上马背打江山,下了马也能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真是个文武双全的儒将,不简单呐!
所以啊,陈毅这才跟彭德怀摆了摆手,说啥也不干。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华东军区那块地盘儿太大了,就跟个大杂烩似的,没点儿真本事的人去料理,那可真玩儿不转。得找个能人异士来挑这大梁,不然,一切白搭!
彭老总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陈毅那边不容易,也就没有死乞白赖地非要张爱萍不可。最后,他一拍大腿,决定让李达挑起了志愿军参谋长这副担子。
一九五二年热得跟蒸笼似的七月里,有那么一回会议,周总理忽然开口了,他笑眯眯地说:“我看啊,咱们不如让彭大将军彭德怀来挑挑担子,当这个军委副主席,由他来掌舵中央军委的事儿,咋样?”
没过多久,那任命的事儿就尘埃落定了。彭德怀这人啊,对带兵打仗、建军队,心里有本自个儿的账。他的打算可不含糊:得让这支队伍来个大变样,焕然一新!
嘿,说起来,他为了达成那个目标,可是动了真格的。琢磨着用个五年到十年的光景,得让装备都换上新衣裳,现代化起来;编制体制呢,也得理得顺顺当当,合理又科学。军事制度,军事训练,都得走上正轨,规规矩矩的,不像话的可不行。
要实现这个目标,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彭德怀心里跟明镜似的,可谁又能挑得起这副担子呢?就在这时,他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又蹦出了张爱萍那小子。
上次啊,陈毅那小子愣是没松口放人,这回他算是铁了心,非要得手不可啦!
一九五五年三月那会儿,张爱萍大将军乐呵呵地到总参谋部报了到。您说这事儿,简单明了,就跟回老家串门儿似的自然。没那些个繁琐仪式,也没必要扯嗓子宣扬,他就是那么朴实无华地走进了新岗位的大门。时间记得清清楚楚,月份日子一个不落,可不就是三月嘛,春天的味儿正浓,万物复苏,张爱萍这一去,也像是给总参带去了一股子新鲜劲儿。
一瞅见彭德怀,咱俩连客气话都没扯,这位直肠子元帅,咔嚓一下,直接就问上了:“嘿,你晓得不,为啥把你给调这儿来啦?”
张爱萍还没来得及吭声,彭德怀就急着往下说了:“嘿,你还记得不,去年咱们开了个大会,说是要精简队伍,整编一下,弄得现代化、正规化些。把你调过来,主要就是看重你,让你挑大梁,管管这编制体制的事儿,给这方面加把劲儿。”
彭德怀话一落音,眼珠子直勾勾地盯着张爱萍,又拉长了声调问:“嘿,老张,我跟你说的这事儿,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儿,咋样,你心里头有底没底,敢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张爱萍这话,可真有他的脾气:“你手上有的玩意儿,我兜里也揣着呢!”
嘿,您瞧瞧,张爱萍这家伙,那刺头性格,还真就让彭大将军看上了眼,俩人很对味儿嘛!彭大将军哈哈一笑,拍着大腿就说:“得了,老张啊,往后你就别挪窝了,直接在我这儿安营扎寨办公吧!”
说起整编这事儿,张爱萍心里头有本账,简单明了:打仗咋打,编制就咋定!他琢磨啊,咱们不是坐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得根据实际战场上的需要,灵活变通。要是仗打得跟游击似的,那编制就不能太死板,得机动灵活;要是大战役,需要重火力、大军团作战,那编制就得跟上,不能掉链子。总之,一句话,编制得围着作战转,作战咋指挥,编制就咋调整,实用为主,别的都是浮云!所以张爱萍一看整编这事儿,就直截了当地说了:“别扯那些虚的,作战咋决定,咱们编制就咋来,实打实的,不拐弯抹角!”
哎,您瞧瞧,这话到底是咋个讲法呢?
按张爱萍那话说啊,就是:
要是连战争咋回事儿都没摸透,心里头对将来要打啥仗、跟谁干、咋个打法都没个谱儿,这就急着扯整编、精简、编队、装备的事儿,那可真是瞎扯淡,跟说梦话似的。一开口就是要砍掉一百万,为啥呢?砍谁的?咋不说是八十万,或者一百二十万呢?到头来,还不是得大伙儿分摊,用不了几年,人数又噌噌涨回来了。
嘿,那叫一个眼光毒辣,见识独到!这也就是为啥彭德怀、陈毅两位大元帅对他青睐有加的原因了。
要是肚子里没两把刷子,凭啥摆那副高傲样儿?又咋能让毛主席都忍不住说上一句:“这家伙,爱顶撞上司呢”,他还就能在那环境里混得风生水起?
【儒将风采】
一九五六年尾巴上,中共第八次大会一完事儿,军委那边就放出风声说要“瘦身”——裁军啦!这一来,军政开销在国家钱袋子里的比重就得往下降降。这时候,咱们那位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志,就被点将出来,挑头干这档子事儿了。
说起来这裁军的事儿啊,其实还是他捣鼓出来的。
那会儿,咱们国家里头有五大兵种,说起来挺热闹:海军、陆军、空军,还有防空军、公安军,五大金刚似的。海军嘛,管的是水里那点事儿;陆军呢,脚踏实地在陆地上晃悠;空军,嘿嘿,天高任鸟飞,他们专管蓝天白云间的巡逻。防空军啊,就像是天空的守卫者,时刻盯着,别让啥不速之客给钻了空子。至于公安军,那可是咱们的老百姓守护者,维护治安,保卫家园,功劳大大的。这么一看,五大兵种,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职责,都挺重要,缺一不可。咱们国家有了他们,那才叫安稳呢!
经过一番琢磨,张爱萍张口就来:“我说啊,咱那地面防空军还有公安军,要不干脆给撤了吧!”
咱这地方防空部队啊,完全是照着苏联那套路子建的,可逗的是,这部队愣是没配上自家的飞机。一到用飞机的时候,嘿,得厚着脸皮找空军大哥去借。您说说,要是真刀真枪干起来,空军那点儿宝贝疙瘩飞机,还舍得往外掏吗?那不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嘛!
说真的,他这人现在用处可不咋大了。
说到取消公安军这事儿,理由明摆着嘛:你看,边防的事儿省军区管着,城里的安全内卫部队盯着,那咱还整这么一支功能差不多的队伍干啥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要想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张爱萍头一个就奔了副总参谋长杨成武那儿去,这家伙还兼着地面防空军司令的职呢。要说在战场上那会儿,他俩也算打过照面,但交情嘛,也就那么回事儿,不深不浅的。自打杨成武到了总参,又挑起了地面防空部队的大梁,俩人见面的机会那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张爱萍两趟子往杨成武那儿跑,愣是一回人影儿也没见着。得嘞,没辙了,只好扭头去找副司令员成钧还有参谋长钟伟哥俩聊聊。
老张和爱萍的想法,他俩心里头是赞同的,但手头这决定权,嘿,愣是拿不住。俩人一合计,只能苦笑着摇头:“这事儿啊,还得麻烦您老去跟杨成武司令絮叨絮叨。”
没过几天,他又溜达到了空军司令那儿,跟他白话了一番自个儿的想法,没想到,刘司令一听就拍板支持了他。嘿,这事儿办得,挺利索!
后来啊,在那军委的一帮子人开的大会上,张爱萍老张一拍大腿,来了句:“得了,咱把地面防空军给撤了吧!”
嘿,你猜怎么着?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杨成武将军他老人家跳出来唱了个反调。最后呢,咱们的彭大将军,彭德怀元帅,一拍大腿,给这事儿定了调儿:“得了,甭争了,地面防空军跟空军,咱合并一块儿得了!”
这事儿啊,算是板上钉钉了,裁军的事儿就这么定了。转眼到了1958年年底,多亏了张爱萍那小子的一把劲儿,咱们解放军的人数,嗖的一下子,就减到了240万。
一九八四年六月那会儿,邓小平老爷子一提议,咱们国防部长张爱萍大哥就琢磨着要去美国串门儿。他这趟出门,不为别的,就是想跟美国人拉拉手,商量商量咋能一块儿在军事上搭个伴儿,搞个双边合作啥的。
嘿,说起来这次活动,美国那边儿可是真不含糊,给了他顶呱呱的招待,简直就像是迎接大腕儿似的,待遇高得没边儿了!
到了后头那趟访问,美国那些将军们可就开始按捺不住了,一个个张嘴就问,头一炮还就轰到了朝鲜战场上。“嘿,咱得聊聊那场朝鲜的事儿!”一个将军开了腔,跟炸了锅似的。其他人也跟着起哄,七嘴八舌地围着朝鲜战场转悠,那场面,热闹得跟赶集似的。
嘿,您听听这位美国大帅说的,他纳闷儿了:那会儿咱们中国咋就跟美国较上劲儿,动起手来了呢?
瞧瞧美国那德行,倒打一耙的本事可真不小。张爱萍呢,人家可不吃这一套,直接怼了回去:“嘿,说起来,当年美国为啥非得插一脚到朝鲜去,管人家自家的事儿呢?”
这时候,对方又开口了:“咱们的事儿啊,那可是联合国点了头的,正经八百地维护世界和平。你们呢,嘿,那就不一样了,走的是另一条道儿。”
张爱萍脸一拉,说道:“别扯那些虚的了,咱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咱援朝那是自卫,可你们几位呢?”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别告诉我,你们还整不明白这茬儿?”
这一连串的追问,愣是把那位美国将领给问蔫儿了,他只好耷拉下脑袋。紧接着,旁人也想对着张爱萍挑刺儿,可哪成想,都被他轻轻松松地给挡回去了。
就在张爱萍心里头刚松快那么一丁点儿的时候,美国那副国务卿冷不丁地掏出一份文件,眼神儿噌一下就锐利了,跟刀子似的。
嘿,您知道吗?在巴基斯坦那捣鼓核武器的地界儿,我竟然瞅见了咱们中国人的面孔。我心里头就犯嘀咕了,咱们中国人咋就跑那儿去,帮着巴基斯坦兄弟鼓捣起这玩意儿来了呢?您说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中国人,一向讲究和平共处,咋就掺和到这核武器的大事儿里头了?其实啊,这事儿得说清楚,咱们可不是去帮着造啥杀伤性武器的,咱们那是技术交流,是友谊的小船儿在科技的大海里一块儿划拉呢。巴基斯坦和咱们,那可是铁哥们儿,有啥事儿不得互相帮衬着?他们想自强自立,咱们也得支持不是?但话说回来,核武器这事儿,敏感着呢,咱们也得把握分寸,不能瞎掺和。所以啊,咱们中国人去那儿,更多的是为了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可不是为了搞啥破坏性的活儿。总而言之,咱们中国人去哪儿,干啥,那都是有讲究的,别瞎猜,更别乱说。咱们讲究的是以和为贵,共同发展,这才是咱们的大道儿。
说完,张爱萍还没来得及搭腔呢,他就噌地一下从兜里掏出了那份早备好的会议记录,笑眯眯地往张爱萍眼前一递,说:“老张啊,赶紧的,在这上面划拉两笔,签个字儿!”
这一手儿,直把张爱萍的眼珠子都给惊得瞪圆了,心里头这才明白过来,敢情之前的那些个找茬儿,全是为了这一出儿啊!
嘿,瞧瞧美国那费劲巴拉的劲儿!真是下了老鼻子功夫了!
张爱萍心里头暗暗嘀咕了一声,心想:就凭这一连串的问题想让我签字,好让那谣言成了真?嘿,门儿都没有!这简直就是做白日梦嘛!
他这回可不再藏着掖着了,直愣愣地蹦出一句:“我可没那能耐,替中国去签字!”
老张碰上个硬钉子,美国人见张爱萍不买账,心里头那个急啊,干脆就豁出去了,带着点威胁的味儿说:“嘿,老张,您要是这么倔,不给咱这字儿一签,那可别怪咱中美两家的交情要闹别扭喽!”
这回,张爱萍可真憋不住了,他那双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直勾勾地盯着对方,接着慢悠悠地吐出一句话来:“我本是抱着交朋友的心来美国串串门的,可今儿个这会上你们的所作所为,嘿,真是让我大跌眼镜,这不是明摆着耍无赖嘛!”
话毕,他猛地一挥手,把会议记录扔到了对面,接着“哐当”一声,门被他狠狠地甩上了,留下一屋子美国人,个个瞪圆了眼珠子,愣在原地。
大伙儿心里都明镜似的,张爱萍那家伙可不是好惹的茬儿,但说真的,谁也没能料到他的脾气会那么独一份儿,杠杠的!
大伙儿都琢磨着,中美那合作的事儿怕是要黄了,嘿,没想到6月13号那天,张爱萍和温伯格俩人,咔嚓一下,把《中美军事技术合作那点儿事儿协议》给签啦!
说起来,张爱萍老兄啊,他老早就把美国人的底儿给摸透了。您想啊,就像咱毛主席说的那句实在话:“什么帝国主义,统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不,又让咱主席给说着了,一语中的,分毫不差嘛!
【离休生活】
一九八七年那会儿,张爱萍老先生啊,一拍大腿,说咱不在一线忙活了,退居二线享享清福去。巧了嘛这不是,刚好赶上他和老伴儿的“金婚”大庆。
到了晚上,孩子们都一股脑儿地回了窝儿,老将军跟家里的娃儿们开腔了,讲起了自己当兵那会儿的事儿。一说到高兴处,嘿,他拉着老伴儿就在屋里头转悠开了,俩人跳起舞来,乐呵得跟孩子似的。
而后我张口就来这么一段:“嘿,我这老骨头也学学年轻人那股子疯劲儿,肉啊汤啊往肚里塞,吃得肚子圆滚滚,跟个大气球似的。牛牛在那屋子里头撒欢儿,二亮一开嗓,那声音响亮得很,大伙儿啊,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这场面,真够热闹的!”
那股子高兴劲儿,简直没法儿往心里藏,全写在脸上了。
聊起工作和生活的那点事儿,张爱萍打了个挺逗的比方:工作啊,就像是当了“和尚”,一心扑在庙里;离休呢,就好比是“还俗”了,重回红尘享清福。
干工作就像当“和尚”,心里头得老惦记着那口钟,到点儿就得撞。你坐在那位置上,就得干好那摊子活儿,不是嘛!咱得对得起自个儿的饭碗,是不?工作时就跟和尚撞钟一样,得专心,得敬业,不能马虎大意!
嘿,您知道吗?有那么一天,他耳朵里头飘进点儿小道消息,说是有些老前辈、老上司,就算退了休,还能被请去露个脸,参加这儿那儿的活动。得嘞,他一听这话,立马儿就跟大伙儿伙儿敞亮了心扉:“我呀,现在是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啦,百姓嘛,不就是百事不问,自个儿乐呵自个儿的吗?”
甭管啥样的邀请,他一概摆手,干脆利索地全给拒了。人家跟他说东说西,想请他出山,嘿,他倒好,跟那铁打的石头似的,愣是一点儿不动心。啥场面、啥人情,到了他这儿,全成了过眼云烟,一概不往心里去。
这会儿啊,他心里头那个最盼的事儿,就是溜达到达县老家瞅瞅。你说这事儿简单吧,可对他来说,比啥都重要。他就琢磨着,啥时候能踏上那条熟门熟路的小道儿,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宅子,那该是多美的事儿!啥也别管,啥也别想,就图个心里头舒坦,回家瞧瞧,乐呵乐呵,这就够了。
打从一九二九年那会儿,他一脚踏进了革命的洪流,这一晃,五十八年的光景,愣是没踏进过家门半步。您说这事儿,是不是比唱戏还曲折?革命的火种一点,他的心也跟着烧了起来,结果这一烧,直接把回家的路给烧得没影儿了。五十八年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小孙子长成大小伙子了,可他呢,还在外头为了大伙儿忙活呢。这事儿,听起来既让人感慨,又带着那么点儿幽默,您说是不?
说实在的,他手头上有好几次能溜回家的机会,可他愣是一次也没踏进去,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愣是不带停留的。你说这事儿逗不逗,家门就在那儿敞开着,他倒好,跟没看见似的,继续往前走他的阳关大道。
老张啊,张爱萍这家伙,心里头哪能不惦记家呢?可他犯嘀咕的是,自己好歹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啊,指不定就琢磨着让他给找个差事做做。这一来二去的,可不就乱套了嘛,老张自个儿可不乐意干这事儿。
嘿,您知道吗?他给老家那疙瘩的官府寄了封信,信里头写着:“要是家里头有人跑去找你们,想借着咱的关系捞点好处,甭管他们,直接给我打发走。得嘞,心里头可得给我绷根弦:这年头,可是老百姓的天下,人民政府管事儿呢!”
张爱萍一家子窝在一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平房里,那房子紧挨着大街,整天热闹得跟集市似的,吵吵嚷嚷没个消停。
组织上心里惦记着老将军的生活舒适度,琢磨着给他换个更大更清幽的窝儿,想着他能过得舒坦些。可您猜怎么着?张爱萍老将军硬是没答应。
他咧嘴一笑,说道:“我呀,就跟那寻常百姓家混一块儿住,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心里话儿,我可不就能直接揣兜里了嘛!”
虽说那地方简陋得很,但张爱萍心里却头暖洋洋的,倍儿舒坦。
2003年7月5号那天,咱们敬爱的张爱萍老爷子在北京安详地走了,活了整整93个年头,算是高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