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迟早会加征关税,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更是避无可避的,这不仅仅是特朗普要实现的经济利益,更是政治博弈的一种手段。他顺利重返白宫后,曾预告过关税战日期,就是2月1日,那么在一天多之后,美国真的会重打贸易战吗?特朗普这次又将从哪些层面围堵中国?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准商务部长鲁特尼克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该对中国征收‘最高水平的关税’,通过关税‘恢复公平’”。此前,特朗普曾高调宣称2月1日将对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当然前提条件是两个邻国没有高强度配合美国驱逐非法移民和禁毒的行动。
对于中国,鲁特尼克则表示,应征收“最高水平”的关税。所谓的“最高”,肯定是要高于25%的关税,30%肯定也打不住,40、50%这样的比例肯定会严重损害中美两国经贸的根本。鲁特尼克是目前特朗普高级内阁中,对我们现实而言“威胁”最大的人,但这招关税大棒真的会在2月1日落下吗?或者说,落下时的威力会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吗?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但是有条件的,例如协助调停俄乌冲突、在TikTok收购问题上协商等等。这些条件,中方态度未必会让特朗普称心如意,所以关税仍可能会成为特朗普博弈的手段,而且要在经济上对中方打压见效,这次需要从4个方面围堵中国。
第一是在中俄关系上,特朗普可能会继承拜登政府继续抹黑中俄正常贸易关系,进而制裁双边的金融结算结构。特朗普曾威胁普京称:“如若不停火,将关税制裁到俄罗斯国民经济崩溃”。这里的制裁,就有一部分是中俄经贸,也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是在中欧、中日韩关系上,中欧之间的贸易战没那么容易消停,现在有关于新能源电动车的关税问题悬而未决,欧洲高官的访华之行也被一拖再拖。原本对华留有善意的极右翼政党,如今又跟特朗普、马斯克打得火热,这种极大的不确定性也给中欧关系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究竟该拉拢谁?团结谁?又孤立谁?我们还需要时间观察。
日韩等其他发达国家市场与中国的贸易能不能保持大幅顺差,主要看各国在应对“特朗普2.0”时代时,如何妥善处理好本国利益,又能不能顶着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其中,半导体等领域还会不会沿着拜登政府“小院高墙”的政策继续对华采取封锁态度,也有待观察。
第三是在向东盟、印度、墨西哥等制造业国家施压,因为这部分国家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承担起中美之间“中间商”的角色,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由中国提供,在第三国市场进行简单的组装之后,再流入美国市场。
首先,这些商品即便跟中国没关系,例如越南生产的木质家具、印度制造的传统汽车等等,也要面临着“关税大棒”的威胁,因为特朗普要的是经济利益。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全的工业产供链体系,这样“隔山打牛”也能间接削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
其四就是美国直接的对华贸易,可能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状态”,虽然特朗普一直在处处排华,在各类问题上挤兑中国的存在,但怎么看都像是在借反华之名去实现其他的政治目的。例如巴拿马运河的问题上,又或者一直在软处理TikTok问题,而且高层在反复试探中国的态度,似乎要求一个解决的协商途径。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对华加征关税更多的是政治博弈手段,而非经济利益。况且,有前面3个点在相互作用,只要能间接的给中国经济制造压力,中美贸易战完全可以作为压轴大戏放到后面再进行,没必要一上来丢王炸。
2月1日到期后,特朗普兴许会兑现诺言,先丢出10%的关税壁垒去看中方是持什么态度,再去制定后续方针。对此,中方早就给出了鲜明的态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是零和博弈,但中方会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这足以说明中方要准备充足的力量与手段应战,而在过去7年的不断博弈间,中国早就摸准了美国的脉。可如今刀刃向内,准备对联邦政府进行改革的特朗普,能筹备起足够的人力资源去打中美贸易战吗?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东汛
对中美贸易战,中方决对不要客气,他怎么制裁我们的,我们就怎样制裁他们。我们稍微软一点,他们就认为我们好欺负了,会抓鼻子上脸的。所以要有足够的力量还击他们,让他们感到痛才好
正义之声
四年很快的就过去了,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怎么折腾,都不会让中国伤筋动骨!我们将拭目以待见证历史!
沧海一抒
对美国佬要一棒子打死,永度不能超生
蔚蓝的天空
明白人,果断关注
用户10xxx32
乱七八糟、自己的思路都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