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央视《西游记》播出的时候,可真是火遍大江南北啊!
尤其是那个让人又怕又爱的白骨精,简直让多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殊不知饰演白骨精的可是大有来头——人家是响当当的京剧名伶杨春霞!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在欧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艺术家,居然到死都没看过自己演的这部剧。
这背后藏着一个关于承诺、信任和遗憾的故事。
说起杨春霞老师的成长经历,那可真是一个传奇。
在大多数孩子还在为考试发愁的年纪,12岁的她就已经凭借着过人的天赋,被上海戏曲学校相中了。
朱传茗、方三寿这两位昆曲界的泰斗,一眼就看出这孩子不简单。
就这样小杨春霞开启了她的戏曲之路。
说来也神奇这丫头学什么像什么,就跟开了外挂似的,没过多久就升为国家一级演员了。
但是杨春霞可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
16岁那年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昆曲转攻京剧。
这种跨界在当时可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
但她顶着压力北上进京,拜入了梅派名家言慧珠的门下。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梅兰芳大师弟子的关门弟子,这含金量可想而知。
她在京剧界如鱼得水,和华文漪、梁谷音这些大腕儿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1973年机会来了!
样板戏《杜鹃山》要拍电影版,杨春霞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女主角柯湘的角色。
更绝的是她那个帅气利落的短发造型,愣是带起了一股风潮,成了那个年代的"潮流教主"。
不仅如此她还远赴意大利、法国等地演出。
那个年代能出国演出的,那可都是"国家队"级别的实力派。
看到这里你肯定也和我一样感叹:这哪是戏子,简直就是艺术界的"顶流"啊!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艺术家,后来会和《西游记》有着这样一段难解的缘分呢?
说到这段"缘分",还得从1982年说起。
那时候杨洁导演正为《西游记》的选角焦头烂额。
孙悟空、猪八戒这些角色都搞定了,唯独白骨精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虽然白骨精在原著里戏份不多,但在杨洁导演心里,这可是个重量级的角色。
你想啊这位妖精不仅要又坏又美,还得让观众又恨又怕,这演技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就在剧组一筹莫展的时候,杨洁导演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杨春霞。
二话不说导演亲自开车杀到了杨春霞家。
这场面说实在的,挺尴尬的。
杨春霞一听说要演白骨精,当场就变了脸色。
要知道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京剧名伶,演了一辈子的正面角色。
这突然让演个妖精,搁谁谁也接受不了啊!
但是副导演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他说:"我们这个白骨精可不是一般的妖精,那可是高贵典雅的女王范儿!"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情商在线。
杨春霞被这番话说得心里舒服了不少。
但是她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立马提了个条件:演完白骨精,必须让她演女儿国国王。
这要求说白了就是想给自己留个台阶下。
杨洁导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杨春霞稀里糊涂地成了白骨精。
两周时间她就把所有的戏份给拍完了,专业程度没的说。
但是等《西游记》播出后,杨春霞等啊等却始终没等到杨洁导演的一个电话。
那句承诺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这一个没兑现的承诺,却在两个人之间划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西游记》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杨春霞却始终不愿意看这部剧一眼。
圈内人都说这是杨春霞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西游记》后来举办了两次盛大的纪念活动,杨春霞都没有出席。
这事儿一出可把媒体给炒热闹了。
不过说起来也怪,明明是电视台组织的活动,却被传成了杨洁导演举办的。
舆论一边倒地指责杨春霞太小气,可谁又真正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杨春霞坦言当初提出要演女儿国国王的条件,其实是想让导演知难而退。
没想到杨洁导演这么爽快就答应了,反倒让她进退两难。
而杨洁导演那边的说法也很有意思。
她说自己也是为了剧情考虑,毕竟让一个演员在同一部戏里饰演两个角色,观众肯定会觉得怪怪的。
但是她也承认因为心里太过愧疚,所以后来都不敢和杨春霞联系。
这事搁在今天可能大家会说:"不就是演两个角色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在那个年代演员的作品屈指可数,每个角色都可能成为标签。
两位艺术家一个不得不用善意的谎言,一个选择用沉默来表达。
说起角色带来的困扰,杨春霞可不是个例。
还记得《还珠格格》里那个凶神恶煞的容嬷嬷吗?
李明启老师因为这个角色,出门打车都没人敢载她,买个菜都有人躲着走。
这得多离谱啊演员演得好了反倒成了原罪。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种角色固化带来的影响,往往会伴随演员一生。
在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观众的眼里容不下太多层次的演员形象。
你演了坏人观众就记住你的坏;你演了妖精,观众就记住你的"妖"。
可实际上无论是杨春霞的白骨精,还是李明启的容嬷嬷,都是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啊!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演技越好观众记得越深,却也越难走出角色的阴影。
如今再回看这段历史,与其说是杨春霞和杨洁之间的矛盾,不如说是那个特殊年代给艺术家们留下的共同伤痛。
一个不愿面对的承诺,一部不愿回看的作品。
或许正是因为太在乎,才会如此执着吧。
而这大概就是老一辈艺术家们用生命在演戏的另一种写照。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