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甗”不读gé,不读qù,到底念什么,什么含义?

文学一浅阁 2024-06-21 23:42:11

衣食住行,食物排在第一位。食用之时,少不了烹饪方式,自然也少不了炊具。往上溯源,早在先秦时期,炊具就逐步诞生了。前面我们讲过鼎、鬲、甑,今天再认识一种炊具——甗。甗,它是鬲和甑的完美结合体,开启了食物简便之蒸的先河。甗,表示哪几种什么意思,正确读音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一、“甗”的字形演变

“甗”由鬳和瓦两部分组成。金文时,整个字形类似一口下鬲中篦上甑的蒸锅,这是它的造字本义。后来字形演变,小篆时,字体上部加了“虍”,表示这个炊具有点烫手,下部变为了“鬲”,整体成了“鬳”,指整个甗有了蒸具的雏形。后来在鬳的右边加上“瓦”字,表示质地属于陶器类。这样之后,再次演化、简化,就成了楷体版的“甗”字了。

二、“甗”字怎么解释?

1.本义指古代蒸煮用的炊具。“甗”分为上下两层,主要为陶制或青铜制,当然后来汉代也出现了铁制。甗的上部为甑,为蒸锅的上部,中间为篦,用于隔开食物和水汽,下面为鬲(三足锅)。鬲的下部点火,水沸腾之后往上冒,利用水蒸气蒸熟上部的食物,成为现代蒸锅的完整版雏形。

2.上大下小形状像甑的山。

3.古地名,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附近。《春秋•僖十八年》上写道:“宋师及齐师战于甗。”大意就是宋国和齐国的军队在甗这个地方交战。”

三、“甗”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重忆西岩访旧

[明]郭奎

摐甗声中宿雨晴,白云闲傍马头生。

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平。

野鸟见多还问姓,山花开尽不知名。

故人宅近青松下,未到柴门已出迎。

全诗大意:在敲击甗声中,多日来连下的雨水终于停了,天气晴朗起来。骑行在通往西岩的路上,白云悠闲地傍着马头生长,上下翻飞。东边邻居的茅屋里,新的炊烟已袅袅升起,南边溪水猛涨,已经与上面的石桥路面齐平了。一路上,野鸟众多,叽叽喳喳,似乎在询问我的姓名。满山遍野都是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开放着。走着走着,已经靠近了青松下的朋友家了。还没走到柴门前,朋友已经出门来迎接我了。

摐甗(chuāng yǎn)声,敲击甗(蒸锅)的声音。宿雨,多日连下的雨。本诗作者郭奎,字子章,明代巢县人。工于诗,代表作《望云集》五卷,《四库总目》。这是一首访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雨晴后上路,一路上边走边看,用白云、炊烟、溪水、石桥、野鸟、山花一些列词语,描绘了雨后大自然清新明丽、欢快多姿的景色,同时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最后一句写友人早迎客,表达再次见到朋友的欣喜之情,抒发了对朋友之情的重视。

四、“甗”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yǎn

同音字:演

部首:瓦

结构:左右结构

五、结语

一字一故事,汉字永流传。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蒸具持续变迁,前有鼎,后有鬲,再有甑,后有“甗”。“甗”是鬲和甑的结合体,也是复式炊具,奠定了后来蒸锅的雏形,促进了古代饮食水平的上升,反映了古人饮食需求的变化。“甗”不仅仅是汉字甗,代表着炊具-蒸具,它通过器具变化,代表着古人对生活的更好追求。一横一竖是字,一撇一捺是人,人写字,写其形,凝其神,神传人,代代流传,连绵至今。

0 阅读:3

文学一浅阁

简介:专注文学,闲话百科,以文字解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