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星在CBA扣篮大赛上连续两次飞跃人群获得满分夺冠,这事儿让不少球迷看得直摇头,说白了就是一个动作翻来覆去地用,观众都快看吐了。
这次扣篮大赛真是让人看得有点无语,陈登星第一扣就选择飞跃两个人来个小风车,裁判二话不说就给了满分,这种打分标准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迪亚一扣明显心不在焉,感觉就是在敷衍了事,可能是伤病的原因让他提不起精神,但这种态度确实让观众看得有点失望。
陈登星第二扣又来了个飞跃七个人的胯下扣篮,说实话这难度确实不小,但问题是这套路大家都看腻了,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同一道菜谁受得了。
球迷们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这哪是扣篮大赛啊,完全就变成了看谁跳得高的比赛,这种单调的式确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预选赛的时候陈登星就一直在玩飞跃这一套,感觉就像是提前编好的程序,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种表演方式确实缺乏惊喜。
说到迪亚洛的第二扣,那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种力量与美感的结合才是扣篮大赛应该有的样子。
矣进宏虽然准备了两个不同的动作,但可惜第二个没有完成,这种尝试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至少他没有一直重复同样的动作。
媒体人三土带刺说迪亚洛其实是有伤在身,所以才没什么争冠的欲望,这种情况下能做出那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的扣篮大赛似乎变得越来越单调,球员们似乎都在追求高度和难度,却忽略了创意和观赏性这个重要的元素。
有些球迷说看扣篮大赛就像在看复读机,选手们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动作,这确实让比赛失去了很多看点。
从评分标准来看,似乎只要动作够难,会太低,这种导向可能会让选手们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动作。
比赛规则可能需要一些改变,比如限制同类动作的使用次数,这样可能会逼着选手们多准备一些不同的动作。
观众的参与度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能让观众也参与到评分环节中,可能会让比赛更有看点。
其实扣篮大赛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观众看得开心,单纯追求难度而忽视观赏性,这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回顾以往的扣篮大赛,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往往都是创意与难度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堆砌难度。
选手们可以尝试加入一些道具元素,或者设计一些新颖的动作组合,这样可能会让比赛更有看点。
扣篮大赛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鼓励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度和难度,这样才能让这项赛事保持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