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发现,小时候学的很多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错误且无知的,尤其是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以及历史书上记载的一些历史。
比如,关于战国七雄时代秦国崛起灭六国的历史,历史课本上告诉我们是因为秦国的商鞅实行了变法使得国家富裕。
小时候一听还真像这么回事,因为它很符合人的直觉。穷则变变则通嘛,其他六国不思进取才国力衰退,被秦国兼并的。
但仔细想想秦国灭六国这段历史,你会觉得很蹊跷。其他国家是傻子吗?秦国变法也需要时间的,他们看到有用了不会学吗?
而且商鞅推行的变法又不是他原创,而是魏国丞相李悝(kui)原创,他先写了一部《法经》,想要在魏国推行,结果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没能推行下去。后来商鞅拿到了《法经》就去秦国交投名状,才在秦国搞成了变法,最后变法的功劳却被记在了商鞅的头上。其实在楚国也有一个人推崇变法,他就是和李悝同时代的吴起,最后也没能搞起来。
最关键的是,各国的变法最终都被贵族阶层反杀了,秦国的变法执行得彻底一些,但最终也被贵族阶层反扑。这就意味着,光从变法的一个角度来解释秦国能够覆灭六国的原因就略显苍白。
就算秦国的变法带来的好处多于其他国家,但秦国从崛起到覆灭六国,仅仅用了大概二三十年的时间,依然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秦国当时并非国力最强盛的国家,随便看4点就可知。
第一,国土不宽。
按领土面积和人口来算,楚国最大,开发出来的人类活动地区,楚国一家就占了二分之一,秦国虽然不算最小,却也只有陕甘地区以及四川一部分。人口方面秦国更是不占优势,而古代打仗是冷兵器作战,几乎是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硬碰硬,很少有以极低战损比获胜的情况,所以人口多少基本上决定了国力强盛程度。
第二,文明程度低。
按文明程度来算,赵国、齐国出兵法大家、思想家,秦国也是远远不及,秦国则始终没啥名人,后来有那么几个人都是其他地方过来投奔的。而且秦国的第一代王,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在中原国家的眼里秦国人算是蛮夷地区的少数民族,根本就没拿他们当过事。秦国当时的民风确实也很剽悍,就连皇族都透露出一股野蛮劲。史料记载,秦宣王的太后曾在给外来的使臣打比方时,说过一些非常开放的话,那放在中原国家简直就是虎狼之辞。宣太后是这样说的:你们国家附庸秦国是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就像大王的一条腿压在我身上时不舒服,但整个人压上来的时候就舒服多了。
第三,部队战斗力不够强。
从一对一的军队作战力来看魏国最强,在战国初年,秦国经常被邻国魏国揍得鼻青脸肿,可谓苦不堪言。当时魏国训练出了中国冷兵器时代赫赫有名的一支队伍,叫魏武卒。他相当于现在的特种兵部队,魏武卒的要求是能负重甲三层,手持大戟,背负一张十二石的重弓,以及50支箭、3天的干粮,半天能够急行军至少50公里。魏武卒在战国时代可谓是步兵的巅峰,至少在精锐方面来比,魏国是独一档的存在。
第四,国家不算富裕。
按经济实力来算,齐国最有钱,因为他们靠近海边,可以煮盐进行贸易提高经济。而秦国属于老少边穷的地区,别说商业贸易发展经济了,他们能把饭吃饱,战马养肥已经很不错了。
你看,商鞅变法让秦国提升了一个档次,但还没有到达碾压六国的级别,所以说秦国靠硬实力,轰然覆灭六国是极为不靠谱的事。所以秦国覆灭六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几十年的时间里一定发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而非是历史课本上盖棺定论的说法。
比如说,为何秦始皇的皇后,历史上没有一点记载,哪怕只言片语都没有。像他这样的始皇帝,皇后妃子绝对是少不的,但关于她们的历史彷佛被删除了一样。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删除呢?这就涉及到了秦国的外戚政权。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必须先控制好本国的政权。那就必须除掉以吕不韦、赵姬等人为代表的赵国眼线,以及齐国、楚国的在秦国朝堂中的势力。
吕不韦和赵姬、嫪毐,秦始皇以狠心的手段全部解决了,但难题在于楚国的势力很麻烦。因为秦、楚皆处于边缘地区,中原地区国家经常不跟他们玩,因此他们两国很长时间以来都走得比较近,几乎是代代君王之间都要互嫁公主通婚。
秦始皇的老婆就是楚国公主,他妈也是楚国公主,奶奶、祖奶奶也都是楚国公主,而以这些公主为首,就在秦国内形成了一股楚国势力,他们可以很微妙的影响秦国政权。
秦始皇为了自己的抱负,不得已除掉了这股势力,杀掉了自己的老婆和小舅子,并删掉了这段史实,因此秦朝的历史中,你看不到一点关于秦始皇老婆的历史。
总的来说,秦国历史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因为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太少了,很多东西只有通过蛛丝马迹的推理,去分析当年发生了什么,当你去深入想想的时候,你会发现课本上也有一些经不起推敲的事。你有发现过不一样的历史细节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