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喜欢文章,可以评论,关注!
“西拉,你为什么不戴头巾!”
巴基斯坦美女西拉嫁给一个中国小伙,这个中国丈夫对她非常体贴,考虑到西拉对家乡的思念,便带着西拉回娘家探亲。
没想到一张写真照,让西拉的父母大为恼火,责骂西拉为什么不戴头巾,西拉心里十分的委屈。

我曾为故事会、意林杂志撰稿多年,专业创作扣人心弦的作品!想体验更多类似的精彩故事?点击头像进主页,发掘更多让心灵共鸣的创作!这篇文如果您觉得可以,别忘了----收藏点赞关注----
01我叫西拉,今年二十五岁,来自巴基斯坦。在我们的文化里,二十五岁的女孩早该出嫁了,可我一直抗拒着婚姻。
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体面,但他有三个妻子,八个孩子。我是第二个妻子所生的长女,在这个拥挤的家庭里,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足以养活所有人。每到月末,家里总会爆发激烈的争吵,为的就是那点可怜的生活费。

我的大姐阿伊莎在十八岁那年就被父亲匆匆嫁了出去,在巴基斯坦,女儿出嫁后,女婿需要定期给岳父家提供一定的生活费。
父亲选中了一个小公务员,希望借此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可命运弄人,姐夫在婚后第三年因车祸去世了,大姐只好带着悲伤回到家中。

“西拉,过来帮我整理一下头巾。”大姐喊我,声音里透着疲惫。自从回到家里,她就像一个隐形人,每当有客人来访,她就必须躲进房间,不能见外人,仿佛她的不幸是一种耻辱。
看着大姐黯淡的眼神,我心里暗暗发誓,绝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命运。也正因如此,每当父亲提起婚事,我就找各种理由推脱,这让他经常暴跳如雷。

“西拉!你已经二十五岁了!再不嫁人,就没人要你了!”父亲拍着桌子喊道,“如果你再不主动找个丈夫,我就强制把你嫁出去,哪怕是嫁给六十岁的老头!”
母亲在一旁轻声劝我:“听你父亲的话吧,一个女人总要嫁人的。”她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作为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她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

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泪水无声地流下。窗外的天空依旧湛蓝,可在这看似美丽的城市里,多少女性的命运如我一般,被传统和家庭所束缚?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五的下午,我的好友法蒂玛来家里看我,她是少数能理解我处境的人。

“西拉,我有个主意。”法蒂玛神秘地说,“你知道我丈夫在中国人开的工厂上班,那里有很多中国员工。我丈夫说中国男人对妻子很大方,也比较体贴,不如我给你介绍一个?”
我先是一愣,随即苦笑:“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法蒂玛鼓励我,“至少比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要好。”
在法蒂玛的安排下,我认识了贾向南。他比我大三岁,在巴基斯坦的一家中资企业工作。
第一次见面是在法蒂玛家里,他穿着简单的衬衫和牛仔裤,长相普通,但眼神清澈,会一点英语,这让我们的交流没那么困难。

“很高兴认识你,西拉。”他用略带口音的英语说道,声音温和而坚定。
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贾向南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性格坦率,直爽,没有我见过的巴基斯坦男性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他尊重我的想法,会认真听我说话,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贾向南来我家求婚那天,父亲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客厅里,母亲和大姐都躲在厨房,只有父亲和他的大儿子,我同父异母的哥哥坐在那里,审视着这个异国男子。
“你想娶我女儿,你得先入教。”父亲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他想刁难一下贾向南。

贾向南没有立即回答,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尊重您的信仰,但这一点我需要考虑。不过我愿意提供七十万卢比作为彩礼,希望能表达我的诚意。”
七十万卢比!这个数字让客厅里一片寂静。父亲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即便是我也没想到贾向南会提出这么高的彩礼。

“好,好!”父亲突然变得热情起来,“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西拉是个好女孩,嫁给你,我相信她会幸福的。”
婚礼很快就定了下来,在举行简单的婚礼后,我们准备前往中国。临行前,父亲把我叫到一边。
“西拉,去了中国别忘了给家里寄钱。”父亲严肃地说,“你知道家里的情况。”

我点点头,心里却已打定主意,不会再让父亲控制我的生活。
飞机降落在机场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贾向南说他家在湖南农村,我已经做好了艰苦生活的准备。
然而当我们到达他的家乡时,我惊呆了。这里的“农村”比卡拉奇的一些城区还要好!整齐的道路,干净的环境,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楼。

公公婆婆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他们热情地拥抱了我,婆婆甚至准备了一些我可以吃的饭菜,这份心意让我感动不已。
“这是给你的见面礼。”婆婆递给我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套金首饰,“在中国,儿媳妇是家里的宝贝。”

贾向南带我参观了他们的家,厨房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卧室宽敞明亮,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这些在巴基斯坦只有富人家才有的设施,在这里却是最基本的生活标准。
“家里的家务活你不用操心。”贾向南说,“你先好好适应这里的生活。”
更让我惊讶的是,贾向南又拿了七十万卢比(2万人民币)给了我。

“我本来想把这些钱都给你父亲,但我觉得你也应该有自己的钱。”他说,“这是你的私房钱,零花钱我会另外给你。”
在巴基斯坦,女性很少有机会控制自己的财产,大部分钱都由丈夫或父亲掌管。贾向南的做法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独立的滋味。

随着在中国生活时间的增长,我注意到这里的女性不戴头巾,她们做着各种精美的发型,穿着时尚的衣服,自信地走在街上。特别是年轻女孩,她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与男性平等地交流。
有一次逛街时,我忍不住问贾向南:“为什么中国女性不戴头巾?她们不怕被人议论吗?”

贾向南笑了笑:“不需要戴头巾,只要个别少数民族才需要,而且女性有选择自己穿着的自由,没有人会因为你不戴头巾就评判你。”
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思,心中会涌起一种羡慕和向往。

“如果你不想戴头巾,也可以尝试。”贾向南鼓励我,“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的决定。”
我犹豫了很久,直到有一天,贾向南提议带我去照相馆拍写真。
“就试一次吧,不戴头巾。”他温柔地说,“看看真实的自己。”

摘下头巾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忐忑,仿佛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当我看到镜中的自己,长发披肩,面容清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涌上心头。
拍出来的照片让我惊艳,原来不戴头巾的我可以这么美丽自信。我小心地收藏着这些照片,不敢让家人知道。

同时母亲频繁地给我发信息,要求我寄钱回家。“你嫁给了有钱的中国人,应该帮助家里。”她写道。但我一直没有回复,因为我知道,一旦开始,就没有尽头。
结婚一年后,贾向南提议带我回巴基斯坦探亲。我既期待又紧张,期待见到家人,又紧张面对他们的质问。

我们准备了丰厚的礼物,父母看到这些礼物,脸上堆满了笑容。
“中国的生活怎么样?”母亲问我,眼睛盯着那些礼物。
“很好。”我笑着说,“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我拿出手机,兴奋地向母亲和大姐展示我在中国的照片:美丽的湖南风景、丰盛的中国菜肴、我和贾向南的合影……在翻看照片时,我不小心划到了那组写真照。

母亲的笑容瞬间凝固了。“这是什么?”她一把抢过手机,仔细看着那些照片,“你居然不戴头巾?!”
她立刻喊来了父亲,两人看着照片,脸色越来越难看。
“你忘了自己的身份吗?”父亲怒吼道,“不戴头巾,你让我们家族蒙羞!”
我辩解说那只是一时兴起,不小心拍的照片,但他们根本不听。

“还有,为什么一年了,你没给家里寄过一分钱?”父亲继续责问,“你嫁给中国人,不就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吗?”
正当我不知如何回应时,贾向南走了进来。他听到了争吵声,尽管听不懂巴基斯坦语,但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发生什么事了?”他用英语问我。
我将事情简单地告诉了他,听后贾向南非常坚定地站在了我这一边。

“西拉有权选择自己的穿着,这不应该成为指责她的理由。”他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道,“至于钱的问题,我们已经带来了很多礼物,而且西拉的钱是她自己的,她有权决定如何使用。”
父亲没想到一个外国女婿敢这样顶撞他,一时语塞。母亲则拉着我的手,小声劝我:“听话,别忘了你的家人。”

那一刻,我内心挣扎不已。我爱我的家人,尊重我的传统文化,但我也渴望自由,渴望被尊重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父亲,母亲,”我深吸一口气,“我尊重你们,也尊重我们的传统。但请你们也尊重我的选择。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回酒店的路上,贾向南握着我的手,没有多说什么,但那份默默的支持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谢谢你为我说话。”我轻声说道。
“你是我的妻子,我们是一家人。”他微笑着回答,“在中国,我们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理解。”
你们觉得结婚后必须跟随另一半的信仰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