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阅读质量,书要怎么读?

谁的情感大放送 2024-08-10 12:54:46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读书观点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文艺**家解玺璋说:“对于有职业需求的人来说,读书不能太随性,还是要有目标、有想法地去读。我常常定期围绕一个主题去阅读,比如我当记者跑戏剧、影视口时,就把所有中外戏剧和影视的书都买来阅读;我写《梁启超传》时,就通读有关梁启超的书。”

学者朱大可说:“深阅读和浅阅读的选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目标及其经验。我个人在浅阅读方面无法获得快感,如果需要放松,我宁可在iPad上看欧美大片。我肤浅的快感,来自图像文本而非文字。但一般而言,深浅阅读应该适当搭配。”

出版人李昕说:“浅阅读是需要的,但止于浅阅读是不够的,要保证阅读的品质,还有赖于深阅读。”

在李昕看来,长期被动接受浅阅读的人,不仅思维得不到训练,就连阅读复杂文本能力也会降低。而深阅读是伴随思考的阅读,能通过训练实现分析力、概括力、判断力、联想力的全面提升。

Q1:什么是阅读质量?

A:

1、阅读质量(Reading quality),指的是:

以是否达到阅读目的来衡量,看阅读活动满足的程度。

其中,阅读,是对输入文本、图像等进行处理,获得信息和知识,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过程通常包含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等思维活动。

质量,国标标准化组织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阅读质量高低与否,就看多大程度达到阅读目的。例如,以提升审美而言,阅读如果让我们获得高水平的美的享受,就说明阅读质量高;以学以致用而言,阅读如果让我们掌握运用并能举一反三,就说明阅读质量高。

2、阅读前,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决定阅读方式。和选书原则类似,一位读者阅读目标是仅为了消遣,还是获得信息或者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他阅读方式。

如果只是娱乐休闲,我们可以轻松翻阅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小说;如果是作为学者研究东野圭吾,我们可能要把小说当成学术著作,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也就是说,根据不同阅读目标,同一本书可以迅速、简略地读,也可以认真、细致地读。

为了确定阅读目标,我们有必要在阅读前先向自己提问:我关心的到底是什么议题?只有具备真诚问题意识,才能将我们引向真诚阅读。

黄铁鹰教授说:“读管理书的最好方式是,林彪学毛主席著作的方法:'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读任何书都一样,带着问题阅读,才不会被图书海洋淹死。如果发现会计知识不够,我们找会计学的书看一看;如果销售知识不足,那就读一读市场学;如果想提升思维水平叩问生活意义,就看一看哲学书。

学者刘瑜也主张一种从经验、从问题出发读书态度,认为我们读书不求醍醐灌顶,更不要指望书架上会有什么“神明”,只要每一本书能推进一小点知识,或者带来一个小启发就足矣。

无论是为了学习知识、增强体验,还是提升思维、学以致用,我们都要明确阅读目标,明确自己所关心议题,否则提高阅读质量,无从谈起。

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阅读质量,供读友们参考,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加阅读产出。

Q2:怎样理解阅读质量?

A:

1、区分阅读层次。

明确阅读目标,了解自己所关心议题,我们就可以算是,具有阅读质量意识的主动阅读者,而不是方向不清的被动阅读者。

要提高阅读质量、成为主动阅读者,《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认为,就是在阅读时提出问题。他们建议,阅读时至少要提出以下4个主要问题:

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②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③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本书给了你一些信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信息,那就更有必要找出相关、更深的涵义或者建议,以获得更多启发。

时时带着问题读,问题多而且质量高,这样的阅读质量就很高,也就是高水平主动阅读者。

相反,被动阅读者,一个直观判断信号就是“被书催眠”,他们阅读过程往往会有类似以下现象:取一本书,无论是什么主题,然后爬上床,找个舒适坐姿,调整好灯光,然后翻开书本开始看......十几分钟之后,感觉到困意。于是,放下手中书本,倒头睡觉去了。

为了帮助我们回答好如上4个问题,提升阅读质量,我们有必要了解阅读4个层次。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划分,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虽然是这么划分,但往往4个层次阅读通常同时发生。如此划分,主要是便于我们确定每种层次阅读重点。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主要是小学学习的阅读技巧。在这个阶段,读者主要是准确理解文章句子含义。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强调的是概览,是对全书整体把握,包括书籍主题、目录结构、作者介绍、重点章节和逻辑线索。检视阅读主要目标是帮助选书,决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进一步读下去。如果需要,则继续快速浏览全书。

这里要遵循一条重要阅读规则,即头一次面对一本书时,无论难易,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反观很多人的阅读,经常会因为某处不理解而“逗留”,尤其是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读着读着就渐渐会失去读下去勇气。

通读一遍,就算只理解了一半,甚至更少,那也比什么都不了解要好。有了概貌式整体了解后,再回过头来解决之前不理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前面没看明白重要概念,后面多次出现,读着读着就理解了。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和第四层次主题阅读,涉及内容较多,精读君下面分别简介。

2、掌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层次着重关注理解,要精准、无偏差地辨明作者所表达内容,包括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找出书所谈主题。

通过“阅读书名”、“检视阅读、罗列大纲”等方法,找出这本书在谈些什么。关于阅读书名,精读君举两个例子。

例如,数学家华罗庚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翻阅,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例如,作者吉本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那么请问:为什么该书第一章, 名为《安东尼时代的帝国版图与武力》?研究人员询问过一批受过良好教育年轻人,然而被试却回答不出来。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本书既然叫“衰亡史”,作者当然应该从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开始写,一直写到帝国衰亡为止。

事实上,如果他们将书名看清楚一点,就算以前不知道,也可以推断安东尼时代,是罗马帝国巅峰时期。也就是说,一本书的书名,往往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是一扫而过,没有多花一点时间琢磨。

②第二阶段:诠释书所谈内容。

一本书是由一个个字词组合而起。理解一本书,我们就需要理解,这本书各个字词所代表涵义。因此,首先需要找出重要词汇,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当你通过关键词汇,与作者达成共识后,我们就可以抓住作者关键主旨,继而明白作者主张。由此,我们就会知道,作者在这本书中要说的是什么。

例如,爱丁顿《物理世界的本质》一书出现“阅读”这两个字时,他谈的是“仪表阅读”,即专门以科学仪器上指针与仪表为对象的阅读。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到“阅读本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注意到,这里的“阅读”已经转换为另一个意义。

同样一个词汇,在不同书中有不同涵义。即便在同一本书中,在不同上下文中,也会有不同涵义。只有读者与作者在词义上达成共识时,沟通才算完成。

在理解词义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词,是只有一个意义还是有多重意义,如果是多义词,就特别要注意。其次,我们要利用上下文中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不了解的那个词的意义。

③第三阶段:评论书所谈论证。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阅读并没有完成。进一步,主动阅读者会做出评论,提出批评、建议和设想,这样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书。

通常来说,我们评判作者论点、论据和论证时,有以下4个评判标准:

一是知识不足:表述中缺少某些与作者想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二是知识错误:作者所说的事实或者证据、数据,其实是错的;三是不合逻辑:存在推理谬误,例如以偏概全、相关非因果等;四是分析与理由不完整:作者提出了问题,但论述明显不完整。

当我们不同意作者观点时,要采用批判性思维,讲事实、摆道理,避免带入干扰情绪。原因在于,与作者对话真正目的是,希望从中学到知识、增进理解、提升思维,而不是以将作者驳倒为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阅读分为3个阶段,只是运用还原法进行分解,帮助我们了解每个部分侧重点,但它们却是一个统一整体。当我们熟练掌握后,是一次性完成3个阶段。

3、掌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最高层次,是为解决某一问题,从多本书籍中寻找并思考,需要多种技巧并用。每本书都互有所长,也互有所短。主题阅读能够避开单本书可能的视角缺陷,在更大范围内、更系统地认知这个主题。

为进行主题阅读,首先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一是,界定同一主题。

我们需要的是聚焦主题的书籍,换句话说,从一本与主题正面相关书籍上获取信息,才能够满足我们阅读需求。

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司汤达的《帕玛修道院》,都有谈到拿破仑战争,但是这两本书重点不是在谈这场战争。在这两个故事中,战争只是提供一个环境或者背景,故事本身,所谈的是人类的生存与挣扎。

二是,检视确定图书。

检视阅读是主题阅读中不可或缺准备工作。一旦你检视过,确定某些书与你研究主题,具有高度相关性后,你就可以开始做主题阅读。

展开主题阅读,流程通常包括5个步骤。

①找出相关章节。

把选好的备选书籍,再检视阅读一遍,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最相关章节。原因在于,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不一定要将每本书,都从头到尾读一遍。

②达成主题共识。

主题阅读中,你面对的是许多不同的作者,他们每个人不可能都使用同样字眼来阐述同一个主题。在这一步,需要你创造出一套中立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阅读是一种翻译工作,帮助我们了解所有作者,进而解决我们问题。

③清晰界定问题。

当我们在不同作者间,建立起达成共识词汇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一种有效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主题说得比较明白问题,然后找到那些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通常来说,罗列问题可以参考以下顺序:首先,阐述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者是现象的存在与特质;其次,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或者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最后,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④明确界定议题。

如果一个问题很清楚,如果我们也确定各个作者,会用不同方式来回答,不论赞成还是反对,那么这个议题,就被定义出来了。

如果检验过后,所有作者所提供答案,只有正反两面意见,那么这个问题算是简单问题。更常见的是,对一个问题,通常会有超过两种以上答案。例如,议题“历史真的有进步这回事吗?”,基本上会有3种不同回答:是、否以及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作者的观点,来做具体分类。

⑤分析讨论议题。

针对我们界定议题,展开讨论,即从我们检视过的书中,找出支持我们问题的答案。只有如此做了,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问题。

以上是不同阅读层次要点简介,更多详细内容,读友们可以拓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主题阅读是提高阅读质量必经之路。

只是持续进行主题阅读,才会慢慢形成自己独立判断。否则,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东,觉得东对;明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西,觉得西对。等回过神来才发现,明明东西相反,互相矛盾,自己竟然两边都赞同。

后置思考:

①你是一个高水平的主动阅读者吗?为什么?

②你做过哪些主题阅读?有什么经验可分享?

0 阅读:10

谁的情感大放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